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行为经济学发展研究论文

行为经济学发展研究论文

2

2024-04-28 09:30:5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其 在经济学领域中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越发突出, 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学研究的 热点 。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行为经济 学的产生和发展也会受到经济学发展规 律的影响 。文章阐述了现代经济学主要 的发展特点 , 着重分析了行为经济学发 展的两个层面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并对 其未来研究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摘 要: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其 在经济学领域中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越发突出, 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学研究的 热点 。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行为经济 学的产生和发展也会受到经济学发展规 律的影响 。文章阐述了现代经济学主要 的发展特点 , 着重分析了行为经济学发 展的两个层面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并对 其未来研究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 ; 理论发展 ; 研究方法 ; 大语言模型

  一、现代经济学发展特点

  经典经济学家最先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即认为在经济 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且追求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目 标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经济人会尽可能地以最小的成 本获取最大的利益 。这一概念的提出,促成了经济学从哲学和 政治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后经济人假设便成 为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前提之一[1]。

  传统经济学有三个基本假设: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竞争假 设、理性人假设 。随着经济学发展,许多学者发现很多现实中 人们的经济学行为无法用基于上述假设的理论来解释 。因此, 同其它科学一样,经济学自身也需要不断调整。从上世纪 60 年 代至今,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说是建立在逐步推翻这三个基本假 设从而形成新的理论和分支之上的。

  20 世纪 60 年代,以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2]为代 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来修正传统的市场模型 中完全信息假设,奠定了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他也因此获 得了 198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此外,2001 年度的诺贝尔经济 学奖颁发给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史蒂格勒茨、乔治· 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宾塞 。他们因在“ 使用不对称信息进 行市场分析”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获奖 。这些贡献使我们更 好地理解了市场失灵的根源,并提供了改善市场效率的建议。

  由冯·诺依曼(John Neumann)[3]创立的博弈论,在经过李普 西(R.G.Lipsey)和约翰·纳什(John Nash)等经济学家的完善和 发展后,催生出次优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等经典理论,逐步替代 了完全竞争假设。

  理性人假设则是由 2017 年和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 主 理 查 德·塞 勒(Richard Thaler) 和 丹 尼 尔·卡 尼 曼(Daniel Kahneman)建立并完善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所取代 。他们发现了 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行为,并将心理学的理论 观点和研究方法引入了经济学。

  通过以上事实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学的发展经常体现在新 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而新学科分支的产生又是通过将先进的 科学和理论引入,形成学科交叉,以解决经济学本身遇到的问 题 。无论是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研究的行为经济学,还是将信 息学引入经济学的信息经济学,又或是将运筹学引入经济学的 博弈论,皆是如此。

  二、行为经济学的主要发展层面

  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 行为经济学经历了不断完善和发 展,按照研究角度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理论模型研究 层面和行为引导研究层面。

  (一)理论模型研究

  理论模型研究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运用心理学分析 的方法,总结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做决策的规律,从而建立合理的模型,并藉此预测人们的行为。

  丹尼尔·卡尼曼和特维斯基(Tversky)在 1979 年提出了前 景理论[4],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行为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基础,揭 示了人们在不确定性下的决策机制。其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 点:一是人们容易高估那些可能性极低的结果的概率,同时对 那些大概率出现的结果的重视程度远小于其理应受到的重视 程度,在确定损失和可能损失的选择中,人们更容易产生冒险 之举 。二是人们通常在做出二选一的选择时,倾向于忽略二者 共有的部分,而关注它们的不同之处 。这种选择方法可能会导 致偏好不一致,因为同一组选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分解成共有 和不同的部分 ,而不同的分解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决策结 果 。前景理论还衍生出了两个行为经济学经典概念:损失厌恶 和锚定效应 。损失厌恶,即人们对损失的反应比对获得的反应 大得多,换言之失去比得到给人的感受更强烈,因此人们往往 会规避损失 。锚定效应是指在对某个未知量进行考虑之前,人 们通常会参考一个相关的数值或信息, 从而产生一个“ 锚定 点”,然后对该点进行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相对 偏差而非绝对数值。这种相对偏差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 策,导致他们的选择受到锚定点的影响。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前景理论诞生之后,理查德·塞勒[5]提出了禀赋效应理论, 拓展了行为经济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 。塞勒认为, 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 拥有之前大大提高。它很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割舍自 己已拥有的东西。禀赋效应的原理是因为自己已拥有的东西的 使用价值 ,唤醒了大脑中的损失厌恶感 。禀赋效应的推论是, 人在出售商品后会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比出售前更低。因为当 商品出售后,人对因出售商品而换得的金钱或物品因为禀赋效 应而有更高的评价,与之相对的已售商品会有较低的评价。

