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路径分析论文

2024-05-07 11:30:2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相关管控,对其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对管理制度、评估方式、预算执行能力以及评估结果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观念、编制合理的管理方案、选择有效的评估方式,重视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关注评价结果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
编者按: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相关管控,对其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对管理制度、评估方式、预算执行能力以及评估结果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观念、编制合理的管理方案、选择有效的评估方式,重视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关注评价结果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路径
预算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可以让单位内部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对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有良好的激励作用。预算绩效管理包含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工作,为了更好的保证各项工作进展,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工作流程中各项基本内容进行研究,挖掘并分析管理缺陷,运用好绩效评价工作,让单位预算编报质量不断提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节约财政资金成本,控制预算支出,使各类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一)预算绩效管理概念分析
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注重支出结果、讲求支出绩效的管理新要求,以支出责任和效率为重点内容,保证预算支出节约与单位效率提升。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全部资金进行全过程管理,包含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统筹,在这一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还需要保证其绩效目标的科学性,绩效监控的有效性,绩效评价的科学性,让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可靠保障[1]。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能够节约预算支出、提高单位效率,是极为重要的预算管理内容。预算绩效管理可以通过制定相应规范与标准,科学地分析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根据评估结果了解财政资金的详细情况,可以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控制,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通过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监控实施以及绩效评价的应用,让预算绩效得到有效管控,提升绩效管理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事业单位中长期的财政规划得到有效实行,提升各项工作的质量[2]。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找准财政资金使用短板,及时调整工作战略,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一)预算绩效管理重视问题
部分单位在财政管理中缺乏良好的预算管理观念,忽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在工作中,由于预算绩效管理与财政资金管理分化并行,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对具体的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绩效考评难以纳入全面预算管理当中,容易造成绩效考核不足。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时,对国家最新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不够透彻,也容易造成管理方案与工作要求不相符的情况[3]。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够公开透明,管理理念不够先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绩效管理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不利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绩效管理制度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没有对单位现有情况进行切实调研,缺乏科学研究,从而导致管理制度与实际不符,影响了管理质量。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中,管理目标、管理方式不够明确和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质量。单位内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没有针对现实中潜在问题进行研究,绩效管理方案不够科学合理,管理制度约束力不强,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管控,容易影响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视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的研究,围绕实际科学设计有效的管理方案[4]。
(三)绩效评估方式问题
绩效评估方式不够合理也是困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估中采用的评估方式缺乏适用性,评估结果不够准确科学等,都会对后续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其所使用的评估方法种类众多,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的工作内容所采取的工作方式也应该随之变化,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重视评估方式的合理选择。单位内所使用的绩效评估方式适用性不足,无法对预算绩效进行准确分析,难以评估财政资金风险性与应用合理性,容易造成管理问题[5]。另外,在实际进行评估过程中,绩效评估指标不够科学,评估考核指标难以量化等,都不利于其效用发挥。
(四)预算执行能力问题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财政预算时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执行规范和力度有时可能不尽如人意,这对工作管理质量有一定影响。实际操作中,这些单位可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严格的预算执行体系和有效的绩效监督机制。有时,单位可能过于关注结果,而较少注意到执行过程和问责体系的重要性,这可能会影响绩效管理和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提升预算执行能力,行政事业单位也需强化监督与控制体系的建设。
(五)评估结果应用问题
