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制造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的模式及策略探讨论文

2024-04-28 10:19:41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也是 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 背景下,民营制造企业如何推进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 合工作,已经成为业界十分关注的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 点,重点阐述了民营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融合的 必要性,分析了民营制造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 模式,提出了民营制造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 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摘 要: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也是 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 背景下,民营制造企业如何推进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 合工作,已经成为业界十分关注的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 点,重点阐述了民营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融合的 必要性,分析了民营制造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 模式,提出了民营制造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 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营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化,融合
我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我国制造业的产 值、规模、市场贡献率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工作的持续推进,我 国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作 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主体,民营制造企业在强化预 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 显著成绩。从整体上看,民营制造企业要想获得更大 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遇,必须在内部控制与预 算管理融合方面“下更大力气”,推进二者的深度融 合,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一、民营制造企业强化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 的必要性
民营制造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下制造业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营经济运行的重要主体。众 所周知,制造业是“国之根本”,制造业在吸收就 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方面具有十分强大的功 能。因此,民营制造企业要全面强化预算管理与内部 控制工作,推动二者的有效融合,这是企业谋求可持 续发展、提升发展活力的必要之举[1] 。民营制造企业在 发展过程中,只有先做好自身的“管理与控制”,才 能聚精会神地推动其他工作的开展,这是民营制造企业发展的根本思路。预算管理对许多中小民营制造企 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甚至事关企业的“生 死存亡”,因此,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当 前,系统化思维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推动民营制造企业 预算管理与内控的深度融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制造 业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受新冠疫情冲击以及制造 业市场整体疲软的影响,制造业的产值、销售额、市 场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民营企业在此过程中发展与 经营困难的问题越发突出。在此背景下,民营制造企 业有必要对现有的管理制度、内控模式尤其是预算管 理的方法加以修正、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应对外部市场变化、潜在风 险、管理隐患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树立 大局思维,以居安思危的态度推进预算管理与内部控 制的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目标。所以,在应对不确定性、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的导向性,民营制造企业强化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工 作势在必行。
二、民营制造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模 式分析
(一)“权责相长、内外兼容”,打造现代预算 管控模式
近年来,民营制造企业面临着发展、经营方面的 突出困难和压力,这对民营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了 巨大的考验。 一方面,民营制造企业是我国制造业发 展的重要“生力军”,在吸纳就业、贡献税收、繁荣 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功能性作用;另一 方面,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及消费市场的整体低 迷,民营制造企业的利润水平显著降低,这一问题在大 宗成本抬升、国内外竞争力加大的背景下更加突出,给 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2] 。基于此,从企 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民营制造企业管理者必须立 足现实,构建高水平的预算管理模式与内控机制,将二 者深度融合起来,实现管理的整体推进。
根据民营制造企业的特点,管理者要着力打造 “权责分离,内外兼容”的发展模式,即预算管理要 实现权力与责任的融合,执行预算管理的人员既要负 责此类工作,同时也要承担责任,即预算管理的操作 与问责机制形成融合,确保预算管理执行人员兢兢业 业,杜绝懒散、无序、玩忽职守等不良现象;从内部 控制的角度看,企业管理者要致力于构建内外兼容的 模式,以内部的制度建设、人员管控、财务管理等为 抓手,逐步扩展到外部工作,以良好的内部控制提升 企业运行环境,助推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服务 等各方面工作。高水平的内部控制包含预算管理与财务 工作,民营制造企业的管理者要树立“全过程”思维, 以权责相长的观念推进上述工作,确保现代化管理、控 制模式的构建,为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深度统筹提供 支撑,以促进企业发展活力与动力不断增强。
(二)打造“一体化管理模式”,夯实预算内控 之基
新时期,制造业行业的发展进入激烈竞争的白热 化阶段,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崛起和快速发展给广大 民营企业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尤其对于一些规模 小、产值地、市场竞争力有限的中小民营制造企业, 更直面“生死存亡”的艰巨考验[3] 。在此背景下,民 营制造企业必须改进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将重大 的管理事项及时提取出来,置于制度化、体系化管理 的格局中,构建更具体、更务实且直达核心的管理模 块,确保管理工作的高效、可控、安全。
为此,民营制造企业需要打造“一体化的管理模 式”,突出预算管理的中心地位,将其与内部控制相 结合,瞄准企业降本增效的根本要求,扫除一切不合 理、不规范的内部障碍与负面因素,实现预算管理的 科学统筹与内部控制的协调推进。民营制造企业的高 层管理者要勠力同心,完善预算与内控制度,规避人 为操作、人为管理风险,“以法治取代人治”,确保 预算管理有章可循、内部控制有规可依,实现预算与 内控工作的稳步提升,更好地抵御内外部风险,培育 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三、民营制造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 的策略
