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与实践论文

2024-06-04 11:43:07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师范类高校一般是具有优良师范传统、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时频繁使用危化品,其存在种类繁杂、储存和使用分散、使用人员广泛、管理难度大等难题,由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引起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让更多的高校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湖州师范学院从学校自身特点出发,针对目前学校危化品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变管理模式,凭借数智信息化手段搭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数智管理系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及优化实现危化品精准管理,保证教学和科研实验的顺利开展,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有
摘要:师范类高校一般是具有优良师范传统、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时频繁使用危化品,其存在种类繁杂、储存和使用分散、使用人员广泛、管理难度大等难题,由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引起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让更多的高校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湖州师范学院从学校自身特点出发,针对目前学校危化品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变管理模式,凭借数智信息化手段搭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数智管理系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及优化实现危化品精准管理,保证教学和科研实验的顺利开展,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筑牢了学校安全稳定的基石。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系统;精准管理
0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孕育新创造、新发明、新技术和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安全的前提下,高校才能有效促进国家教育、科技、人才的进步发展。高校实验室教学和科研活动离不开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的使用,但是危化品失控又极可能对人体、设施、环境产生危险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其特性给学校安全带来巨大潜在隐患与威胁,为进一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校做好危化品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近年来,国家及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健全,但是危化品管理形势依然严峻。根据相关新闻报道显示,因危化品在生产、使用操作、存储、运输及处理等过程中失控造成的危化品事故仍时有发生[1-2]。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中超1/3是化学品安全类问题[3-4],由危化品失控导致的燃烧、爆炸等事故占高校所有安全事故的80%[5-6]。因此,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与难点[7-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高校纷纷凭借信息化技术开发出适合本校的危化品管理系统[10-11],危化品安全管理受重视的程度也大大提高。但是,由危化品自身特点决定的管理难度大的难题在师范类等高校并无减弱,湖州师范学院根据学校自身危化品特点,开发并实践危化品从采购、入库、领用、使用、回库、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精准管理举措,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再线精准监管及溯源追踪,建立危化品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回头看—约谈整治—长效监督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学校危化品安全管理水平。
1高校危化品的特点
高校常用危险化学品有爆炸品(如苦味酸、2,4,6-三硝基甲苯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气体钢瓶)、易燃液体(乙醇、丙酮等)、易燃固体(硫磺等)、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钠等)、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等)和腐蚀品(盐酸、硫酸、硝酸等)等,种类多而繁杂。其中,国家重点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爆炸品和剧毒品等管理要求更加严格而细致。高校危化品主要有如下显著特点:(1)使用危化品的理工科实验室多、楼宇分散且室内硬件及配套设施配备参差不齐;(2)危化品使用、存放及管理规范性差异较大;(3)使用老师及学生流动性大且关于危化品专业素养存在较大差异性。
危化品的各种特性给高校危化品的管理、存储、使用以及处理等环节都带来严峻挑战,管理制度、人员、环境、操作等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高校如何有效避免危化品带来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其价值来促进科教事业的快速发展,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做好危化品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2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教育及实验室准入落实不彻底
很多高校虽然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但是仍未能开设有学分的安全教育课程,未根据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情况展开培训及应急演练等安全教育,仅通过开展为数不多的通识类专家讲座、培训活动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实验室准入绝非一劳永逸,很多高校对新生及新进教师组织安全考试获取实验室准入资格后,后续没有按照实验室准入要求,未健全完善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考核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未形成安全管理体系。高校实验室学生流动性较大、专业背景差异化较大、安全教育接受程度各异,老师存在任务繁忙、不常在实验现场等现象,导致师生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在制度落实上存在上热下凉现象,对危化品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认识缺乏,不按正确操作规程操作,未能掌握必要的自我防范的意识、安全防护技能,导致危化品使用及管理混乱,危化品安全风险高。
2.2危化品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随着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不断发展,实验室危化品的种类和使用量与日俱增,但很多高校化学实验室因房屋老旧限制、建设规划弊端及资金投入不充足等原因,导致有些高校还存在学校实验室危化品的暂存柜、暂存区不符合规范,未安装视频监控、烟感、洗眼器、喷淋装置、急救药箱等安全技防设施,危化品管理中存在危化品混放、台账不清晰、使用记录填写不及时不规范、账物不符、暂存柜存量大等现象。
2.3危化品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部分高校仍然采用线下纸质的形式进行危化品的采购、领用、回库等流程的审批及使用管理,危化品管理效能较低。同时存在危化品出库后完全依靠老师自我进行管理,如果领用老师不自主管理,那么会出现无人知晓的状况,进而产生危化品非全生命周期管理现象。
3实验室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措施
