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理工论文 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交互机制及作用研究论文

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交互机制及作用研究论文

42

2024-09-24 15:50:2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口腔是微生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消化道迁移到肠道中,进而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微生物的迁移和代谢产物的交换,这些交换过程对消化系统和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文章针对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交互机制及相互作用机制展开探究,并提出这一交互机制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以期为口腔和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摘要:口腔是微生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消化道迁移到肠道中,进而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微生物的迁移和代谢产物的交换,这些交换过程对消化系统和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文章针对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交互机制及相互作用机制展开探究,并提出这一交互机制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以期为口腔和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口腔微生物群;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开始更深入地探究人体微生物群与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口腔是多种微生物的栖息地,也是微生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通道之一,口腔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活动直接影响着整个消化道的健康[1]。肠道微生物群的健康状况与肠炎、肠道感染、某些类型的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口腔中的微生物群不仅会影响口腔本身的健康状态,还会通过吞咽过程影响到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反之,肠道炎症或肠道菌群失衡也会通过血液循环或免疫系统反应影响口腔健康。因此,本文将对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交互机制及其作用展开研究,以期为未来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基本概述

  1.1口腔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特性

  口腔微生物群包含着数百种不同的微生物物种,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其中,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细菌容易造成龋齿,牙龈红球菌和厌氧菌会导致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口腔环境中,这些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关系,而当这种平衡被破坏时,有害细菌就会过度增长,从而导致口腔疾病恶化。口腔中的主要微生物类型如表1所示。

image.png

  1.2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特性

  肠道微生物群是一种极其复杂且多样的生态系统,由数百至数千种微生物组成。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最主要的两个细菌门类,在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纤维和其他难以消化的成分,维持肠道健康、调节免疫系统,并合成宿主必需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会综合受到宿主的基因、年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其代谢产物来影响宿主的生理和代谢过程,从而维持宿主的健康状态。肠道微生物群中的主要微生物如表2所示。

image.png

  2口腔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联系

  2.1从口腔到肠道的微生物迁移路径

  口腔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会随着食物和唾液进入消化道中。尽管胃酸和胆汁等消化液对多数微生物都具有抑制作用,但部分微生物还是能在这种环境下存活并最终进入肠道。耐酸的乳酸杆菌等微生物可以在肠道中定居,进而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产生影响。除了直接的物理迁移,口腔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地对肠道微生物群产生影响。在口腔感染和口腔炎症中,口腔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来间接地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活动。具体而言,口腔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肠道,进而使肠道免疫系统发生变化。短链脂肪酸等口腔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被传输到肠道,从而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2.2口腔健康与肠道健康之间的关联

  口腔健康状况与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直肠癌等肠道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该联系的基础在于口腔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互动及其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口腔中的病原体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迁移到肠道,激活肠道的免疫反应,从而对肠道健康产生影响。肠道炎症或菌群失衡也可以通过影响全身的免疫反应来间接影响口腔健康,诱发口腔溃疡或牙龈炎。此外,口腔微生物群还可以通过其代谢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来影响肠道环境,如挥发性硫化物等代谢物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肠道,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活性。

  3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的联合作用

  3.1对宿主的共同影响

  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的代谢产物和免疫调节功能会共同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一方面,口腔微生物群通过产生抗菌肽、短链脂肪酸等物质,可以激活或抑制宿主的局部免疫反应。同时,肠道微生物群中某些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有助于增强宿主对口腔病原体的抵抗力,调节宿主对口腔炎症的反应。口腔微生物群中牙周病病原体增加会影响全身炎症水平,间接地增加了宿主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失衡则会影响宿主的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进而影响其机体健康。

  3.2活性代谢产物的协同作用

  活性代谢产物包括短链脂肪酸、挥发性硫化物、细菌外壁蛋白等,这些代谢产物不仅在各自的微生物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能跨越微生物群落边界,影响宿主的整体生理状态。口腔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能够通过调节口腔内部的酸碱平衡,影响牙齿和牙龈健康。这些代谢产物在通过消化道被传播到肠道中时,可以与肠道微生物所产生的相似或不同的代谢产物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和宿主机体健康。此外,口腔和肠道中微生物群所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能够激活或抑制宿主的免疫细胞,从而影响宿主全身的免疫反应。口腔微生物群产生的抗炎或促炎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影响远处器官的免疫状态,反之亦然。这种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可以控制炎症性疾病和免疫疾病的发生。

  4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的临床应用意义

  4.1影响消化系统疾病

  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影响到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在炎症性肠病中,口腔微生物群中某些病原性细菌的增加会通过免疫系统或代谢产物的作用加剧肠道炎症。这些病原体及其产物通过血液循环被传播到肠道,影响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平衡,进而促进炎症反应发生。在肠易激综合征中,口腔细菌可以通过吞咽或口腔-肠道轴向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在胃溃疡中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口腔-胃轴向进入胃部并引发炎症,从而导致胃溃疡的形成。在结肠癌中,一些口腔病原菌容易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并通过释放炎症因子和调节免疫反应参与到结肠癌的发展过程中。此外,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交互还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增加疾病易感性。肠道菌群的变化会影响肠道的屏障功能,提高肠道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病原体和毒素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影响口腔和其他身体部位的健康。这种交互作用不仅揭示了口腔健康与消化系统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4.2微生物调控的潜力

  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在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中的调控潜力主要体现在,其可通过调节这两个微生物群,改善宿主健康并治疗疾病。通过调节口腔微生物群使用益生菌或抗菌剂,可以控制口腔中的病原菌数量,直接影响口腔疾病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少其经消化道传播到肠道的可能性来降低发生肠道疾病的风险。使用益生菌、益生元或抗生素来治疗和调整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肠道健康,进而影响口腔健康和机体健康。使用肠道益生菌不仅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还可以通过减少炎症反应来间接地改善口腔健康。调节肠道菌群也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态。总之,微生物群调控将成为一种新的疾病治疗和预防策略,推动改善特定器官的健康状况,影响全身健康并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4.3临床应用和治疗策略

  只有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两个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才有可能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牙周病的治疗,可以使用特定的抗菌药物和益生菌来调整局部的微生物群,也可以考虑通过调整肠道微生物群来减少全身性炎症反应,从而降低病症复发率并改善治疗效果。针对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除了直接调节肠道菌群,还可以考虑调整口腔微生物群的状态,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口腔-肠道迁移。此外,在制定治疗策略时,还需考虑个体差异,对个体的口腔和肠道微生物群进行详细分析,基于患者自身特定的微生物群组成,综合考虑其营养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如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并选择最合适的益生菌菌株或调整抗生素治疗的种类和剂量,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微生物群对宿主健康的共同影响机制,可以开发出更有效和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更精准地治疗特定的疾病,也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疾病复发率。

  5结论

  本文着重探讨了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其对宿主全身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两个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会影响口腔和肠道健康,还会对宿主的炎症状态、免疫反应和代谢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发现揭示了身体健康管理中口腔和肠道健康的重要性。未来,深入理解这两个微生物群的交互机制及其在慢性疾病中的作用,将会为开发更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有力的帮助,支持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人体健康的复杂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廖俏云,归崎峰.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的交互作用及其意义[J].微生物与感染,2022,17(5):327-332.

  [2]高航,刘春莹.口腔及肠道微生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6):724-727.

  [3]余意,张佳,王超越,等.口腔菌群与肠道健康[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4):475-478,484.

  [4]张国庆.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与肠道益生菌共培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