对评估结果应用不够合理,难以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也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发展与进步。预算绩效管理所得到的评估结果是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引的重要条件,很多单位并不重视评估结果的应用,没有按照实际工作要求建立有效的结果评定系统,得出的结果内容笼统、不够全面,无法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指导。此外,在评估结果应用时,也存在主观性较强,专业性欠缺等问题。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度,对财政资金预算展开深入研究,从预算绩效管理角度出发,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研究国家最新政策与法律法规,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应规章政策完成预算绩效管理的梳理,不断进行思想观念与管理理念的更新和融合,健全管理机制[6]。此外,单位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使各项管理内容与政策保持一致,推进管理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化建设与发展,比如,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与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等。应该加强单位内部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加深职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了解,让单位内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深入沟通和联系,为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提供良好的条件,确保单位内部资金分配工作的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的更新,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推动财务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二)编制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
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管理方案的编制与应用,在编制预算绩效管理方案时,要关注实际情况,从单位的当前情况、发展要求出发,结合单位的职能要求和业务工作的预期目标,对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等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尽可能规避后续可能发生的管理问题[7]。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自身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方案编制,还需要根据单位工作类别、服务职能要求等进行方案编制的优化,要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方案能够与现实工作相适应,可以融入基础工作内容当中。事业单位应该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方案能够为现实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实现预算与现实的有效对接,充分考虑工作的各项情况,提升管理方案编制的合理性。
(三)选择实操性强的绩效评估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关注绩效评估方式的意义,选择实用性强、可操作性良好的方式展开评估,优化绩效考核的各项细节,发挥考核作用,对预算绩效进行妥善管控。在工作中应注意考核方式的优化和管控,需要根据业务与管理的具体要求,按照效益优先原则进行评估方式的优化,让单位绩效考核能够适用于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注意新时期各类绩效评估方式的内容与作用,分析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成本效益法等各类评价方式的特点,结合实际进行评估方式的选择,发挥其优势作用[8]。在绩效评估方式选择的同时,也要结合现有的工作条件对绩效管理的工作要求进行分析,通过对成本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研究,详细划定不同的评价等级,尽可能将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在实际应用绩效评估方式时,相关单位要注意结合工作变化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提升评估方式的实操性,使其能够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估,并为后续工作提供引导与帮助。
(四)加大预算绩效管理执行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要考虑到预算管理工作内容的复杂性与专业性,提前做好编制执行的规划,强化管理措施的执行能力。为此,其应该积极探讨工作中可能对各项预算执行造成影响的因素,提前进行设计,加强各环节的监督与管控,做好预算编制、执行、结果评价等各项工作规划,确保后续财政预算执行的可行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小组,对事业单位内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审计,及时发现预算管理问题[9]。随着技术的进步,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监督系统进行动态监控,实时了解绩效管理的最新信息,按照预算编制的内容进行信息数据比对,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执行力度,提升管理工作质量,使其能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帮助。
(五)合理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应用对预算绩效管理而言至关重要,行政事业单位要科学地运用评价结果,发挥其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以评价结果为依据,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关注单位内各项工作的特点,考虑到单位员工的具体职责与水平,按照实际工作要求进行分析,在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时,划分好各负责人的主要工作,确保得出的评价结果准确、科学,能够更好地发挥评价结果作用。得出评价结果后,应该根据各类绩效评价的细节内容,对评价结果的意义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考核内容、考核周期、考核指标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是否科学,其结果背后意义,总结绩效评价结果的根本内涵,对工作人员进行引导与激励。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工作要求建立公开体系,将预算绩效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公开,在单位内部充分利用起评价结果。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引入信息化分析系统,对各阶段评价结果、分析内容进行统计记录,并展开深入研究,利用其优化各项工作内容。
四、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完成财政资金管理,可以保证资金管理的科学性,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工作时,要意识到绩效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需要考虑其优化路径,结合现有的管理情况进行研究,不断挖掘预算绩效管理现存问题,根据问题的产生原因与控制要求进行优化,通过在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调整改进,提高管理工作质量,让预算绩效得到科学的控制,保证各项财政资金运用合理。
参考文献
[1]杨运永.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路径[J].财会学习,2023,16(20):46-49.
[2]安晓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路径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23(3):88-90.
[3]刘再华.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现路径分析[J].商业观察,2022,18(34):77-80.
[4]翟汉昭.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J].财经界,2022,24(29):39-41.
[5]郭延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会计师,2022,17(18):38-40.
[6]赵琰琰.基于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探讨[J].财会学习,2022,9(12):47-49.
[7]李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投资与合作,2022,12(2):96-98.
[8]许凤娟.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20,4(18):68-69.
[9]冯天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营销界,2019,15(33):293+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