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论文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论文

3

2024-05-23 09:56:08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自2019年1月1日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新政府会计制度)以来[1],新政府会计制度已运行了4年。在实施制度改革之前,公办中小学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工作主要依据《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展开。现新制度要求小学会计工作要以新政府会计准则为指导,进行“双基础、双职能和双报告”的双重会计核算,即在同一会计主体中,在财务会计记账的同时,预算会计也进行记账,构建双重核算的新会计核算模式。改革创新的会计制度一方面影响了中小学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核算范围、报表体系

  摘要:自2019年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后,文章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更新变化从实务入手,分析了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影响,包括科学界定政府会计要素、创新会计核算模式和强化财务会计功能。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中,将面临财务管理精细化、软件维护和会计核算的难度增加等管理难点。据此,提出了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升级会计信息系统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等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下的财务管理建议。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小学,财务管理,影响

  自2019年1月1日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新政府会计制度)以来[1],新政府会计制度已运行了4年。在实施制度改革之前,公办中小学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工作主要依据《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展开。现新制度要求小学会计工作要以新政府会计准则为指导,进行“双基础、双职能和双报告”的双重会计核算,即在同一会计主体中,在财务会计记账的同时,预算会计也进行记账,构建双重核算的新会计核算模式。改革创新的会计制度一方面影响了中小学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核算范围、报表体系;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小学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科学界定政府会计要素

  在2019年颁布新政府会计制度以前,我国中小学会计人员一直按照《中小学会计制度》进行工作。如今,中小学核算基础改为实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双重会计核算基础。新制度规定,会计要素由原来的“五要素”增长至“八要素”[2];财务会计科目从54个增加到77个,增加的23个会计科目更加清晰明确地划分了会计的要素属性,更适合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的新特征,更能确保会计核算

  的准确性。例如,资产类会计要素中的存货、长期投资、累计折旧3个科目被细分增加为了8个科目。具体为,存货科目变为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加工物品3个科目;长期投资科目由1个细分科目变为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2个科目;累计折旧则明确为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3种类别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也明确为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原有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票据、短期投资、应收账款等科目不变,增加研发支出、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受托代理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多个科目。负债类会计要素保持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项目不变;合并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为应缴财政款;将应缴税费细分为应交增值税、其他应交税费2项,将代管款项更改为受托代理负债,增加应付政府补贴款、应付利息等项目。会计要素中变动最大的是净资产类,此次改革将事业基金、经营结余、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统一为累计盈余科目,只保留了专用基金项目,又新增权益法调整、本期盈余、本年盈余分配、以前年度盈余调整和无偿调拨净资产5个科目。收入类会计要素中删除了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和租金收入5个科目;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2项则被合并为事业收入;将第五支出类更改为费用类。显然,经过一系列的增减,新制度下的会计科目能更加明确地划分会计的要素属性,更适合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新特征,更能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image.png

  (二)创新会计核算模式

  一是创新“5+3=8”要素核算模式。新政府会计制度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双会计核算模式,在该模式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既能反映核算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又能反映核算单位预算会计信息[2]。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财务会计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及费用5大会计要素,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预算会计中设置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大会计要素,反映了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了“5+3=8”要素核算模式,其中五大财务会计要素与三大预算会计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二是创新“双基础”会计核算模式。由于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关注的业务内容和经济实质不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别采用不同的确认基础。如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确认基础,旨在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有利于进行业绩考核评价;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核算主体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三是引入“平行记账”会计核算模式。在同一系统中采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核算进行平行记账。具体操作是,如果会计主体发生的事项仅引发财务会计要素变动,则只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反之,如果仅引发预算会计要素变动,则只需在预算会计中进行核算;但如果该业务或事项既涉及财务会计要素又涉及预算会计要素,则需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四是“双报告”会计核算模式。新政府会计分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别有各自的会计目标,明确了相应的政府会计主体应同时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财务会计编制的财务报告反映了会计主体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运行成本及现金流量等信息,便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进行决策监督和管理[3];预算会计编制的决算报告综合反映了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前,中小学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制年终决算报表,以反映中小学一年内的预算收支与执行状况,但是没有按财务会计记账,无法使中小学报告使用者完整、真实地了解学校财务成本的运行情况,并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使用“双报告”核算模式,完善并丰富了中小学会计报告的内容,通过报表对中小学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更全面、客观地展现。

