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践论文

2024-09-19 13:51:3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文章针对有些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存在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构建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手机端和电脑端同步信息的危化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高校实验室危化品进行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切实提高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摘要:文章针对有些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存在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构建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手机端和电脑端同步信息的危化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高校实验室危化品进行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切实提高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危化品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高等院校
引言
信息化时代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数字信息为基础,让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其主要特点是:数字化,是将各种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使数字化信息更高效地被管理和利用;实时性,信息化时代是结合网络技术和获取信息资源,所以信息传递速度极快,实时性强,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动态信息;多样化,信息形式多样出现,包括图片和文字等;个性化,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危险化学品的效率,创新管理方式,提高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管理水平,减少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隐患。
1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现状
1.1教育培训环节
一些高校的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较差。如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一般是学校就在上实验课前向学生讲解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但部分高校或教师不重视此项工作,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另外,由于部分实验室责任老师的教学工作任务重,除了要做好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做科研、授课等工作,因精力有限,无法时刻跟踪危化品的领用和使用登记,也无法定期对学生使用危化品进行安全管理培训。
如,2016年某大学实验室爆炸案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充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浓硫酸、高锰酸钾等危化品知识,实验室导师平时又疏忽了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进行教育,导致实验人员在遇到突发安全事故时不能正确处理或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突发事件,发生紧急情况时不懂得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而造成事故。
1.2采购入库环节
采购入库环节监督管理不到位。虽然大多数高校制定并陆续出台了系列的危化品采购、使用等相关的管理文件和规定,在采购环节有明确的规范要求。但是目前仍有一些高校没有建立危化品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采购危化品监管不到位,甚至有些高校实验室的师生自行采购实验室危化品,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意线上、线下采购。线上采购危化品后以快递等形式寄送到老师或学生手上,为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埋下了隐患。
1.3储存环节
一些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储存通常会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室内储存危险化学品却缺乏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使用人员在不了解危化品的理化性质的情况下使用危险化学品,使用过程中不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没有安全防护意识,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束手无策,不懂应对;(2)未建立危化品动态使用台账或记录不全,有累积废旧试剂现象,实验室对管制类化学品未实行双人双锁管理;(3)危化品储存没有专用的存放空间或存放区域且不能确保充足的通风;(4)危化品没有按分类存放规则分类存放,出现固液混放、互为禁忌化学品混放、试剂叠放乱放等问题;(5)把通风橱当作化学试剂存放柜,通风橱内存放挥发性和易燃易爆化学品;(6)一些教师为了方便采购,一次性过量采购、囤积危化品,造成实验室内存放的危化品总量超出要求;(7)实验室教师因长时间未对实验室废旧试剂进行整理回收处理,导致实验室内废弃物量大;(8)装有化学试剂的试剂瓶开口放置于实验桌面;(9)化学品由原包装转移或分装到其他包装物内时,转移或分装后的包装物未贴标识,化学品标签脱落、模糊、腐蚀后未及时补上导致无法确认化学品成分;(10)使用塑料饮料瓶或矿泉水瓶分装试剂或样品,未撕去原标签、未贴上试剂或样品名称标签;(11)实验室内缺乏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和必备的防护措施,例如监控设备、通排风设备、应急救援设施、急救药品等。
1.4使用环节
由于部分学生缺乏系统的危化品安全教育培训,未能充分意识到危化品的潜在危害和危险特性[2],有的实验指导老师自己本身就对危化品的理化性质认识不到位,平时又忙于教学科研工作,无法严格监管学生的危化品使用情况。特别是科研实验,一些老师缺乏管理,学生自行使用危险化学品,学生开展实验,通常也是照葫芦画瓢,跟着实验步骤做,忽视化学试剂的规范使用,在没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风险评估报告和应急预案的情况下自行完成实验,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1.5危废处理环节
随着国家和教育部对高校实验室安全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高校的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处理已经有所规范。但是,在实验室实际工作中,依然会有部分实验室在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回收处理环节出现问题[2],如:实验室内没有设立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暂存区,或设立暂存区没有警示标识;实验室内化学废弃物未按化学特性和危险特性进行分类收集和暂存;废液桶存放的液体过满;实验室没有建立危险废弃物管理台账,不清晰产废量以及回收处置量;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收集容器上未粘贴危险废物信息标签、警示标识。
