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甘肃省两当县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及工业实践论文

甘肃省两当县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及工业实践论文

15

2024-10-16 10:13:3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甘肃省两当县某金矿石属于破碎带蚀变型金矿石,金品位1.19g/t,以包裹金、裸露金及半裸露金嵌布形式存在。在现有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下,该矿石精矿金品位12.65g/t、回收率64.27%。为了提高该矿石的回收率,文章通过专业试验,结合试验成果和现场工艺布局,增加了4台8m3浮选机组成扫选V,回收率由64.27%提高至70.34%,尾矿品位由0.45g/t降低至0.40g/t。

    摘要:甘肃省两当县某金矿石属于破碎带蚀变型金矿石,金品位1.19g/t,以包裹金、裸露金及半裸露金嵌布形式存在。在现有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下,该矿石精矿金品位12.65g/t、回收率64.27%。为了提高该矿石的回收率,文章通过专业试验,结合试验成果和现场工艺布局,增加了4台8m3浮选机组成扫选V,回收率由64.27%提高至70.34%,尾矿品位由0.45g/t降低至0.40g/t。

  关键词:金矿石;浮选;工业化试验;工艺改造

  中国金矿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大力开展金矿的综合回收是实现金矿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对工业经济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金矿开采量的持续上升,高品位易选金矿资源越来越少,低品位难选金矿的开发与利用成为金矿采、选、冶主要的研究方向。

  1矿石性质

  甘肃省两当县某金矿石属于破碎带蚀变型金矿石,金矿物以自然金形态为主,以包裹金、裸露金及半裸露金嵌布形式存在,其中包裹金含量为58.85%,金属硫化物包裹金占31.14%,石英及硅酸盐矿物包裹金占35.71%;单体金及连生体金属裸露及半裸露金,含量为21.15%。原矿多元素分析见表1,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见表2。

  由表1原矿多元素分析可知,该矿石样中主要有价回收元素为Au,其他有价伴生金属含量较少,无回收价值。

  由表2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可知,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少量的方铅矿、毒砂、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白云母、绿帘石、绿泥石,其次为磷灰石、钾长石、白云石、方解石等。

image.png

image.png

  2试验研究

  2.1磨矿细度试验

  磨矿细度是影响浮选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室磨矿细度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试验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随着磨矿细度增加,粗精矿金品位降低,金回收率提高。综合考虑生产指标及磨矿成本,选定磨矿细度为-0.074mm含量占80%。

image.png

image.png

  2.2 pH值试验

  pH值试验工艺流程与图1相似,试验条件将磨矿细度固定为-0.074mm 80%,在硫酸铜前用氧化钙调pH值,搅拌时间3min,其他条件不变。试验结果见图3。由图3结果可知,自然pH值时,粗精金品位和回收率最高,选定自然pH值。

image.png

  2.3活化剂种类试验

  适宜的活化剂能促进捕收剂与矿物发生作用,改善捕收剂作用的选择性,提高分选效果。磨矿细度固定位-0.074mm 80%,采用图1所示流程及药剂用量,分别以不添加、硫酸铜、硫化钠作为活化剂,进行活化剂种类试验,试验结果见图4。由图4结果可知,添加硫化钠,粗精金品位及回收率最高,选定硫化钠作为活化剂。

image.png

  2.4硫化钠用量试验

  硫化钠用量试验结果见图5,由图5结果可知,当硫化钠用量为200g/t时,金的回收指标最好,选定硫化钠用量为200g/t。

image.png

  2.5黄药种类试验

  磨矿细度固定为-0.074mm 80%,采用图1所示流程及药剂用量,分别以丁基黄药、异戊基黄药,丁基黄药、Y-89黄药,异戊基黄药、Y-89黄药作为黄药,进行黄药种类试验,试验结果见图6。由图6结果可知,黄药选用丁基黄药、异戊基黄药时,金的回收指标最好。

image.png

  2.6黄药用量试验

  黄药用量试验流程与图1相似,试验条件将硫化钠用量固定为200g/t,改变黄药的用量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见图7。由图7结果可知,当黄药用量为150g/t时,金回收指标最好。

image.png

  2.7黑药用量试验

  黑药用量试验流程与图1相似,试验条件将硫化钠用量固定为200g/t,丁基黄药:异戊基黄药=2:1=150g/t,改变黑药的用量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见图8。由图8结果可知,当黑药用量为75g/t时,金回收指标最好。

image.png

  2.8浮选时间试验

  浮选时间试验流程与图1相似,试验条件将硫化钠用量固定为200g/t,丁基黄药:异戊基黄药=2:1=150g/t,黑药用量固定为75g/t,改变粗选的时间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见图9。由图9结果可知,浮选时间越长,回收指标越好。

image.png

  2.9闭路试验

  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小型选矿流程闭路试验,试验工艺流程如图10,试验结果见表3。

image.png

image.png

  采用一粗二精三扫的工艺流程进行闭路试验,试验获得了精矿金品位18.46g/t、金回收率82.68%的工艺指标。

  3工艺优化改造

  3.1工艺改造方案

  通过对该矿石进行一系列条件浮选试验,延长浮选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尾矿品位,结合试验结果和现场设备工艺布局的实际情况,提出直接增加4台8m3浮选机组成扫选V,延长浮选时间。

  3.2改造后工艺流程图

image.png


  3.3试验、改造前后实际生产指标对比

image.png


  4结论

  该矿石在磨矿细度-0.074mm 80%,硫化钠200g/t,捕收剂430g/t(丁基黄药:异戊基黄药:丁铵黑药=2:1:1.5)条件下,采用一粗二精三扫的工艺流程进行浮选闭路试验,精矿金品位为17.32g/t、回收率为82.68%。通过现场工艺改造,具体改造工艺及指标对比见图11、表4。精矿金品位14.25g/t,尾矿金品位0.40g/t,回收率70.34%,比改造前提高6.07%。

        参考文献:

  [1]武俊杰,倪天阳,王洋.甘肃天水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8(4):52-55+94.

  [2]庄世明,陈忠,张宇宗,等.某含金铜矿石提高金回收率试验研究及工艺改造[J].黄金,2019,40(4):54-57.

  [3]龚明光.泡沫浮选[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4]周东琴,代淑娟,李宏伟,等.新疆某原生金矿选矿试验研究[J].有色矿冶,2009,25(4):26-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