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准备人员精准化培训路径探索与实践论文

2024-05-09 13:38:3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为做优做实生产准备人员培训工作,W公司基于当前生产准备人员结构现状、培训组织难度大、培训资源相对短缺等弊端,围绕生产准备人员能力素质长效提升,在原有的生产准备培训基础上,融合W公司的工程特点和独特元素,通过顶层设计培训目标、精准匹配培训资源、灵活设计培训形式、多维保障培训效果等举措开展生产准备人员培训工作,有效提升一线生产技术人才培训效果,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编者按:为做优做实生产准备人员培训工作,W公司基于当前生产准备人员结构现状、培训组织难度大、培训资源相对短缺等弊端,围绕生产准备人员能力素质长效提升,在原有的生产准备培训基础上,融合W公司的工程特点和独特元素,通过顶层设计培训目标、精准匹配培训资源、灵活设计培训形式、多维保障培训效果等举措开展生产准备人员培训工作,有效提升一线生产技术人才培训效果,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关键词:抽水蓄能;生产准备培训;精准培训
W公司作为胶东地区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为做优做实生产准备人员培训工作,充分结合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工作实际,通过探索生产准备人员精准化培训路径,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为电站工程建设储备了一批批“扛得起、顶得上、打得响”的生产准备人才队伍。
一、需求分析
(一)人员结构现状与安全生产需要之间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蓄电池”和“最后一根火柴”也得到了经济社会广泛的关注。W公司面临投产,需要大量的生产准备人员,而且要能“拉得出,打得响”。然而,由于人员定编少,相对年轻,基本属于学完理论就要上岗,对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行业监管、问责机制逐步严格的情况下,生产准备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1]。
(二)生产准备培训开展和培训资源不足的矛盾
当前,W公司生产准备人员培训现状存在一些难点:一方面,生产准备人员培训时长通常为两年,时间跨度较大、培训内容较多,管理较其他培训难度更大;另一方面,W公司每年新增生产准备人员数量较多,不断增加的待培训生产准备人员与培训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正愈加突出。
(三)人员能力与工程建设需求不匹配问题凸显
当前员工队伍年轻化且经验不足、人才队伍建设与工程建设需求不匹配、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经验缺乏等问题始终存在且集中凸显。生产准备人员参加系统内单位培训后,对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工作建立了初步概念,基本可以满足生产运行相关工作要求,但对机电设备制造、机电安装工艺和设备调试技术等工作不够熟悉,需要对运行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性培训,以满足W公司从系统操作到送电前的生产需求。
二、培训实施
(一)顶层设计培训目标
立足特有工作实际,W公司除了组织生产准备人员参加国网系统内培训和在岗专业培训外,还着力开展外出“订单培训”,由W公司结合工程建设和培训需求,通过提前制定年度自主培训工作计划和培训内容,分批次安排生产准备人员参加系统内外的现场实践培训。
1.培训模式多措并举
生产准备人员培训通过采取国网系统内培训、外出自主培训和在岗专业培训等模式。
(1)按要求参加国网系统内生产准备理论培训和国网入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集中授课、现场跟班为主。
(2)规范化开展外出自主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机电设备制造、机电安装工艺、设备调试检修等内容,分批次、分专业组织参加外出培训。
(3)在岗专业培训是结合工程建设进展,依托设计联络会、出厂验收见证、设备厂家专业培训等内容,针对在岗人员开展常态化的专业知识培训。
2.培训目标立足实际
一是,注重机电安装技术技能的培养,提高员工适应现场工作能力;二是,加强运行人员专业培训,让员工深入现场与设备打交道,强化机电设备运行操作和检修隔离的能力[2]。
在机电安装方面,培训的主要思路是以熟悉设备安装工序和工程管理为主要抓手,结合电站工程建设实际,安排进入系统内外电站、主机制造厂等单位进行现场实践培训,逐步积累机电安装经验,定向培养专业人才[3]。
在生产运维方面,培训的主要思路是以系统内生产准备培训为基础,选拔人员侧重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结合电站基建期的实际,制订运行人员培训工作计划,建立定期考试制度,设置岗位选拔机制,做好正向激励引导,加快运行值班长和值班员的培养,使之尽快适应电站生产准备工作需求[4]。
(二)精准匹配培训资源
为满足公司生产准备需要,W公司梳理行业内培训资源,精准选送员工到具有不同专业优势、不同生产周期的厂家或运行单位参加培训,实现了需求与资源的精准匹配。
1.根据专业能力匹配培训资源
结合系统内外单位、主机制造厂、水科院、电科院实际情况,安排生产准备人员到专业水平能力高的单位接受培训,通过承培单位不同层级的人员,引导生产准备人员进行现场实践,全方位提升培训人员动手能力,拓宽培训知识面。
2.根据生产周期匹配培训资源
除考虑承培单位专业能力外,还通过考虑承培单位不同时期的现场工作特点,重点选择适合W公司的承培单位。在机电安装期,优先选择系统内的抽水蓄能电站,如仙居、洪屏和绩溪抽蓄,结合系统内电站设备安装的相似性,有利于生产准备人员培训结束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设备调试期,统筹考虑培训期间系统内外的抽蓄电站工程建设进展,如深圳抽蓄、溧阳抽蓄、仙居抽蓄和绩溪抽蓄,一方面掌握系统内调试单位调试技能,另一方面了解系统外抽水蓄能电站的调试思路,有助于生产准备人员全面掌握系统内外电站的调试管理工作。
3.根据员工专业匹配培训资源