2实验室危化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2.1采购管理
建立统一采购系统,学校师生可在系统上采购危化品,系统上有单位领导审核。若需要采购使用管制类危化品,需要制定采购需求计划,使用人向教学中心或科研团队提出采购需求后,教学中心或科研团队统一向学院申请,学院通过后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统一采购。采购后录入管理系统,需要使用的老师再通过管理系统申请领用管制类化学品,实现危化品流向和责任在线监控。
2.2储存和使用
根据危险化学品包装物上的化学品标签的名称、纯度、重量等信息核对后录入管理系统,系统生成唯一二维码,二维码打印后粘贴于化学品试剂瓶身,管理人员在信息管理系统上确认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位置以及数量。实验室内的危险化学品有专用的存放空间并有序存放,系统能自动识别化学品的性质和类别,划分区域存放,如出现混放情况,系统会提示警报。需要出库使用危化品,实验室人员可通过手机端界面扫二维码进行出库、使用。
实验人员在注册使用本系统前必须先学习危险化学品的常规通识课,考试合格后方可注册使用系统。实验人员使用手机端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该危险化学品的技术安全说明书,了解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防护措施和泄漏应急处理等,也可查看化学品的流动轨迹以及使用情况。
2.3废弃物管理
整瓶危险化学品试剂使用完毕后,实验人员进入手机端界面,通过扫瓶身二维码进行空瓶回收,并确认相关信息。
化学药品管理人员可在电脑端信息管理系统,打印回收记录单,以及填写回收记录表,申请回收实验室废弃物,审核通过后,即可完成化学废弃物的回收。校级安全管理员根据上报的数据,定期统一联系处置公司进校回收处理,即可完成实验室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并完善危化品的全流程管理数据。
危化品信息管理系统具体流程是使用人提出使用需求,该团队或实验中心药品管理人员老师收集使用需求信息上报二级学院,学院审批后,由校级安全管理人员收集统计,统一采购。采购后校级安全管理人员收货并录入管理信息系统,打印二维码粘贴后,使用人员方可申请领用,使用过程需扫码填写使用情况,使用完毕后归还试剂。待整瓶试剂使用完毕后,药品管理人员扫码进行空瓶回收,再报送回收处置。该系统将实验室危化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控,包括采购、存储、使用及回收处置等环节。
2.4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
在系统短时间内入库大量危险化学品、长期没有使用记录、库存有该化学品又采购入库等存在嫌疑的会在系统自动报警,学校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此类实验室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督查,避免部分实验人员在使用化学品不填写使用情况或大量囤积危险化学品,让管理职能部门更有效精准排查,提升实验室的安全性。
3实验室危化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践与应用
3.1管制类化学品审批、备案及采购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和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了管理信息化,尤其是管制类化学品采购、入库、储存、领用、出库等环节实时监控和药品数据库信息实时更新。管制类化学品由学校统一采购、备案,统一存储在领用中心,二级单位使用时从领用中心申领出库。一般危险化学品即由实验室责任老师采购、打印二维码标签入库,使用时使用人在手机端扫码填写使用情况,整瓶试剂使用后扫描进行回收空瓶即可。
3.2出入库及台账管理
化学品管理实行“二级库三级管理”模式,即校级化学药品智能领用中心,二级学院库房,科研团队化学品柜。二级库有专人保管,负责化学品出入库、领用、归还等管理,要求各实验中心(室)/科研团队及时更新台账及药品库的定期检查、巡查工作。其中,管制类化学品分类存放、双人双锁,要求实验室管理员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定期核对盘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采用危险化学品不进行入库登记就无法进行财务报销的方式,强制要求各实验中心(室)建立危险化学品台账。在督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台账登记使用、回收记录不清晰者,整改不彻底不允许采购任何化学药品。
3.3废弃物处置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严格按制度要求,经过整理清单、提交审核、分类打包、粘贴标签、转移签收流程后处置。
4结语
危险化学品数据信息规范后,大大提高了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高校实验室能掌握其数据并做到心中有数。结合二维码标签的应用,危险化学品都有各自的“身份码”,库存数据与实物数据实时更新,规范了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各环节[3]。危险化学品管理系统的使用解决了过往存量大、采购量大等问题。对于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数据的管理也起到了规范作用,优化简化了采购管制类化学品方法。危险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全面加强了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学品采购、使用、存放、处置等环节过程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化学品安全事故,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其准确性,构建危险化学品管理系统对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危化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的化学品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时代的手段,建立覆盖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环节的信息系统,已成必然趋势。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做好危险化学品全流程管理,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使用等管理,建立危险化学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危化品的入库、台账、出库流程管理智能化,进一步降低危化品全流程管理环节的人为出错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晓娅.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生物医学实验室危化品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3(6):130-132.
[2]张文文,毛红雷,姚志霞,等.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23(10):194-196.
[3]王满意,张锐,虞俊超,等.基于高校危化品管理效能提升的试剂平台功能优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8):262-265.
[4]闫晓义,谷月,李霖,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3,38(12):200-204.
[5]李勤华,石磊,孙欣,等.高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264-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