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数字化转型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论文

数字化转型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论文

32

2024-04-29 14:00:4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亦受到其影响。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会计行业的工作方式和环境,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数字化转型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对提高会计专业教育质量、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亦受到其影响。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会计行业的工作方式和环境,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数字化转型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对提高会计专业教育质量、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企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于人才的质量和类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会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手工记账和财务报表编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数字化、智能化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值得研究,以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持续发展。

  一、数字化转型概述

  “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或组织利用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改变其业务模式、工作方式和组织结构,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1]。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实现业务的创新、优化,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一)会计电算化

  这是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最早表现,也是当前最普及的形式。通过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SAP、Oracle等,会计人员可更高效地处理账务、编制财务报表,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数据化决策

  基于大数据技术,会计人员可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这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核算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智能化预测

  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预测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趋势。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数据建模和预测能力。

  二、数字化转型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对培养学生的行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数字化转型对会计行业的冲击较大,许多传统的会计工作已被自动化软件所取代,这导致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岗位,在近年来逐渐减少,而管理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人才在市场中却是炙手可热。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据分析能力、管理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行业竞争力。

  (二)对校企合作、课岗对接产生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使得市场中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适应数字化的工作环境,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进行课岗对接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构建以实际工作场景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同时,院校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存不足

  (一)综合应用能力不足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对企业财务运作的整体把握能力,缺乏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应对复杂的会计问题和技术难题,影响了其职业发展和行业竞争力。

  (二)数据获取、挖掘、分析能力不足

  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数据获取、挖掘、分析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学生对大数据技术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这使得学生难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影响了其实际工作表现[2]。

  (三)管理会计实践教学配套不够完善

  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在目前的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单一、缺乏真实的实践环境、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使得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技能,影响了其职业发展。

  四、基于数字化转型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凸显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关注。

  1.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当今社会,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会计岗位实际工作的需要,跨学科交叉融合,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与会计学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3]。这样不仅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对于相关行业的了解,还可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学科交叉融合,院校可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开设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可鼓励学生参加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或者竞赛,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可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需要。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只有通过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可组织学生开展企业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引入企业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和技术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具;还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其在实际工作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

  (二)响应时代号召,加强数据分析教学建设

  数字化转型对于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信息化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数据分析方面的教学建设,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增加数据分析类课程,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分析是数字化转型中最为核心的能力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数据分析类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开设数据分析类课程时,应当注重凸显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可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4];可安排学生参与模拟化的数据分析项目;还可引入一些先进的数据分析软件或工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具。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是数据分析教学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可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来实现。

  在培训和科研方面,应注重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鼓励教师参加数据分析相关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可组织教师进行数据分析项目的研究和实践;还可为教师提供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让教师能够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接触技术前沿。

  3.更新教材内容,引入最新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更新教材内容,引入最新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成为符合数字化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

  在教材更新方面,可通过组织教师编写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材,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还可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或研讨会的方式,介绍最新数据分析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前沿和技术发展。在会计专业的数据分析课中,教师应注重推广数字化工具和软件,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例如Excel、SPSS、Python等,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从而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

  (三)结合校企合作、课岗对接,优化实践教学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时,应注重做好校企合作和课岗对接,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院校首先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对于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有着最为直观的感受和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具体而言,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者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可通过互派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及时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岗位;还可通过举办企业家讲座、行业论坛等方式,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引入企业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经验,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院校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这是优化实践教学的关键举措之一。高校可通过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作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补充,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可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教学手段。通过采用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实践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五、结语

  总之,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紧迫且必要的。通过加强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进数据分析教学建设,可更好地适应行业变革,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进行校企合作和课岗对接的实践教学,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行业需求,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共同推动会计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祥华.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14):229-231.

  [2]鲁娇,柴源源.财务智能化趋势下高职会计教育“业财融合”能力体系构建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24):88-90.

  [3]刘佳莉.数智化背景下“1+X”证书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融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3):182-184.

  [4]余庆哲.数智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转型的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3(03):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