为最大限度实现因材施教,在选择培训资源时,注重员工所学专业、从事工作与培训内容的匹配。比如,十三陵电站2号机组大修期间球阀技改更换,安排水机专业人员与检修单位一起同吃同住,全程跟踪设备检修技改工作;张河湾电站1号机组大修期间监控系统改造,安排电气二次专业人员学习盘柜配线工艺,掌握南瑞监控系统安装调试流程和程序修改完善,积累二次设备调试经验;丰满大坝重建工程1号机组导水机构装配和发电机定子组装,安排专业人员与机电部专责一起上下班,学习设备安装工艺,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三)灵活设计培训形式
为提升生产准备人员培训效果,W公司结合学员特点和培训现实情况,创新设计了师带徒、老带新、模块化、线上培训、视频答辩等多种灵活多变的学习形式,有效提升了培训效率。
1.师带徒
为提升青年员工尽快掌握生产管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生产准备人员的专业技能,W公司通过“师带徒”的培训方式,安排积极主动的青年员工与机电部业务骨干建立“师徒”关系,充分发挥机电部骨干员工“传帮带”作用[5]。
2.老带新
为避免新一届学员在学习上走弯路,培训期间安排上一届培训成绩良好、理论知识扎实的老员工根据现阶段所学内容进行答疑,通过新老学员的交流,帮助新学员更深入地掌握专业技能[6]。除此之外,实行师徒制,给每位新学员安排一个上一届的优秀学员当作师傅,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交流互助,既拉近了不同届员工的感情,也拉近了新学员与陌生知识的距离。
3.模块化
培训采用模块化学习,成立培训员工间的学习小组,每组2~3人,指定一名老员工进行监督、考察。小组根据现场实际工作,见缝插针地组织讨论,针对某点、某块进行深入、扎实地讨论,让每位培训员工都能学深学透,摸清原理。同时,以周为周期,老员工定时根据培训所学出题,考察本阶段员工学习情况。
4.线上培训
以往,由于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培训转为线上培训的方式进行,W公司紧紧抓住学以致用这个根本主线,线上线下培训方式深度融合,通过学员自身整理电子日志,部门组织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理论和现场相结合的培训等方式,让生产准备学员不仅汲取了承培单位的运维相关知识,还能够合理利用在单位的时间,深入工程一线,对电站工程概况和在本单位今后从事的工作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化挑战为机遇,为今后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5.视频答辩
学习期间,定期采用视频模拟答辩的形式对生产准备人员学习情况进行考察,不仅能够督促生产准备人员认真学习,还能锻炼学员现场答辩能力与心理素质。经过多次答辩,生产准备人员面对事故的抗压能力与冷静思考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多维保障培训效果
为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培训过程中采取了过程管控、跟班管理、岗位锻炼等方式保障培训效果。
1.加强培训全过程管控
定期跟踪、及时了解培训情况,及时纠偏调整,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前积极动员,培训中加强管控,培训后成果总结并提交技术报告。
2.优化培训组织开展形式
培训前选择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员工作为培训领队,提升专业人员带队伍能力,培养培训团队整体意识和凝聚力,训中组织培训员工开展视频会和现场座谈会,建立阶段性汇报机制,全面提升培训过程管控,训后组织开展答辩考评,检验培训效果,提高实战水平。
3.加强生产准备人员岗位锻炼
结合区片制和网格式一体化管控模式,遴选表现优异且现场工作能力突出的员工担任部门关键岗位,如技术负责人、区长、班组长等,尝试让入职满2年的员工进入区片实习,积累现场管理经验。
三、培训成效
通过对生产准备人员精准化培训路径的实践探索,W公司梳理出一套培训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培训工作质效:一方面满足未来工程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初步建成,参训生产准备人员全部获得初级运维资质,能够顺利开展生产准备相关工作,部分员工专业技术水平优异[7],在岗位竞聘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人才的能力提升促进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优化,生产准备人员参与培训后,能够快速适应现场工作,与各参建单位沟通协调问题的能力和方式得到明显改观,显著促进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优化。下一步,W公司将进一步结合电站工程建设实际,继续统筹做好运行人员专项培训工作,为推动抽水蓄能行业发展,促进国家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宏宇,孙美琪,李姿漩.新建抽水蓄能电站生产准备员工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3(6):51-52.
[2]薛东东,王辉伟,王明鑫.基建期抽水蓄能电站生产准备员工培训体系建设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2(09):41-42.
[3]韩波,刘立军,徐利君.浅析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生产准备培训主要做法及提升思路[J].水力发电,2016,42(8):21-23.
[4]胡黎萍.5阶段全员全过程生产准备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20,36(3):13-16.
[5]黄瑾娉,付荣和.浅谈发电厂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9):22+24.
[6]郭晓敬,郝力民,高帅博.抽水蓄能电站生产准备员工培训创新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3(1):48-50.
[7]万正喜,徐辉,陈珏,等.抽水蓄能电站生产准备现场运维培训实践[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网调峰与抽水蓄能专业委员会.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议文集2021.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1:483-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