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集团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论文

集团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论文

5

2024-05-08 10:36:1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全球市场环境的复杂演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业务整合进行集团化竞争,而这就对企业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集团型企业所要管理的业务较多,需要对各部门、各子公司进行全面协调,以达成预期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集团型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有效规避各类风险,是实现集团型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对此,文章在阐明基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集团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包括强化内部协调、加强信息化建设、科学编制预算方案、严格预算执行。

  编者按:随着全球市场环境的复杂演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业务整合进行集团化竞争,而这就对企业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集团型企业所要管理的业务较多,需要对各部门、各子公司进行全面协调,以达成预期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帮助集团型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有效规避各类风险,是实现集团型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对此,文章在阐明基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集团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包括强化内部协调、加强信息化建设、科学编制预算方案、严格预算执行。

  关键词:集团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应对之策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集团型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当年具体的生产经营计划、投资计划、融资计划等,对预算年度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统筹管理。在实际推进中,许多集团型企业因利益博弈、沟通不畅、组织协同不够、信息化建设滞后等原因,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效能低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优势作用。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重点对集团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展开研究探讨,以便为集团型企业后续管理改革提供有效指导与借鉴。

  一、集团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与立场冲突

  集团型企业有着较为复杂的业务关系和组织结构,这就要求其在全面预算管理实践中,做好不同层级的协调工作,以及各部门的沟通工作。但就现状来讲,许多集团型企业本部和所属企业之间存在目标、立场冲突,这就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带来了较大困难。特别是在预算目标设定方面,集团本部和下属企业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误,双方关注点产生差异,使得目标统一无法达成,最终影响具体策略的落地实施,如本部一般强调的是整体发展战略、效益规模,但所属下级企业则强调自身业务扩张、市场份额,这就导致双方在预算目标设定上存在冲突,继而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沟通存在问题

  由上文可知,集团型企业本部和所属企业之间存在目标冲突,而究其原因,内部沟通不畅才是关键所在,且有效沟通是确保全面预算管理高效实施的重要前提。但客观来讲,集团型企业普遍存在沟通上的问题,一方面,集团型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集团企业在内部组织设定上相对复杂,使得信息传递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堵点,继而引发信息不对称风险。而集团本部需要结合下属企业提供的种种信息数据制定相关决策,但下属企业受各种因素影响无法精准全面提供具体信息,进而导致上层决策的迟滞或失误,以及带来资源浪费问题。另一方面,集团型企业普遍存在沟通效率低下问题。因集团型企业涉及部门、子公司、员工较多,沟通成本和难度都很高,这就很容易造成相关主体沟通意愿不高,最终影响预算管理效果[1]。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效率,以及增强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但就现状来讲,许多集团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一方面,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特别是预算编制环节,企业需要整合大量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市场信息、经营状况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不足将造成数据处理效率低下,成本过高,加大预算编制难度,另外,也会对数据精准性造成负面影响,很容易出现预算编制失真。另一方面,预算执行与监管不力。因信息技术支持不够,集团型企业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把握不全面、不及时,预算管控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后续资源配置与利用,影响预算执行实效性。此外,信息化程度不高还会进一步加剧内部沟通不畅的问题,使得预算监管的反应能力不够,不利于内部协调,增加沟通成本,最终影响内部治理的效率提升。

  (四)考核评价存在缺陷

  一个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确保集团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长效实施的关键,其能够对相关主体进行有效激励,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达成。但就现状来讲,许多集团型企业考核评价存在缺陷,并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在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时,集团型企业可能会面临指标设置过多、内容过于复杂、忽略长期业绩等问题,进而造成员工盲目追求指标,忽略企业战略目标和后续发展可持续性。第二,考核评价过程不透明。在具体考核评价实施中,存在信息公开不全面、评价过程不透明等问题,进而造成员工对评价结果存在质疑和不满,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2]。第三,考核结果没有实际作用。考核评价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考核结果出来后,无法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去,奖惩机制落实不到位,无法贯彻实施奖惩措施,这些都拉低了考核体系的价值水平,影响效果。

