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经济新常态下河北省沧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论文

经济新常态下河北省沧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论文

3

2024-04-28 10:24:2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河北省沧州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狠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大数据智能、AI、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迈进数字化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为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推进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沧州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根据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进行探讨研究。

 摘要:河北省沧州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狠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大数据智能、AI、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迈进数字化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为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推进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沧州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根据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困境;对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优化的直观体现即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其直接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推理、自主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传统产业从发展理念到制造模式、手段和业态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经济因其高效性、便携性、更智能的生产和服务方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度分析河北省沧州市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性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沧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河北省沧州市紧紧围绕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按照“一四五九”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韧性增强、质效趋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沧州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163亿元、全省第三,增长7%、增速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8.8%、5%、6%。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8∶41.5∶50.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50家、高新技术企业1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62家。2022年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88.2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4.2%,居全省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67.6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23.5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97.0亿元,同比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为8.4:41.5:50.1。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经济起步良好,市场信心明显提升,供需两端持续发力,经济延续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92.8亿元,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89.0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654.6亿元,增长5.3%。

  从产业结构内部变化数据来看,本市农业生产势头良好,工业发展较为稳定,服务业成为三大产业中的有力支撑,从而体现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市场消费持续恢复,但数字化新产业新业态成长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增速有待提高。

  二、经济新常态下沧州数字化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随着大数据、AI、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重大变革的信息化新环境、新技术正在促使我国经济进入“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在经济新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沧州市政府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并初见成效。2020年5月,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汽车开始在沧州主城区道路上行驶,沧州市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在主城区道路上开放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城市。沧州联通利用5G基站专项覆盖、UPF定向下沉、指定终端数据独立频段分流等技术,为神华集团黄骅港区开通边缘云位置服务平台,实现了专网应用数据不出园区。沧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次尝试,在进步的同时,各方面距离杭州、合肥、北京等智慧城市仍有明显的差距,数字化经济发展还面临着比较明显的困境。

005XpTbZly1hdvz6o6z29j30u00u00uy.jpg

  (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主动性偏低

  目前,沧州市数字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能够将深度学习、智能云、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至传统实体经济的企业数目少之又少,当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受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多数企业向智能化转型的主动性不强。以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管道装备为代表的沧州市部分龙头企业,在产业升级方面虽融合了自动化技术,但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实现向人工智能的根本性改革,缺乏相关智能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科技创新成果数量较少,不足以保证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的升级转型,从而影响了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

  (二)产业转型升级还存在较为明显的障碍,公共数据开放水平较低

  人工智能是传统产业升级的技术核心,而神经网络算法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实现方式,必须以大量开放性数据资源作为模型训练基础,才能够保证人工模拟精确度的不断提升。但现阶段由于各部门数据开放标准不统一、各系统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公共数据壁垒,社会研究人员获取公共数据难度较大。公共数据开放程度仍较低,不同领域间的数据壁垒,直接导致大数据、区域链等人工智能具体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数据基础不完善,从而制约了沧州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进程。

  (三)数字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科研创新基础

  在传统工业、制造业向智能化不断调整的过程中,离不开科技的带动与支持。但就现阶段而言,沧州市产业存在对于自然资源依赖度过高,对于科技创新的关注度较低等问题,因此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无法充分调动科技力量引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种形势下,会导致沧州市数字化经济发展阶段面临明显的技术缺口。

  三、经济新常态下沧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在不同行业中的分布情况,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持续增长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主要取决于产业的升级程度,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升级将决定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国内学者樊元、惠数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对地区经济增长趋势的拉动作用具有显著的长期性特征。因此,为抓住人工智能的科技浪潮进一步推动沧州市数据化经济发展。

  (一)创建良好的运营环境,为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基本保障工作

  良好的运营环境对于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扩大高速通信设施布线范围、完善数据开放管理制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是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AI等高新技术手段推行的基础,较高的网络运行速度是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实现的必要保障。现阶段全国范围内正在全面推广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能否抢占5G通讯技术的应用市场,已成为智能型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在5G时代来临前,沧州市应做好全面规划部署,全力推广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图将5G基站的搭建位置列入城市总体规划,以此扩大第五代移动通讯网络的布线范围,为传统产业的升级、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打下夯实的网络基础。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是高新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以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算法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展必须以大数据为基础,因此加大民生大数据的开放力度是保障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各职能部门应联合起来制定公共数据开放标准以及数据安全保障协议,以打破各系统数据的壁垒,在保障公民隐私以及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扩大医疗、教育、养老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数据再开发利用的范围,为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打好模型训练数据基础,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推进沧州市数字化经济的发展。

  (二)充分调动科技创新力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所引起的产业结构优化,是数字化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因此充分调动高新技术力量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将企业的发展与科技紧密结合,能够对于沧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因此可以从保障高端科技型人才的引进福利,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培养与提升,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引进来、走出去”政策实施力度,在鼓励高新技术、高新产业走进沧州,提升当地企业的发展质量的基础上,同时大力支持本地产业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来提升企业自身智能化水平等四个方面,增强全市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针对不同产业发展趋势,采取有效对策

  在沧州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在发展速度、发展趋势、发展稳定性等方面均会存在一定差异,为保证传统产业高效转型升级,针对不同产业应提供相应扶持政策。农业作为沧州第一产业,发展速度较为平稳但存在现代化水平较低这一问题,为此需要加大农业高新设备的引进力度,以加快第一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所占比例较高,从业人数也相对充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务必避免大规模失业现象的发生,以保障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市第三产业的经济总量虽然增势迅猛,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在供给总量和结构上均存在明显不足,而服务业升级是拉动内需和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主要方法,为此相关行业管理人员需对于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并加大调整力度,使沧州市服务业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