  (三)强化财务会计功能

  新政府会计以能够如实地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为主要目标,其权限与需要承担的责任相匹配,因此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一是取消基建单独建账。实施新制度以前,单位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先单独建账,再进行独立核算,最后将数据汇总。此操作不能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完整地反映出来。新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不再进行单独建账,而是按项目进行单独核算并保存相关资料。此规定简化了会计中基建业务的核算步骤,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二是细分折旧摊销科目,增添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新制度规定按月计提折旧摊销,避免了旧制度中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时笼统减计净资产的情况,准确展示了核算主体的实际运行成本。同样设置待摊费用科目,将核算单位的费用在收益期限内进行摊销,“依存量定增量”配置资产与费用运行对应,符合收入与成本匹配原则,提高资产配置的合理性,显著提升部门之间开展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三是新增坏账准备科目,提高坏账处理的核算。实施新制度以前,将应收账款转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中进行处理;现在,核算单位每年年末需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进行全面检查并分情况处理,如采用直接核销法核算上缴财政的应收账款,采用备抵法核算收回后不需上缴财政的应收账款。四是明确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根据投资主体是否有权决定或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经营决策确定核算方法,如果有权参与或决定被投资单位的经营决策就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反之则采用成本法。采用权益法需要设置“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权益法调整”等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五是细化财务报告内容,完善报表体系和结构。在开展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前,中小学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进行会计核算时只考虑收入与支出,编制的会计报告也只反映学校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现在按照新制度中的“双报告”要求,年终时,财务会计编制的财务报告应提供中小学财务运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预算会计编制的决算报告应提供中小学当期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以保障财政资金的规范有效使用。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难点

  (一)财务管理不够精细化

  中小学中一直存在管理层重视教学质量而忽视财务管理的现象,很多管理层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另外中小学财务人员的层次参差不齐,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方式粗放化,在进行新资产购置时盲目处理旧资产,忽略对已有资产的管理,不能全面反映新旧资产的情况。例如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按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处理规定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却没有对折旧年限进行统一规定。中小学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其中有很大比例为教学设备。教育行业是特殊行业,资产种类众多却没有统一规定的折旧年限,导致各个学校自成体系,难以比较其教学成本,也难以保证其所编制报表的准确性。另一个粗放管理的表现是对于低值易耗品的核算不规范。中小学校资产包括大量的办公用品、各种试验材料等耗材,在原有会计核算中的普遍操作是在购入时直接将其作为费用支出处理,或为了运用“存货”这个科目,在做入库核算后又马上对其全部进行出库处理,严重违背了“存货”的会计定义,也与学校实际的费用账实不符,造成费用虚增虚减问题,不能准确体现学校的运行成本。

  (二)维护管理财务软件的难度提升

  在现阶段新会计制度的实际运行中,常规操作是预先在系统中导入财务软件模板,后续会计人员只需进行相关的录入处理,软件模板就会自动生成会计分录。但随着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会计核算要素增加为8大要素,会计科目也增加了二十多个。为确保财务软件中记录的项目属性、资金来源等内容准确无误,财会人员需持续不断地维护与管理财务软件,同时还需要人工判断自动生成的会计分录是否准确,这就相应地提升了财务软件的维护难度。

  (三)增加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增加了核算要素和会计科目,要求单位各部门细化各项费用的核算,归集整理各项成本和支出,以控制国有资产流失。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中小学对成本核算的工作并不重视,也未制定相应的规范成本核算制度。新制度要求中小学校将各项收入费用都编制成表,核算教育教学成本,树立学校成本意识。为实现该效果,需要工作人员在处理各项业务时编制“双分录”,以分别应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人员的核算难度和工作量。