  二、集团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应对之策

  (一)强化内部协调

  首先,要达到内部全员参与的管理局面。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集团型企业要促使各部门、所有员工全面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通过有效协调快速高效进行数据整合,并确保数据统计、汇总、分析的有效性,夯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各部门、各人员必须充分沟通,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看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尤其是管理层必须提高全面预算管理重视度,通过思想教育让企业上下都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各自的职责定位,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高效实施提供重要支持。其次,要积极构建相关体系保障。集团型企业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要想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和长效实施,就必须构建相应的体系进行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所依据[3]。最后,集团型企业要加强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建设,深化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整合。集团型企业要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相关责任主体权责明确,积极创设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实施、长效推进的组织环境和文化环境。

0070NSSfgy1hovi0q613sj30rv0qu40g.jpg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特别是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应用,为集团型企业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集团型企业本部要加强信息技术引进与应用,全面提高内部信息化水平。特别是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构建属于自己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并在具体建设中促使本部及子公司、所有部门的全员参与,保证所构建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充分满足各自的职能需求,进而降低企业内部沟通成本。另外,在全面预算编制时要借助信息手段进行全程流转和全面记录,确保经营、运营、投资、融资等活动的深层整合,借此实现高效全面的信息交换,形成更加稳定可靠的监管机制。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与财务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的集成对接,确保内部信息数据自动化流转,规避人为操作风险,增强信息数据流转安全性。此外,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要快速完成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整合,特别是要对常用指标进行自动分析,为后续预算编制的精准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减少人工数据汇总中数据错误的发生率,全面增强预算管理的规范性、逻辑性和有效性,确保预算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全面获取销售、业务、财务等预算相关数据,全面了解把握预算执行过程与结果,提高全过程管控能力,为决策层的决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4]。

  (三)科学编制预算方案

  集团型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既要针对外部市场活动进行统筹考量,又要对内部各种经营活动展开有效统筹部署,以保证资源高效利用,以及流程体系的优化实施。首先,在预算编制环节,集团型企业要综合考量战略、经营及财务目标,通过整体统筹增进财务与业务的深层对接,全面了解市场动态,精准实施资源配置。在具体编制中,则要注重横向与纵向的信息互动,强化内部协同的高效性、整体性,在保证编制内容合理以及流程规范的基础上,确保编制业务预算时贴合业务部门经营实际。其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精准选择编制方法。通常而言,不同业务项目需要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也就是说要结合实际进行灵活选择,确保方法贴合实际,精准实施。集团型企业在利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多元建构,加强创新实践,以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优势作用。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间接费用,要结合成本费用灵活采用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进行精准施为,重点优化预算编制流程,促进整体效能提升[5]。另外,在预算编制实施前,还要重点掌握业务真实状态,把握全面预算管理影响因素,做好预算指标的内容调整,保证预算编制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指导。

  (四)严格预算执行

  集团型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一定要确保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规范性,这也是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优势效能的基础,以及企业获得发展动力的前提。对此,集团型企业要严格进行预算执行与管控,一方面,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对各岗位人员实际工作内容、责权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完善管理体系,确保相关主体行为受到约束,强化责任意识,保证预算执行的规范实施。另一方面,避免对预算方案进行随意调整。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动态的工程,离不开各方主体的有效配合协同,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内部相关主体的联动性,但也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集团型企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智能化、动态化监管机制,全面及时了解预算执行工作是否出现偏差,如果有,要第一时间找到具体责任人,要求进行及时更正。在预算审批方面,则要做好流程规范建设,根据实际流程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出现随意更改预算的问题[6]。此外,要加强相关责任主体的考核工作。要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行为规范、责任意识进行挂钩,在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推进应用的基础上,优化预算考核机制,并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动态监管全面了解执行情况和完成进度,强化相关主体自我管理意识。在具体实施中,要积极引进大数据技术,精准找到问题、分析问题,降低随意更改预算的问题发生率,全面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以深入挖掘释放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效能。

  总而言之,集团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应用具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关主体必须立足实际,加强现状审视与分析,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优化,以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优势作用,助推集团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归纳来讲,集团型企业既要强化内部协调,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既要科学编制预算方案,又要严格预算执行。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优势作用,培育提升集团型企业竞争优势,为实现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核心驱动。

参考文献

  [1]姚云.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设计要点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3(6):150-152.

  [2]马风华.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1):22-24.

  [3]方孟礁.企业集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0):119-121.

  [4]孔丽娟.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效能提升探析[J].财经界,2023(13):60-62.

  [5]杨焕玲.集团公司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7):83-85.

  [6]张琪.大数据背景下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问题研究[J].上海商业,2023(4):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