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新时期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改进策略综述论文

新时期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改进策略综述论文

2

2025-03-19 11:32:1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新时期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农业生产中,玉米不仅是饲料、工业原料的重要基础材料,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农作物。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时期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今时期,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对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保护生态环境及增强抗灾能力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技术推广还存在诸多挑战,如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不足、技术推广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有限等,

  摘要: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新时期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农业生产中,玉米不仅是饲料、工业原料的重要基础材料,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农作物。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时期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今时期,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对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保护生态环境及增强抗灾能力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技术推广还存在诸多挑战,如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不足、技术推广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有限等,影响了推广效果。本文就新时期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实现种植技术推广效果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意义;改进策略

  在全球化与科技发展浪潮中,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现代化发展进程速度不断加快。玉米作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用途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技术的革新与推广对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我国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的新时期,对玉米的需求持续增长,如何在新时期下有效推广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成为当前农业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具体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新时期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
      1.1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

  科学、合理的玉米种植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进一步推广优质种子,农民能够种植出更加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且高产的玉米品种,为丰收、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合理密植技术的运用,能够确保玉米植株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不仅可以使玉米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避免因施肥过大而产生生长不良和产量下降。此外,科学施肥也是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环节。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需求,精准施用有机肥、复合肥等,不仅能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和品质,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玉米的需求[1]。

image.png

  1.2增加农民收入

  在新时期推广玉米种植技术,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直观的意义。高产优质的玉米可以很好地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通过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农民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销售收入。优质玉米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售价也相对较高,可以为农民带来了更丰厚的经济回报。推广玉米种植技术,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随着玉米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相关加工产业,如饲料加工、淀粉生产、食品加工等可以进一步推动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值空间。农民可以通过参与产业链环节,获得额外的收入,提升生活水平。因此,新时期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关乎玉米产量的提高,还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3促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等,能够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先进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还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的有效融合,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不断提升。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途径。因此,推广玉米种植技术,不仅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手段,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1.4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会直接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精准施肥、生物防治等绿色农业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还能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受到化学物质的侵害。先进技术的应用更加注重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健康。合理的轮作、间作套种及有机物质的投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这不仅有利于玉米的生长,还为后续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良好的土壤结构和水土保持措施,有助于保护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因此,推广玉米种植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1.5提高抗灾能力

  在新时期,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有效增强了玉米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干旱、高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推广耐旱、耐热、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玉米植株的抗逆性,减少由自然灾害产生的减产甚至绝收问题的发生。抗灾能力的提升不仅直接减少了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还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灾害发生时,具有强抗性的玉米品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为市场提供充足的粮食供应,从而可以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推广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是应对自然灾害挑战,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2]。

  2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技术水平低

  在玉米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技术水平低是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首先,由于长期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习惯按照传统的经验和方法进行种植,因此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认知和应用存在抵触情绪。传统观念对农民种植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使得新技术的推广存在较大阻力。农民缺乏系统的技术培训和支持,导致技术水平低,尽管有关单位和农业部门会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活动,但是种种原因,如培训资源有限、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方式单一等,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农民难以真正掌握和应用新技术。

  2.2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在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实践中,技术推广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推广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技术推广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有关单位的行政推动和少数农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缺乏多元化的推广方式。单一的推广模式难以实现覆盖所有农户,且效率较为低下,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技术需求。此外,基层技术推广力量薄弱,许多农村地区的技术推广站人员不足、设备落后、服务不到位,导致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时难以及时进行有效解决。技术服务缺失不仅影响了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还削弱了技术推广的整体效果。

image.png

  2.3资金投入不足

  在玉米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推广工作遇到瓶颈。从技术研发到推广的整个链条,资金需求量大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当前针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资金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技术推广的需求。这不仅限制了新技术的研发速度,还影响了技术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农民作为技术推广的最终受益者和实践者,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新技术的引入需要农民购买新的种子、化肥、农药及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等,这些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是,农民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农业生产收益的不稳定性,导致农户在购买新技术和新设备时经济实力不足。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不仅制约了技术推广的速度和效果,还影响了农民参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新时期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改进策略

  3.1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

  为了有效应对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中农民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有关单位应加大技术培训与指导的力度。首先,定期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一线,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了解农户的实际需求和困惑,并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通过现场示范、操作演示等方式,使农民切实感受到新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效果,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拓宽技术培训的渠道和覆盖面。通过建立专门的农业技术网站或App,发布最新的玉米种植技术信息、病虫害防治知识、市场动态等内容,方便农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最后,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通过制作专题节目、播放宣传片等方式,普及玉米种植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种植技能[3]。

  3.2构建多元化推广体系

  为了更有效地推广玉米种植技术,应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推广体系。推广体系应包含有关单位、企业、科研机构及农民本身,形成多方参与的推广局面。有关单位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当地农业企业应积极参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农民提供优质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科研机构应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品种,为技术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为了直观展示新技术成果,可以通过建立示范田、示范基地等形式,将新技术、新品种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展示。通过组织农民参观学习,使农民亲眼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增产、增收效果,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推广方式,将大幅提高技术推广的效率和效果[4]。

  3.3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

  面对玉米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有关单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首先,应增加对玉米种植技术研发和推广的专项资金投入,确保研发工作顺利进行,并推动新技术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其次,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风险投资等方式,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玉米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中。最后,为了激发农民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积极性,有关单位还应结合推广存在的问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可以对购买新技术种子、化肥、农药及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农民,给予财政补贴或贷款优惠;对于应用新技术具有明显成效的农户,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更多农民参与新技术推广。通过相应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农民的资金压力,降低新技术的应用成本,推动玉米种植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3.4强化科技创新与研发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应加大对优质玉米品种的选育力度,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培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的新品种。将新品种进行推广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生产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同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创新适合当地特点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5]。例如,在干旱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病虫害高发区研发绿色防控技术,在土壤贫瘠地区推广土壤改良技术等。通过因地制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潜力,推动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3.5促进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在新时期,促进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是提高玉米种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关键路径。积极推广机械化种植和收割技术,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播种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实现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还能确保作业质量,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对玉米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对种植过程进行精准管理。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病虫害情况等数据,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和管理方案,实现精准种植和科学管理[6]。

  4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不仅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还在促进农业现代化、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抗灾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农民技术水平低、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我国农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策略。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构建多元化推广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强化科技创新与研发,以及促进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可以共同推动玉米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结合现阶段存在的推广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可以推进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1]李宜强.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途径和作用分析[J].种子科技,2024,42(13):152-154.

  [2]张秋光.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途径[J].新农业,2023,(04):12-13.

  [3]白玥.新时期玉米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1,(17):51+60.

  [4]张艳娜.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及其推广策略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3,(06):82-83.

  [5]江真兵.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途径[J].新农业,2020,(23):5.

  [6]张艳新.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途径[J].乡村科技,2020,(0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