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论文

2024-04-28 10:45:29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高职计算机 应用技术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水平。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对现代学徒制及国家政策的深刻解读,对高职院校进行调 研,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了解到现实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现代学徒制模式 在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
[摘 要]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高职计算机 应用技术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水平。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对现代学徒制及国家政策的深刻解读,对高职院校进行调 研,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了解到现实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现代学徒制模式 在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计算机,人才培养
引 言:新时期,职业教育仍旧占据颇受瞩目的地位。 现代学徒制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制度设 计,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抓手,是提 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制度载体。
2021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 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和《“双 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更 是将未来发展的重点放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旨在提高 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和治理能力,促进国家网 络安全新格局的形成,因而,与之相关的计算机类相 关人才的需求量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增长。
通过对现代学徒制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究,可以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制订出适合我国职校计算 机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企业标准的目标人才,增强中职人员的职 场竞争力,提高社会的人才水平,为国家的建设输送 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
1 相关内容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种重要模 式,与本科教育形成互补。我国最早关于职业教育文 件是 1954 年颁布的《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 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任务。 而后 1985 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定》规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之 一,其发展和改革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需要,培养出高级技术人才。自此,中国职业教育开 启了不断向前发展的道路。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技能培养模式,源于上 世纪德、英等国家,旨在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的培训机会,以获得特定行业和职业的技能和知识。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同时接受专业教育的指导。 与传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同的是,现代学徒制要求学 生在企业中实际工作,由企业师傅带领,学习相应的 技能和知识。
2 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2.1 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愈发繁荣,其教学模式也各具特色。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讲师 张劲松提出“三统三共三服务”的教学管理模式,“三 统”指的是统一教学管理机构、制度和教学结果的使 用,“三共”指的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学 校——企业本位课程、组织实施教学及评价,“三服务” 指的是学业成绩服务企业用工、企业课程服务岗位技 能、教学管理服务技术进步,三者相结合,优化学徒培 养过程,提高学徒培养效率。
2.2 培养模式
作为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模式 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解决校企合作主体 之争的问题,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筱刚创 新性提出了推行“校办企业”,这类企业通常不与学校 的行政挂钩,只是将业绩上部分的利润交给学校,目 前已有的校办企业有大学水厂、大学出版社等,这样 的培养模式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参与度。但是推行“校 办企业”模式可能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校办 企业的运作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但该目标不一定 能够与学校的教学目标、学科设置相匹配,这可能会 导致教育资源的偏颇。
3 目前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参与度低,缺乏相关的监管机制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主要由学校教育监管和企业 参与共同构建。虽然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 在大部分学校中,企业只是名义上的参与者,缺乏具 体实际行动,并且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 作,未能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中[1] 。在人才培养方 面,企业和学校都是执行者,缺一不可。此外,目前存 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校企合作缺乏相关的监管机制 或者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落实。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 机制,校企合作就可能面临许多挑战和障碍。因此, 我 们需要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确保校企合作能够顺利 进行。
3.2 学习薪资低,岗位不稳定
