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研究论文

10

2024-04-28 14:26:39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近年来,国家实施科研“放管服”政策,对科研项目管理“松绑”,但是科研管理领域风险防控仍必不可少,研究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尤其重要。文章以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为基础,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出发,研究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提出应对建议,力求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实现“松弛有度”,促进高校科研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国家实施科研“放管服”政策,对科研项目管理“松绑”,但是科研管理领域风险防控仍必不可少,研究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尤其重要。文章以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为基础,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出发,研究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提出应对建议,力求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实现“松弛有度”,促进高校科研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

  引言: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科研管理“放管服”改革政策。为贯彻落实国家科研管理“放管服”政策,高校致力于打造科研管理宽松、学术氛围浓厚且具有创新活力的科研环境。为确保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持续、健康、有序发展,高校对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管理不可忽视。随着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大幅度增长,科研经费投入也越来越大,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虽然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上存在多类别科研项目管理难、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及科研支出真实性难以辨别等问题。

  1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指出,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1]。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出发,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信息公开等内部控制方法加强管理。鉴于此,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须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可以通过制定制度、落实程序、规范流程、实施控制等措施,采用内部控制方法研究单位层面、业务层面的关键风险点,实现对高校科研业务活动风险的防控,以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从而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111.jpg

  2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

  2.1重视单位层面关键风险点

  (1)关注学校科研制度是否与上位法规相符,现有制度设计是否有效、合理,是否贯彻落实“放管服”政策新要求,是否更新学校科研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奖励、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等在内的系列制度;可通过穿行测试、抽查等方式查看科研经费管理是否按制度执行,制度运行是否有效。

  (2)关注学校科研项目是否采用信息系统管理,系统设置的使用管理流程是否清晰,系统授权审批等是否有序操作,系统数据是否录入准确、更新及时,系统是否设置科研经费到账、使用、结余、项目结题到期预警等模块。除关注以上科研信息系统基本信息外,还要关注上级主管单位使用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否能与校内科研系统进行数据匹配,校内科研系统中的预算模块是否能与学校财务预算系统建立字段钩稽关系。

  (3)关注学校科研项目管理情况;关注科研制度执行情况;关注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关注科研监督落实情况,即是否协同校内纪检、审计、财务等多方监督力量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多部门的监管方式是否能实现动态化、一体化,是否公开科研项目及其经费使用等信息。

  2.2挖掘业务层面关键风险点

  2.2.1科研预算管理方面风险点

  重点关注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是否建立相应制度,流程管理是否按制度执行;高校是否实行科研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科研经费是否按设备费、材料费、差旅费等细项编制,是否在预算额度内支出控制;预算调整是否按国家级、省市级的科研课题主管单位、校内科研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向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申请预算调整;高校纵向课题、横向课题是否建立相应制度,是否分别设置清晰的预算管理流程。

  2.2.2科研收支管理方面风险点

  重点关注高校科研项目有关经费拨付、经费使用是否建立相应制度,科研经费的拨付是否经过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审批,科研经费支出包括仪器设备采购费用、劳务咨询类费用、调研交流等业务类费用是否建立有关部门的报销审核流程,是否明确费用的报销清单,是否存在不相关支出;科研经费支出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等涉税费用时,是否已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研经费收支管理岗位是否执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是否做到经费收入的确认与科研预算指标的设置相分离、费用的报销与账务处理相分离等;科研结余资金管理是否有相关制度规定,项目结题后是否及时结转结余资金或按规定清理,是否盘活科研结余资金。

  2.2.3科研采购合同管理方面风险点

  重点关注科研经费是否用于应招标未招标而采购项目,科研经费采购审批单、采购合同、验收等材料是否按照采购管理办法执行;科研采购的货物、服务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者达到公开招标的情况下,是否按要求集中采购或公开招投标;是否将应公开招投标的采购项目化整为零。科研采购合同内容签订是否严谨、真实、合理,合同审批流程是否到位,合同签章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及时履约到位,合同采购验收流程是否规范,实际采购的设备与合同中规定的型号是否一致;特别关注是否存在虚开发票、虚签合同等非法行为占用科研经费的问题。

  2.2.4科研资产管理方面风险点

  重点关注科研经费支出形成的资产是否按合同约定、学校规定或有关要求进行管理。科研采购的仪器、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是否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学校是否就科研资产的归属问题建立制度规定或管理规范;资产达到固定资产确定标准的,是否经验收后及时入库、入账;科研成果是否满足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高校自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途径是否合理,实施的程序是否恰当。