师范高校虽然在使用危化品数量上明显少于其他高校,也建立起了一系列危化品管理相关制度,但在危化品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制度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效率低、管理效果差等问题。传统的危化品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靠人工等手动进行登记、盘点,工作繁琐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因此,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数智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及优化危化品管理,是目前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湖州师范学院在实践应用中开发的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系统集成实体库+虚拟库的管理模式,利用常见的电脑、手机等工具,借助vx小程序、网页端等平台,开发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再线管理,实现按照学校分管部门(领导/管理员)、学院(学院负责人/实验室中心主任/实验室负责人/老师/学生)、实验室(负责人/老师/学生)等三级管理体系里不同角色逐级设置分配权限,实现危化品采购、申购、入库、申领、出库、使用、回库、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精细化再线管理,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再线监控及追溯,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究,责任到人,有效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只有做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流程的闭环管理,方可实现危化品在高校教学及科研中的安全使用与管理,为高校提供保障和支撑作用,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数智管理系统对学校危化品整体管理还有如下作用。
3.1对安全教育及安全意识短板进行有效补充
危化品从购买入校进入学校危化品中转站入库后瓶身即携有唯一标识和生命轨迹的二维码,通过vx信扫一扫即可查看该危化品的MSDS及在校运行轨迹,为实验室危化品的科学分类、规范存储、物理化学性质及应急处理等提供技术指导,对避免危化品的职业危害、减少危化品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要求实验室所有使用危化品的师生必须先进行危化品的MSDS、实验室相关制度及本实验室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等充分学习,学校与学院、学院与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与其他老师和学生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完成学校、学院组织的通识类和大专业类的安全教育考核90分以上者获得考核合格证,进入具体实验室开展具体项目时实验室安全负责人需对进入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及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充分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教育程度及安全意识,有效规避风险。
3.2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精细化再线管理
软件电脑端包含用户管理和危化品管理两个模块,其中危化品管理模块又细分为库存导入、库存统计、库存明细、台账汇总、台账明细等模块。通过电脑端实现危化品相关数据导出及检索分析,支持危化品的轨迹追踪及使用记录查看,知悉所有危化品的暂存位置,通过实时对危化品使用量和存储量的有效监管,为危化品实验室配齐符合要求的危化品暂存柜、洗眼器、喷淋装置及急救药箱等技防设施,并安装监控及烟感等设施,学校利用系统数据切实为危化品的硬件设施提供保障。利用手机vx扫一扫危化品瓶身上的二维码,即可查看危化品的全过程轨迹(包括使用记录情况)。危化品“一瓶一码”管理实现全生命周期线上可追踪,有效“堵”上危化品领用后实验室使用时账物不符的漏洞,通过扫码查验及存量上限管控等功能,确保危化品全生命周期透明化管理,管理效能得到全面提升和优化。
3.3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危化品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过信息化技术给危化品全生命周期中各个不同的角色设置分配不同的权限,学校管理员具有入库、领用出库、回库、回收确认等权限,学生仅有使用权限,老师具有申领、使用、回库、发起回收等权限。用电子手签替代传统的纸版签字审批,申领状态及流程进展清晰可见,大大提高审批流程效率。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逐级信息化管理及台账信息化,手机端使用记录填写需要危化品暂存柜管理老师及实验室负责人电子手签,从流程上进一步规范危化品的使用管理。老师通过信息化后台数据(电脑端)实时了解自己领用及学生使用危化品相关情况,及时进行危化品的查验、回库及回收等管理。实验室中心主任及学院负责人能及时知晓本学院整体危化品领用及使用情况,对学院整体进行有效上限干预管理,可进行方向明确的检查与整改工作。学校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全校危化品进行整体精细化管控,在“摸清家底”的同时有效推进“账物相符”,对危化品的购买、使用、存放进行有效精准干预监管,减小危化品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进一步为校园安全增添保护屏障。
4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而危化品的安全又是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湖州师范学院凭借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实现危化品的申购、申领、领用、使用、回库、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精细化在线监控管理及追溯安全责任,有效提高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水平。但动态变化的危化品安全管理时刻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治理并确保长效运行,需要高校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预防、消除和改善危化品安全隐患,并与时俱进地提高危化品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为学校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宋亚红,沈同强,张静静.危化品事故总体形势及应对策略研究—基于2001—2020年全国危化品事故案例的分析[J].中国应急救援,2022(5):68-72.
[2]王赛尔.2012—2021年中国重特大危化品事故分析与预防[J].化工管理,2022(19):129-134.
[3]冯建跃,杜奕,张新祥,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三年督查总结(Ⅰ)—回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7):1-4,11.
[4]杜奕,冯建跃,张新祥.高校实验室安全三年督查总结(Ⅱ)—从安全督查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7):5-11.
[5]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3,216.
[6]阮代锬,周骏宏.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2,20(6):156-160.
[7]林海旦,姜周曙,亓文涛,等.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安全管理规范化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7):299-301,305.
[8]彭华松,刘闯,丁珍菊,等.强化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8):326-329.
[9]杨雪苹,金剑,程景.高校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集中管理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3):313-316.
[10]韩光宇,何淼,赵明,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6):278-281.
[11]虞俊超,王满意,张锐,等.基于二维码的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2):307-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