  在 发 现 禀 赋 效 应 的 同 时 , 理 查 德·塞 勒 提 出 了 Mental Accounting Theory(心理账户理论)[6]。心理账户理论是个人和家庭 用来组织、评估和跟踪财务活动的一系列认知操作 。即用来分析 人和家庭如何在日常消费中做各种决策的一个模型。核心由三方 面构成,即人们如何评估消费决策的结果;人们会对不同的资金划 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资金使用决策过程应该被如何看待。

  勒文施泰因(George Loewenstein)[7]等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与 传统经济学理论相违背的现象,莱伯森(Laibson)[8]通过进一步构 造了双曲偏好模型,形成了跨期选择理论,李纾[9-10]等通过人群调 查和实验设计,讨论了风险和伪即时性对跨期选择的影响。

  查尼斯(Gary Charness)及拉宾(Mathew Rabin)等人在前述 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形成了社会偏好理论,它 不仅证实了社会偏好的普遍存在, 同时定义了其他类型的偏 好,例如利他偏好、公平偏好、互惠偏好等。

  ( 二)行为引导研究

  行为引导研究是指通过行为经济学理论及其衍生的方法 论对人们的决策进行引导 。这种研究通常是针对宏观的、群体 性的行为。

  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11-12]在消费者保护和公共健康 等领域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回答了什么时候最好要求人们做出积极的选择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默认选 择且不侵犯公民权力的关键问题 。 同时他的研究回答了为什 么互联网会让一些人变极端:在许多议题上,人们对他们所想 的东西并非真的很确定,缺乏确定性是他们倾向于中间立场。 只有当人们获得足够的自信时 ,他们的信念才会变得更加极 端,而来自他人的认同会增加自信,因此,在网上遇到想法相 似的人后会更加自信,因而也会更加极端。

  迪恩·卡莱尔(Dean Karlan)对问卷调查会不会使得接受调 查的人行为发生改变进行了研究。

  理查德·塞勒[13-14]研究了美国、瑞典等国家退休金储蓄问 题 ,他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帮助政府调整养老金 计划结构和退休政策中, 并取得了持续性的正面效果 。他认 为,助推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最优选择的方法,它不需要 采取强制手段,可以在保障自主选择权的同时,最大程度上获 益 。政府机构已经开始应用行为经济学来优化各种政策,例如 在储蓄、投资、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和教育选择等领域引入助 推策略,可以完善社会选择体系,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三、行为经济学的问题与趋势

  (一)通过研究更准确、适用范围更广的理论模型,推动行 为经济学的发展

  1.辩证地看,行为经济学中的很多理论模型,例如前景理 论和禀赋效应 ,虽然在描述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 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拓展了人类理解经济社会的角度,但仍 不能改变其本质仍是一个描述性模型, 是对已有的实验数据 和经验的总结和归纳 ,与具有严格数学推导的规范性模型相 比,仍有其局限性。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的有机结合 ,无疑会促进二者 的共同发展 。经济学家正在通过引入更先进的计量计经学方 法和函数优化技术,以及设计更精确、更精致的实验,验证模 型推导出的结果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 ,并通过现实中无法用 模型解释的经济学事实修正模型 ,使得模型的描述精度与准 度不断提高,以解释更多经济学现象 。 同时,也有更多的经济 学家开始走出实验室,探索新的理论研究可能。