首先,现代学徒制的培训周期通常较长,需要数 年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还不 够成熟, 因此他们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其次, 现代学 徒制的培训主要是针对特定的行业和企业进行的,如 果毕业后没有得到该行业或企业的认可,那么学生就 可能会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工作岗位不 稳定的原因之一。此外,现代学徒制的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制定薪资标准和招聘标准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些企业可能只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招收学徒,并不愿 意提供良好的培训体验和薪资待遇,这也导致了学生 的学习薪资相对较低。
3.3 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资源少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职校教育体系中,课程体系 不完善和师资资源少是两个常见问题。课程体系不完 善的原因可能是缺乏资金投入。由于职业教育的特 殊性,需要大量的实验室、设备和材料等实践教学资 源,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一些教育机构可能由 于经费不足而无法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源。而且缺乏行 业对接。职业教育需要与实际行业相结合,以满足行 业需求。如果教育机构没有与相关行业进行充分的对 接和沟通,就难以知道行业的最新需求和技术发展方 向,也就难以及时更新课程。另外,教育机构的薪酬 待遇较低,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教师。由于职业教育 的特殊性,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进行指导,但 是这些教师往往需要比普通教师更高的薪酬待遇。还 有一个问题是与教育机构没有足够的师资培训和提升 机制有关。职业技能的发展较快,一些教师可能需要 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如果教育机构没有足够 的培训和提升机制, 就难以留住高素质的教师。
4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对 策建议
4.1 增强企业参与度,建立统一的人才标准
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标准制定时,必须要与企业 进行沟通,按照企业所需人才标准灵活制订相关方案。 在制定了具体的标准之后,企业也需要派遣具有丰富 经验的老师傅进行讲授和带领同学们动手实践,培养 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从而确保培养符合企业、社会和 国家要求的综合性人才,避免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人才 与企业要求不符, 减轻职业院校压力(如表 1)[2]。
4.2 完善课程体系,突出独有特点
学生进入学校(一年级)先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 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引入动手实践的机制,让 学生在学习和动手的交替中成长,并且按照每周一小 考、每月一大考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 验。对理论学习的检验主要由职业院校的老师进行检 查,而动手能力的检验则由企业派遣的老师傅进行检 查。等到了学习的第二阶段(二年级),职业院校老师 和企业老师傅需要共同根据学生的考查情况,转换培养方法,如理论知识好,但动手能力不强的同学则注 重其理论学习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不好,但动手能 力强的同学则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理论知识和动 手能力都还行的学生则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但在这 个过程中职业院校老师和企业老师傅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变,如动手能力不好的学生学 习一段时间后,能力变强也可以让他进行更深层次的 学习。到了学习最后的一个阶段,则让学生们到相关 的企业和岗位上进行实习和实践,与企业工作机制相 磨合。课程体系设计如图 1 所示。
4.3 制定奖励机制,增加学生福利
制定奖励机制不仅是针对学生,同时也针对老师。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奖金的奖励,一方 面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 缓解学生的生活压力。同时如果学生在进厂实习实践 的时候,企业能提供一些基础的薪资,这可以帮助企 业进一步留住相关人才,保证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合作 关系。而对于教师而言, 留职教书的晋升空间不大, 教 师的教学积极性减弱,这十分不利于职业院校的发展。 若建立奖励机制,对有着优秀教育成果的教师实行现 金奖励,可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培养出更多 优秀学生。
4.4 建立相关实验室和答疑体系
学校成立答疑团队,请学校教师或者企业教学师 傅来回答学生们的相关问题,保证学生有疑问时能够 及时找到老师回答,避免学生遇到有难题无处求答的 情况,同时学校也应该推行主动学、主动问的优秀学 习氛围。对于学校而言也应该建立相关的实验室,来 帮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理论学 习,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学校和企业能 够共同制定实验室学习内容,那么能更好保证双方所 需人才的培养[3]。而且如果学校就有相关的实验室,那 么就可以在学校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不需要到企业 进行实践, 节约学习的时间。
4.5 落实监管机制,明确责任承担者
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需要引入第三方责 任人,来对学校和企业起到一个监管的作用。例如引 入政府部门,让政府来监管学校和企业,若学校没有 按合作要求培养学生,那么就对学校实行惩罚,扣除 教师奖金等。那么若是企业没有按合作要求为学生提 供学习平台或者工作岗位,那么企业也要受到相应的 惩罚。从而保证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认真进行,而 不是浮于表面。
5 结束语
中国特色学徒制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已具有坚实 的实践基础。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特色学徒制在 试点推进阶段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现代学徒制是一 种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型,通过对现代学徒制在计算机 网络专业应用的研究,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理论知识 和实战经验的综合性人才,例如复合型的网络工程师。
让学生既在理论中实践又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未来的工作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做出巨 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左宇希,徐涵 . 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实践向度与 模式构建:基于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视角[J]. 现代教育 管理,2023(2):94-103.
[2]曾扬朗,叶润林 . 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技工院校工学一体 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校企双制 班为例[J]. 中国培训,2022(9):51-53.
[3]尹玉杰,刘允涛 .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分方向三段式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2019(26):9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