  三、中小学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建议对策

  (一)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

  1.优化财务管理整体框架

  实施新制度以前,中小学执行《中小学会计制度》,各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独立且未形成统一的体系,财务管理相对被动且不易变通。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指导下,迫切需要搭建起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整体框架体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围绕财政部、教育部2022年7月新颁发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加强对中小学校财务的管理和监督。一方面应积极改进原有管理中的不足:一是定期更新财务制度和政策,确保中小学财务管理与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相符合,能够适应新变化;二是为学校财务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深入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更新要点,使其了解新制度和新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审计和监督,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以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评估和考核。

  2.细化与规范财务管理内容

  一方面,中小学校的教学工作具有特殊性。教学工作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中小学的收入依赖于国家财政并受限于国家政策,应积极建立中小学与政府财务部门之间的高效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政策变化,积极减少教学需求变化以及教育市场价格给中小学预算管理带来的影响,树立全局意识,共同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和规范化,严格编制预算,以避免预算编制不严谨而导致的额外预算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最终影响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3]。另一方面,细化和规范化管理中小学财务工作,并对新制度下细化的各会计科目进行具体运用。中小学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具有占比高、类型繁多的特点,在进行财务处理时,财务人员应根据多媒体教学设备、桌椅板凳、黑板等不同类别对其进行分类折旧核算,具体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灵活的调整并使其充分契合自身情况,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具成效[4]。

  (二)改造升级会计信息系统,培养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养

  1.改造更新会计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根据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总体目标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又根据财政部(2021—2025年)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通知,问题导向“十三五”期间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继续服务“十四五”时期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家会计信息化发展体系,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改造升级会计信息系统。中小学事业单位根据这些举措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改造升级学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发挥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估机制,完善中小学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5]。

  2.加强业务培训,注重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能力

  很多中小学校由任课教师兼任财会人员,使财务工作具有随意性。由于缺乏专职财会人员,有的甚至不具备会计任职资格,因此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6],只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导致了很多影响财务管理的问题。新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更新知识储备、熟悉新的会计制度、掌握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并能熟练操作新的会计程序。会计人员只有清晰地认识新旧制度的区别才能在新制度下开展会计实务。如今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已经实行了四年多,中小学管理层应给予财务工作更多的重视和指导,应使业务办理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明确化和流程化,给中小学财务人员提供更多参与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为财务人员开辟线上线下学习和交流的渠道和空间,使财务工作人员能在专业知识的沟通与交流中实现自我提升。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弥补能力短板

  围绕新会计制度并结合2022年新颁发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中小学还应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工作,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加强财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为财务工作提供现代化的配置设备,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为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配套环境;促进财务人员朝着管理型、复合型人才转变,弥补能力短板,在完善机制和制度的同时推动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考核,采取考培结合等多种方式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综合能力,最终全面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

image.png

  (三)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分解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的难点

  1.优化完善应收款项清理制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设置了坏账准备科目,规定事业单位对收回后不需上缴财政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准备。该备抵科目的设置为中小学清查处理应收款项和其他应收款明确了方向。经过实际调查走访后,中小学对确实难以收回的往来款项按照相关规定流程报批后用备抵科目纳入费用处理核算,这样会计核算数据才会更加真实,会计报表信息也会更加可靠。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中小学应设置专职人员管理固定资产,完善固定资产制度管理,在全校范围内统一调度,对各部门、各人员合理配置使用资产[2]。同时,中小学应完善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实行中小学领导负责制,责任到人,定期对全校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部分盘点,由中小学领导小组编制固定的资产采购计划,加大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报废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参考文献:

  [1]王倩.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建议[J].大众投资指南,2019(11):189-190.

  [2]王琪.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中小学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9):80-81.

  [3]庄靖.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商讯,2021(25):67-69.

  [4]刘娜.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中小学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3):125-126.

  [5]黎燕凤.谈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中小学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20(3):168-169.

  [6]许树森.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中小学会计核算管理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