  3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3.1从单位层面优化内部控制管理

  3.1.1健全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是科研管理的关键环节。一是规范科研管理体制。高校落实简政放权,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科研项目管理从“单一”的管理职能向“放管服”职能转变,进一步简化科研审批流程,同时关注科研管理重要节点。二是健全科研管理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高校应贯彻落实国家科研“放管服”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涵盖科研经费授权审批制度、科研结余资金管理制度、科研绩效管理制度、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等。三是加强科研信息公开。高校应根据上级科研要求做好科研项目信息公开,定期在学校官网公开科研立项信息、过程信息、结题验收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1.2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科研内部控制有效管理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建立科研信息化系统,实现全过程管理。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化系统,根据高校特殊性设置科研管理流程,形成科研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科研项目可查询的信息反馈,提高科研项目管理质量。二是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高校应对校园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规范各信息系统标准化数据,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各信息系统数据交互共享。建立信息共享的服务平台,破除信息“孤岛”,让基础数据自动流转于系统中,减少信息重复录入,提高信息准确性,实现科研系统与财务、人事、采购、资产管理等系统对接,提高科研办事效率,实现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动态管理[2]。

  3.1.3强化科研项目协同监督与考核管理

  高校作为科研项目的承担单位,学校法人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负总责。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真实性负责。一是加强科研项目协同监督管理。高校要打破部门间信息交流的僵局,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纪委审计等多个部门对科研项目管理进行动态化、一体化监管,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发挥监督职能优势,保证科研经费发挥最大效益[3]。二是优化科研项目考核。高校要正确认识科研的意义,不能为了财政拨款,只追求科研项目的数量,缺少对科研质量的把关。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绩效考核办法,细化科研考核标准,与教职工的科研奖惩、评优、职称晋升相结合,突出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率、社会产业发展等考核,尊重科研自主能动性,着力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2从业务层面细化内部控制管理

  3.2.1加强科研项目的预算控制

  高校科研项目从评审、立项、实施到结题验收管理环节较多,做好科研项目预算控制是第一步。高校要规范科研预算编制流程,提高科研项目负责人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准确性,确保科研项目按科研预算执行,减少不必要的预算调整。如科研项目负责人须调整科研预算,按预算调整相关流程予以执行。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实现科研预算控制管理,打通科研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预算相关的不同系统端口,匹配相关科研项目电子数据。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融合,财务系统及时将科研预算的执行情况反馈给科研系统,加大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力度,实时把握科研项目的预算情况。

  3.2.2加强科研项目的收支控制

  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的收支控制管理是重要环节。一是完善科研经费拨付管理流程。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要协同做好科研经费到账拨付流程管理,确保科研经费拨付后及时划拨至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完善科研经费外拨流程,加强对科研外协合同的审核,严禁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二是完善科研经费使用流程。科研经费支出管理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简化科研报销支出流程。科研项目负责人按预算内开支科研经费,支出要与科研有关,不得虚构业务与合同套取资金。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按规定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审核,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支出及时代扣代缴税费。科研项目实行科研系统控制,方便查询每一个科研项目的补助经费到款情况、使用情况、结余情况等[4]。

  3.2.3加强科研项目的采购合同控制

  高校应健全采购业务、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采购审批、监督、控制以及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以及审查等。一是加强对科研采购的审核控制。高校应明确科研采购的规范要求和审批流程,关注科研采购的重要环节,对放权给科研人员自行采购小额物资的情形进行制度指导和有效监管,如项目中涉及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应做好市场调研、专家论证,执行政府采购相关程序[5]。二是加强对合同签订与履行的控制。加强对科研采购合同文本设计、主体关系和合同内容的审核,合同条款应按照科研项目实际需求与进度签订,避免采购方为项目委托方关联企业。科研经费支付要按合同约定的进度支付,科研采购要按合同要求验收等。

222.jpeg

  3.2.4加强科研项目的资产管理控制

  科研资产管理控制有利于防范高校管理风险,维护高校权益。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高校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归属于高校。资产合同应对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有明确约定,合同中未约定的,应按照高校资产管理办法规定执行。一是做好科研固定资产管理。高校应按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执行,做好货物验收入库、盘点、处置等管理工作。同时,高校应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政策,提高科研资产使用率。二是做好科研无形资产管理。科研项目研究中涉及发明、专利、著作权等科研成果,归属于高校无形资产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办理登记手续,科研管理部门做好科研成果登记管理,资产管理处、财务部门做好无形资产的入账工作;高校要重视完善科研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励高校科研人才,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及内控措施分析[J].商业文化,2021(13):76-77.

  [2]曹树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2(3):33-36.

  [3]陈梅群.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2022(19):82-84.

  [4]李少平.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6-7.

  [5]王海妮.“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20(1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