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虚拟企业—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论文

虚拟企业—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论文

3

2024-04-30 11:22:2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知识经济兴起,信息和网络技术覆盖全球,为虚 拟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创新发展面对严峻的 宏观经济压力,结合虚拟企业的特征和组织优势,提出了运用 虚拟企业模式,整合产品价值链,借助外部优势资源,提升科 技企业创新效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收益 。针对虚拟企业模式 提出了应该注重规范的企业行为,做好虚拟企业绩效评价,为 企业发展创新提供建设思路。

  摘要:知识经济兴起,信息和网络技术覆盖全球,为虚拟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创新发展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压力,结合虚拟企业的特征和组织优势,提出了运用虚拟企业模式,整合产品价值链,借助外部优势资源,提升科技企业创新效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收益。针对虚拟企业模式提出了应该注重规范的企业行为,做好虚拟企业绩效评价,为企业发展创新提供建设思路。

  关键词:虚拟企业;企业发展;有效途径

  引言

  伴随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更新周期缩短,市场需求多元化,企业竞争不断加剧。虚拟企业以其具有对市场极强的适应能力,整合企业间的优势资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提升产品的主导地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逐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快速实现创新,促进企业迅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虚拟企业的相关概念及应用

  (一)虚拟企业的概念及理论研究概况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s,VE)一般是由两个以上的实体企业以一种或多种优势资源为核心,为实现特定的企业目标和快速发展的需要,仅保留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职能部门虚化,以便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最佳组合的组织。虚拟企业的研究源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虚拟企业首次出现在美国国防部《21世纪制造企业: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研究报告中。国际学术界对虚拟企业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虚拟企业的构建、资源整合、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形成了诸多的学术观点。国内研究虚拟企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备受学术界重视,对虚拟企业的概念、组织结构、知识管理、沟通与激励等基础性研究逐步发展为对虚拟企业发展的机理以及供应链等因素进行拓展性研究。伴随着虚拟企业模式应用的增多,研究的方法也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二)虚拟企业的主要特点

  1.虚拟企业是以市场、关键技术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为导向的动态联盟,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经济实体。虚拟企业甚至不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它是具有不同竞争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组织的联盟。

  2.虚拟企业的团队建设不拘泥于传统的合作伙伴,其成员可以是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但每一个成员企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

  3.虚拟企业具有非严格意义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虚拟企业通过契约或协作,将不同的实体聚合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发挥各自的自身优势。这种契约关系组建了临时的组织结构,企业边界模糊,不具有严格意义的组织结构。团队由各成员单位为共同的目标聚合在一起,组织结构相对扁平化。

  二、虚拟企业的优势

  虚拟企业已经被许多主流企业尝试,苹果、耐克、美特斯·邦威、创维、VIVO、恒源祥等国内外著名企业成功运用虚拟企业模式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打开市场壁垒,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主要包括技术的研发、技术的推广、技术的运维、技术的创新,但资金筹措、市场拓展、市场维护、以及投资决策等业务与技术研发是交织在一起的,每个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技术企业很难同时具备完善而高效的全系统。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通过资源互补的合作形式,提升企业创新效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虚拟企业与生俱来地带有多赢目标的特点。传统同行业企业之间往往是合作关系,企业间争夺市场、设置技术壁垒、市场壁垒。虚拟企业的建立革新了人们的认识,许多企业家从企业生态的角度重新审视行业的竞争与合作。在虚拟企业中,以合作为前提,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同时节约了交易成本,提升成员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实现“N+N>2N”的效能。