从民营制造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入手,企业 管理者要更加重视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推动 二者的有机统筹,确保企业预算工作进入科学的发展 轨道,推动内控控制获得积极成果,服务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落实管理制度与条例,提升预算管控效能
新时期,民营制造企业的预算管理要实现一体 化、系统性目标,必须全面落实预算管理的各项规章 制度,使之与内部控制形成有效融合,用系统性管控 的方法提升预算管理深度与质量,服务于企业各项发 展与管理目标,推动“降本增效”。但在以往的工作 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民营制造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对 完整的预算管理条例、方案,但却缺乏扎实、有效的 执行、落实和监督,使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 有效提升,这对民营制造企业的协调发展是十分不利 的。基于此,管理人员要全面分析企业管理实际,落 实规章制度与相关条例,将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 合,以“制度化管控”的方式降低预算运行风险,提 升预算科学管控的效率[4]。
例如, 一些地方性的机械制造企业要从内部控制 的维度入手,制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方 案》《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编制条例》等,为预算管 理和内控提供行动遵循。 一方面,要完善财务预算的 编制工作,采取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结合、增量预算 与零基预算结合、固定预算与滚动预算结合等的预算 编制方法,充分发挥多元编制手段的作用,确保预算 计划数据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另一方面,企业要落实 内部控制条例和相关要求,在预算编制与管理中应注 重预算中费用的控制、收支、利润等目标,以“抓 细、抓小”的思路推进上述工作,确保预算管理与内 控形成契合,推动预算工作真正取得进展。除此之 外,要把预算管理中的监督、监测作为内控的重要举 措,强化过程性管理与控制,杜绝风险隐患。例如, 企业财务预算的监督必须通过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监 测、分析、反馈以及考核等流程,要通过内部控制制 度的约束和风险预警的考察,以实现动态化的监督管 理,确保财务预算的执行效果符合预期目标,符合企 业内控的制度性要求。
(二)强化预算管理,使之与内部控制形成有效 契合
在民营制造企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预算 管理工作与内部控制是互相支撑的,对企业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企业管理者的维度看, 加强全面的预算管理,丰富企业的预算管理要素,使 之与内部控制形成有效契合,无疑可以补漏洞、强短 板,切实提升企业发展活力[5] 。实际上,由于制造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许多民营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 中面临十分严峻的外部挑战和压力,而预算管理的精 确控制能够确保企业“降本增效”目标的达成,对提 升强化竞争力、赋能长期发展十分重要。而从实际情 况看,当前,不少民营企业在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时存 在战略导向不明确、编制方法不科学、执行控制不有 效、信息技术不先进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民 营制造企业缺乏战略布局、缺少前瞻性安排和执行力 不足导致的,其后果是企业的预算管理与内控出现脱 节,对企业预算工作的精细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民营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厘清 管理思路,增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把握能力,根据企 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将预算的战略规划、编制方法、 执行控制、信息技术等进行改进和提升,以制度建设 为抓手,以内部控制为依托,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企 业中的有效应用,使之完整嵌入内部控制的工作全局 中。例如, 一些民营制造企业可以结合预算编制的要 求,打造动态化的预算内部控制模式,建立专门的预 算编制、监督与管理小组,按照“谁编制、谁负责; 谁监督、谁追查”的要求开展工作,杜绝预算管理过 程中的疏漏和隐患,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与高水平 的内部控制。
(三)推动预算管理信息化,构建数字化内控管 理机制
新时期,随着信息化技术与民营制造企业发展的 深度契合,信息化的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日益成为热 点,并对民营制造企业的协调发展带来显著影响。 对民营企业管理者而言,要主动融入信息化大潮, 将信息化的预算管理作为财务工作的重要抓手,使之 与数字化的内部控制工作有效融合,确保此类工作发 挥有效作用。预算管理归根结底是民营制造企业预算 工作的管理实践,涉及企业的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 算和财务预算等项目,如民营制造企业的销售预算、 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 都需要“精打细算”,开展精细化管理,以保障企业 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发展效益的稳步提升。基 于此,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看,开展信息化预算管 理,财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新型技术、智能化平台、 信息化工具等,对预算项目、预算流程等加以统筹, 保证管理的可控性与安全性。
此外,企业应以数字技术推进内部控制,将信息 化预算管理纳入内部控制体系,这不仅符合民营制造 企业的发展要求,对企业提升财务控制能力也会产生 助推效果。例如, 一些中小型的民营制造企业在产品 的生产、销售、市场营销等方面往往需要投入先期成 本,而以往的预算管理比较粗放,许多管理工作都 是固定人员负责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监督, 并且缺少信息平台督查与复核,使许多支出往往找不 到源头,甚至存在铺张浪费、群体贪腐等情况,严重 损害企业核心利益。基于此,从民营制造企业的特性 入手,推动信息化平台基础上的预算管理,运用大数 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强化预算的内部控制, 可以消除无效损耗与减少不必要开支,可以切实提升 成本控制的效率与质量,为企业“降本增效”服务。 因此,从民营制造企业的现实需求入手,构建数字化 内控机制,将信息化预算管理纳入内控体系,可以推 进系统性管控,降低人为风险,确保预算管理迈入新 阶段。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营制造企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丰富市场经济主体、繁荣社会经济等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民营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角 度出发,民营制造企业管理者应突出重点工作,致力 于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管理层要提升认识能 力,夯实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根基,推进一体化、 系统性、过程性管控,确保预算管理符合财务工作准 则和规范要求,与内部控制形成深度融合,共同助力 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游育慧.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时代 经贸,2019(16):56-57.
[2] 林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制造 企业为例[J].现代商业,2019(35):113-114.
[3] 熊建玲.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索[J].中国 集体经济,2021(9):48-49.
[4] 万鸿艳.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J].大众投资指南,2021(9):63-64.
[5] 叶洁.制造业企业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 企业,2022(2):3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