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预算绩效管理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论文

预算绩效管理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论文

7

2024-02-18 11:39:0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如何让我国高校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从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创新的角度,提出预算绩效管理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摘要: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如何让我国高校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从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创新的角度,提出预算绩效管理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高校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我国高校在经历扩招、快速发展后,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遇到发展“瓶颈”期。就其制约因素,从财务预算管理角度观察,不难发现传统预算管理存在许多缺陷:一是重预算编制,轻预算考核;二是重视预算执行进度,忽视产出效益;三是预算考核与下期预算安排脱节;四是资源配置与学院、部门、教工绩效相分离;五是预算考核与绩效评价考核相分离。

  可见传统预算管理只是“单纯的预算管理”,未引入绩效理念,更没有与绩效管理相结合,预算的执行结果未与单位绩效和教工绩效挂钩,这样的预算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和动力源泉,预算执行变成“完成任务”,预算管理本应发挥的功效就可想而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高校教职员工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就能突破“瓶颈”,使高校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这种体制机制就是预算绩效管理。

  一、何谓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重视预算产出和效益,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以提高预算资金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为目的的系统性管理活动。

  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建立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前提,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财务预算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预算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应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考核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的结果,是提高高校治理能力水平的内在要求,是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

  二、如何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应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预算考核以关键绩效考核为核心,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结果是当年学院部门和教工工作绩效评价和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1.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监督全过程,购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闭环系统。(1)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对新增重大基建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教学改革项目、高值设备采购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和筹资合规性等。(2)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目标编制质量,加强绩效目标审核,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批复下达,并逐级分解,全员知晓。(3)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按期保质实现。(4)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核心开展绩效评价,提高绩效自评质量,完善重大基建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教学改革项目、高值设备采购的绩效评价常态机制,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2.绩效管理覆盖校内所有单位、所有人员和所有预算资金。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覆盖校内所有教学科研单位和行政后勤单位,覆盖校内所有人员,覆盖所有预算资金,并延伸至资金使用终端。

  3.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通过对各部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评价、反馈、结果应用为手段来实现的。关键绩效指标,是对学校绩效产生关键影响力的指标,是通过对学校战略目标、关键学科领域、关键科研项目的绩效特征分析,识别和提炼出的最能有效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科研规律识别出关键驱动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设置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应含义明确、可度量、与学校战略目标高度相关,每一层级的关键绩效指标一般不超过10个,对特别重要的关键绩效指标可赋予适当权重,单项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一般设定在5%~30%。根据高校特点,应设置以下关键绩效指标: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数、国家社科奖获奖数、省级自然科学奖获奖数、省级社科奖获奖数、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篇数、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篇数、著作出版情况、专利数、毕业生就业率、人均公用经费、人均业务活动费、学生教工比、安全事故数、基建完工优良率等。

  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应根据学院、部门的性质、功能、发展规划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和侧重。比如以教学为主的学院、研究型学院和公共教学部门,文科学院与理科学院,学院与行政后勤。有的关键绩效指标可能是全校所有学院部门都必须有的指标,有的关键绩效指标可能是有些学院或部门都有的,有的关键绩效指标也可能是某个学院、部门独有的,总之,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应在学校总体发展战略下,结合各学院部门的性质、功能、发展规划而定。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4.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结果,是当年部门和教工工作绩效,及下年度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预算绩效管理能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效,关键在于关键绩效指标结果的有效应用。关键绩效指标结果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当年部门和教工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使预算绩效与部门和教工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形成部门和教工工作有目标,绩效有激励,工作有“奔头”,绩效“看得见”。让激励深度融合到部门和教工每一天的工作中,从而使部门和教工产生强劲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推动部门和教工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关键绩效指标结果作为下年度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在安排下年度部门预算时,对于关键绩效指标完成优秀的教学科研部门可适当提高比重,避免“平均用力”,让这些教学科研部门加快发展,不断培育优势学科,努力增强学校的科研竞争力。同时这些优秀的教学科研部门可以发挥“领头羊”和示范激励作用,促使全校形成争先恐后的奋进赶超氛围。关键绩效指标结果的有效应用的“双重”发力,预算绩效管理就必然成为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5.硬化预算绩效责任约束。压实绩效管理责任,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预算绩效监督问责,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审计、纪委、检察的职能作用,对预算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

  三、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绩效管理,必定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在财力安排上的具体体现,是连接高校战略目标和考核结果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是高校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嵌入学校每月每天每项教学科研工作、行政及后勤保障工作中的最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与每个学院、部门、教工的工作紧密联结。由于关键绩效考核结果,是当年部门和教工工作绩效,和安排部门下年度预算的依据,使得工作成果成效与下年度预算安排和当年部门教工绩效紧密联结,使得预算绩效管理,不仅具有预算管理功能,还具有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深度融于每月每日的激励功能。预算绩效管理是将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深度融合并内化为每个学院部门教工每月每天的具体工作中,这样,学校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对于每个学院部门教工来说,不再是抽象的东西,不是只停留在学校的规划文件上,不再只是学校领导关心和重要会议上讲讲的响亮话语。

  综上所述,学校预算绩效管理是高校将战略发展目标—当年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下年度预算安排连接起来的最有效预算管理机制、激励制度,真正让每个学院、部门、教工工作“有目标”“有努力方向”,成果效果与部门、教工绩效相挂钩,充分体现成果大小与资源分配使用相匹配,贡献大小与绩效相匹配。年度绩效考核不再是“空洞的”,不再是形式,不再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它的划时代意义在于考核标准不再等同于等级标准。这样,必将释放强大的生产力,预算绩效管理必将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院部门教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持续发展动力,即预算绩效管理必将成为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参考资料:

  [1]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18.5.4.

  [2]财政部会计财务评价中心编著.高级会计实务[J].经济科学出版社,2023.

  [3]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四版)[J].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