005XpTbZly1hp2ybuz4v7j30u00tz417.jpg

  三、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

  虚拟企业按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众星捧月式,另一种是群星璀璨式。众星捧月式是指虚拟企业中以某一家或少数骨干成员为主导,其他成员处于追随、辅助状态。虚拟企业的组建往往由骨干企业发起,骨干企业常常拥有核心技术,在行业竞争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价值链,在逐步形成的虚拟企业中占据中心地位。在运作过程中,骨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常常形成虚拟企业文化的基础,对虚拟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起到一定的影响。群星璀璨式是指虚拟企业的成员以任务为导向,各个成员之间没有明显的优势差距,组织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命感,往往是为了某一技术难题相互支持、或者为市场渠道开展利益共享。两种运作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各有利弊,众星捧月式的虚拟企业的决策往往以骨干企业的决策所主导,资源分配、利益分配甚至是组建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骨干企业的经营思维会非常深刻地影响虚拟企业的决策和发展。群星璀璨式的虚拟企业在运作中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节点,发挥着各自的资源优势,力求寻找更大的利益和效能。

  无论哪种虚拟企业在实操中企业群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合作中切记出现过度的冗余,导致分权,造成影响企业运行、掣肘企业决策、影响企业效率。在组织虚拟合作,可应用项目管理等知识理论,作出路线图、拟定时间表,遴选合适的企业,结合企业特点进一步完善方案。

  虚拟企业组建过程中,始终要以核心目标为导向,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建立责、权、利相适应的任务分配机制和利益分配价值。任务的分配以企业拥有的资源为依据,在保证虚拟企业效益的前提下合理分工,利润的分配需要建立在清晰、透明、公平、合理的考核机制上,以保证每个企业对合作方充满信任和信心。

  大数据共享平台是保障虚拟企业高效合作的基础和必要投入。利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虚拟企业创新工作平台,保证每一个企业或组织、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及时了解到必要的工作信息、开展交流,及时控制风险,提高组织效能。

  四、虚拟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

  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虚拟企业高效运作的基础。虚拟企业在制定绩效评价体系时要多维度、充分考虑企业的投入、产出、运行,以及虚拟企业所在行业的外部环境等关键因素的影响。结合虚拟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科学、公平、平等、互利的绩效考评机制,保障虚拟企业各方利益,优化产业结构。同时,面对风险和机遇,在结合绩效考评机制的基础上形成多种模式的分配机制,激发各成员的积极性,提升凝聚力,创造增大财富。

  在学术界和企业中就虚拟企业绩效评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比如净现值法、期权特性分析法、二项式树法等。具体方法的运用虚拟企业还要结合自身特点,从定量和定性多方面进行研究制定。

  五、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虚拟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运作成功率较低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大对虚拟企业的投入并拓展资金来源,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尽快实现本地关键技术产业化,解决卡脖子问题,发挥虚拟企业的优势作用。

  二是虚拟企业组建时,所考虑的资源共享和利润分配机制,往往是基于投资的角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虚拟企业的利润分配最终是以企业财务年度经营结果为考量的,在绩效考评制度和分配机制中要充分考虑投资和财务两种评价体系的衔接,以保证成员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由于虚拟企业与生俱来具有柔性化管理的特点,加强关键节点控制不可忽视。虚拟企业层级少、管理幅度大、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更大地发挥创造性、主动性的机会,这种柔性管理模式体现了人本思想。但虚拟企业是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的,必须杜绝“木桶效应”。挖掘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策略,制定严谨的工作任务计划书,充分考虑时间、原料、设备、人员、资金、设施、市场、政策、风险等关键要素的影响,对关键节点形成完善考核制度、健全考核机制,制定应急方案,及时防控风险,是虚拟企业顺利运行的保障。

  四是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虚拟企业成功的有力保障。虚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本质属性是动态联盟,组织成员必须有较强的适应性。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塑造共享信息、共享资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提升员工之间的包容度和探索精神,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虚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芳.虚拟企业探微[J].现代营销(学苑版)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2):25.

  [2]何原荣,陆琳.试论现代企业的虚拟运营[J].商场现代化,2006(05):10.

  [3]马仁钊,导师:邓明然.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03):01.

  [4]艾富强,导师:徐国华,温浩宇.基于多agent的虚拟企业协调机制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01):01.

  [5]贾旭东,解志文,何光远.虚拟企业研究回顾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06):15--16.

  [6]汤志华,导师:李海婴.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虚拟企业构建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