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疾控机构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模式构建论文

2024-04-29 11:49:0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基于传统疾控结构中存在的预算编制不合理、责任主体不清、预算执行较差等问题,对疾控机构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同时为提升疾控机构预算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摘要:文章基于传统疾控结构中存在的预算编制不合理、责任主体不清、预算执行较差等问题,对疾控机构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同时为提升疾控机构预算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关键词:疾控机构;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
疾控机构作为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是为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疾病、伤害等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力图为社会发展创建出一个稳定、安全、健康的环境,并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疾控机构的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预算资金。随着近年来各类传染疾病的肆虐,人们健康重视意识的提升,促使疾病防控形势愈加紧张。在此情况下,国家每年都在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政投入。然而,随着每年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疾控机构内部的腐败现象也日趋严重,导致国家资金的流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因此,如何强化疾控机构的预算管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已经成为疾控机构财务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的疾控预算管理弊端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疾控机构仍在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财政预算编制任务下达之后,各业务科室编制相应的预算报表,由财务汇总之后交由上级领导进行集体讨论,并由上级部门集体讨论通过后报送给财政部门,财政下达各预算支出批复,各业务科室即可根据情况进行资金的使用,财务人员对各项目经费使用进行登记,并每月公示项目资金的使用进度。综上可知,我国疾控机构中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缺乏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及执行状况缺乏有力的监督,特别是发生资金挪用、贪污等流失情况时,无法及时有效地找到责任主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务、物力,大大降低了预算资金管理的有效性。
同时,这种由业务科室编制预算报告的模式,造成预算编制的项目名称记录不规范,不利于预算年度前后分析。由于预算项目的粗略,部分预算项目涉及多个业务科室,对预算的任务分解及执行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使得疾控机构预算管理中平衡主义盛行。很多时候,业务科室的预算编制是依据上一年度的预算批复情况来进行的,并予以适当的调整。这种编制方法非常简单、粗放,对支出预算金额的削减随意性较大。而且传统的预算编制通常以项目为基础,各业务科室为主导,无法全面、系统地对整个资金成本进行对应,容易造成预算与执行的偏离。在传统疾控机构预算管理当中,预算的分解较为困难,致使预算的执行责任主体不够清晰,执行过程中经常发现项目争抢和相互推诿的现象。
二、构建疾控机构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
(一)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
为了提升疾控机构的预算管理水平,应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预算领导小组,对预算管理提供扎实的人力保障。通过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由疾控机构的中心主任、副主任、各业务科室主任、财务及办公、后勤等职能管理部门共同进行预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常设机构对预算编制的执行进行监督。财务人员作为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是领导小组的核心成员,应负责整个预算的编制、分解、执行及考核评价等相关工作。
(二)规范项目库预算管理
根据我国现行疾控机构的工作职责,可将预算编制的项目名称按各科室职责划分,比如艾滋病防治经费、结核病防治经费、血地寄防制经费等等。各业务科室在预算编制与执行时,应该使用该项目名称来制作报表和分析。与此同时,领导小组还应根据本机构的专业特点,统一预算编制格式,并在格式中对上年预算批复数、上年预算项目、上年决算数、本年预算增减明细等进行列示,进而明确各科室预算增减的数额与原因,并做为本年度机构预算编制、分析的重要依据。
(三)细化项目预算管理
在构建疾控机构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当中,应对不同类型业务项目进行一级分项管理。预算领导小组还应要求各科室依据年度工作计划进行预算编制,并对各预算项目进行会计经济科目分类。例如:慢性传染病防制科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应细化到培训费、办公费、印刷费、劳务费、交通费等具体科目。
(四)改进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方法
新的疾控机构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应该由疾控机构的每个科室进行各项业务预算编报,再经财务部门进行统一审核、汇总。从而简化科室的预算编制程序,提升预算编制效率。对于后勤等职能管理科室,由各业务科室先行把需求报给后勤,由后勤汇总相关支出报财务科。而对于检验科室,在编制检验试剂耗材预算时,可由各业务科室提出检验需求,检验科根据需求测算检验成本,直接将各业务项目检验成本编制到相对的项目当中。财务部门根据各科室的数据进行统一归类与统计汇总,形成本心的项目支出预算,并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预算编制中,每个科室都是预算编制主体,有关联项目的科室也成了平等的编制主体及责任主体,大大减少了预算编制中可能出现的相互推诿、争抢等不良现象。
(五)细化会计核算
为了提高疾控机构的财务工作效率,规范各工作人员的财务行为,疾控机构财务人员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会计软件进行升级,并细化会计核算工作,增加项目的辅助核算维度,为财务会计工作提供更多元化的功能。让疾控机构的财务人员既能进行各项目核算,又可以实现各业务科室的部门核算,以达到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协调统一。在日常会计核算中,既能对每一笔收入、支出进行详细记录,又能将每笔收入与支出纳入到对应的项目及科室核算,有利于预算的分解、执行和分析,各业务科室也能跟踪到本科室的使用进度。对于中央级省级下达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及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应根据下达的各级项目进行一级分类,再根据各项目里包含的业务明细项目进行二级分类,各业务明细项目中包含各业务经费的具体支出范围,根据支出范围再进行三级分类,保证各级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六)完善资金审批制度
疾控机构应当完善资金审批制度,特别是事前审批制度。通常办公OA系统中对于业务活动审批、物品申购、办公设备申购及维修维护的模块中只有审批流程,而并没有资金使用来源。完善财务审核流程,并插入支出资金使用来源控件,以便对资金来源进行选择。申请人在申请使用资金时必须先选择相应的预算资金来源项目,并对申请的支出项目具体内容进行明细表述,由分管主任审批通过后,财务人员审核其合规性、可行性,从而对单位内的财务资金予以合理的控制,且能基本保障每一笔资金支出都能在预算范围内使用,真正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
(七)强化预算执行跟踪评价机制
为了保障科室项目预算执行的效果,疾控机构还应建立相对应的预算执行跟踪评价机制,定期对各科室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予以通报,每月对各科室的预算执行进度进行跟踪,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将本年度预算执行的情况与上一年度同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执行情况进行通报的方式来督促相关科室的预算执行,以期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预算领导小组还可以将预算分析的结果定期交于相关科室进行交流、学习、探讨,并将疾控机构的财务管理的理念传达给每个工作人员,进而为财务管理构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
(八)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建立完善的适用于本机构业务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将各预算项目分解到各项目资金使用科室,并构建起预算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指标完成情况的管理结构表,通过对该表的深入分析,就可实现以支出绩效为导向的预算考核。同时,疾控中心还应该积极推动预算指标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通过增加预算项目的量化指标来完善疾控绩效评价指标。比如,项目预算完成率、预算资金覆盖率等等,这样就能对预算的执行情况一目了然。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措施来构建疾控机构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为疾控机构的预算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还能保障疾控机构的预算资金实现合理的配置与科学的使用,进而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机构的管理成本,对于疾控机构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当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能予以良好的解决,其他疾控机构在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时也可以予以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雪,杨柳.信息系统在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J/OL].中国医疗设备,2017(10):11.
[2]黄博.新时期下公益性事业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研究—以L单位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19):31-33.
[3]谭慧君.疾控机构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实践解析[J].当代经济,2015(36):84-85.
[4]董维亚,许国章.疾控机构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05):9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