  2.弗登博格(Fudenberg)[15]指出,行为经济学家并不去检验 他们的理论假设在哪些场合下真正适用 ,这个事实导致了这 个领域的文献存在一个问题:这个领域中有太多的理论,其中 的绝大多数却只有极小的应用价值 。时下的行为经济学“工具 箱”中有太多工具,但提供了太少关于何时使用何种工具的索 引 。没有这种索引,一个更大的工具箱不会有什么帮助 。陈 茁[16]指出,行为经济学是介于古典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之间的 经济学流派,其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兼顾两种范式 。 因此,如何 构建一个逻辑自洽的新体系, 能够将经济学内部的两种极端 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行为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 二)引入前言理论和学科,找到新的研究方法

  随着理论模型研究的发展, 行为经济的相关研究还是很 大程度上依赖实证分析,存在着很多折衷于技术限制的黑箱。 例如,人在决策过程中的内在生理机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已 经有学者将神经科学引入行为经济学研究中, 形成了一个新 的分支—— 神经经济学 。它能够利用神经科学的先进技术,例 如眼动分析技术和脑成像技术等 ,分析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 大脑活动规律,包括额叶 、神经元细胞的运作机制,以期对人 类行为及相关社会现象得到更接近真相的解释 。这无疑将会 给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带来新的可能。

  (三)通过新技术落地在新的应用场景,找到新的研究对 象

  随着大语言模型(如 ChatGPT)的不断成熟和稳定,它不仅给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同时也必将成为行为经 济学新的研究对象 。它们可以用于模拟人类的语言和决策过 程,并提供有关人类行为和决策的见解 。首先,大语言模型的 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相应的模型 。研究人员需要确定他们 想要研究的行为或决策类型 ,并构建一个基于这些行为或决 策类型的模型 。该模型需要与现有的数据集结合使用以验证 其准确性,并确定需要的改进 。其次,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是研究人员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为了评估模型,研究人员可以 使用一些标准测试,例如计算模型的预测精度,或者评估模型 在新数据集上的性能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大语言模型来模拟 人类的决策行为 。他们可以利用模型来确定人类在某些情况 下做出决策的因素,并研究这些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例如,他 们可以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使用的决策策略 ,或者投资 者在进行金融交易时使用的决策策略 。最后,大语言模型还可 以用于预测人类的行为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模型来预测 人类对某些事件或情况的反应 。例如,他们可以研究市场中消 费者对某个新产品的反应 ,并使用模型来预测市场对该产品 的总体反应,也可以使用模型来模拟某个组织的决策过程,评 估不同决策对组织成功的潜在影响。

 参考文献:

  [ 1] 陆亚琴 . 经济学理性的背叛[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01): 32-34 .

  [2] Stigler, G.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J]. Political Economy, 1961.69 (3):213-225 .

  [3] Neumann, J,Morgenstern, O.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M]. 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3 .

  [4] Kahneman, D,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J]. Econometrica,1979 (2):18 .

  [5] Richard Thaler. Toward a positive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 [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1980( 1):39-60 .

  [6] Thaler, R. H. Mental accounting matters [J].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1999.12(3):183-206

  [7] Loewenstein, G,Prelec, D. Anomalies in intertemporal choice: Evidence and an interpretation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2.107(2):573-597 .

  [8] David Laibson. Golden Eggs and Hyperbolic Discounting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2):443-477 .

  [9] Yan Sun,Shu Li. The effect of risk on intertemporal choice [J].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10.(6):805-820 .

  [ 10] Shu Li,Yin Su,Yan Sun. The effect of pseudo immediacy on intertemporal choices [J].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10.(6):781-787 .

  [ 11] Cass Sunstein. Autonomy by Default [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Bioethics,2016.16 ( 11):12 .

  [ 12] Cass Sunstein. Default Rules Are Better Than Active Choosing (Often) [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17.21 (8): 600-606 .

  [ 13] Shlomo Benartzi,Richard Thaler. Behavioral Economics and the Retirement Savings Crisis [J]. SCIENCE,2013.339 (6124): 1152-1153 .

  [ 14] Cronqvist, Henrik,Thaler, Richard H,Yu, Frank. 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 [C]. Philadelphia,2018 .

  [ 15] Fudenberg, Drew. Advancing beyond Advances in Behavioral Economics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6.44 (3):694-711 .

  [ 16] 陈茁 .行为经济学的方法论困境[J]. 学术月刊,2018.50(08): 4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