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对群众文化的功能与作用论文

2024-02-18 11:30:1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纵观历史,艺术的发展始终同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它们相互影响彼此成就。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认知、教育与娱乐三大功能,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要素,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则是核心,而艺术同哲学、宗教、经济、道德等都从属于精神文化当中。由此可见,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而群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中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百姓中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
摘要:纵观历史,艺术的发展始终同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它们相互影响彼此成就。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认知、教育与娱乐三大功能,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要素,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则是核心,而艺术同哲学、宗教、经济、道德等都从属于精神文化当中。由此可见,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而群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中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百姓中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大众广泛的关注。文章从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文学等多形式出发探讨艺术对于群众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的作用;群众文化;文化馆;文化建设
一、教育功能
(一)以情感人
艺术的教育功能是通过以情感人的方式实现的,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情感的传达,他在听了《如歌的行板》之后感动地泪流满面,当时正值沙皇俄国统治的时期,柴可夫斯基将对民族遭受苦难的情感倾注到艺术作品之中,作为欣赏者的列夫·托尔斯泰同样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感同身受悲从中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当他年老归乡眼前的景物却已是物是人非,这样的情感范式是许多漂泊在外游子的共通情感,而打动后世的正是其中蕴含的情感。
以情感人亦是亘古不变的真理。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甘肃省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化馆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职能作用,坚持文艺作品创作,做好文化阵地宣传工作。10月20日一首由甘肃省文化馆策划出品的原创歌曲《永远跟着你》上线。旋律优美流畅,歌词真挚细腻,用充满深情的歌声表达了在党的领导下华夏儿女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讴歌中国共产党、讴歌祖国、讴歌伟大的新时代,更加坚定了对党的热情,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为党的二十大召开送上美好祝福。
(二)潜移默化
在接受艺术作品时,受众在不知不觉的环境中受到的感染,使心灵得到熏陶与净化。艺术的教育功能蕴含在艺术作品的传达之中,对人的思想感情与精神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2022年12月,在甘肃省文旅厅主办的全省“文化进万家旅游迎新春”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中,甘肃省文化馆的美术书法人员走进县区开展送文化下乡服务。年关将至,业务骨干们架起画板、铺纸研墨,更有对美术书法感兴趣的当地百姓一同加入创作,在和老乡们的交流中一幅幅春联一张张年画跃然纸上,送去新春的气息,年味十足。
不仅如此,艺术对于大众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影视这类新兴的艺术门类之中。《金婚》《父母爱情》《王贵与安娜》等现实题材的电视剧重视家庭的和谐、强调亲情的温暖;讴歌爱情的美好与坚贞的《泰坦尼克号》《情书》《罗马假日》感染了几代人;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战狼》《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激起了国人炽热滚烫的爱国之心。如此种种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大众。
(三)寓教于乐
比起刻板教条的直接说教,人们在艺术作品中间接地受到教育的效果更加事半功倍。甘肃省文化馆多年来面向兰州市低收入家庭开展了“快乐暑假”少儿公益艺术免费培训班。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阶段的青少年儿童,都可以走进甘肃省文化馆开办的暑期课堂。几年来,民族舞、油画、国画、素描、声乐、钢琴等各部门专业业务骨干齐上阵,对500多名青少年进行了艺术培训,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孩子们走进艺术课堂,在妙笔生花、载歌载舞的艺术氛围中拓展自我,培养起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受益匪浅。
原创歌曲《晚霞背着夕阳走》,是由来自于甘肃省文化馆专业音乐创作老师段兴华结合西北元素与流行音乐的一次新的尝试。不同于以往的“花儿”创作手法,没有借鉴传统的曲令,而是直接用流行的手法写旋律,用西北风格的唱腔做表达,这是一种新的创作形式。作为非遗传承人和音乐文化创作者,认识、发掘、研究本土文化,结合自身的能力融合创新,用年轻人接受的方式,在全国推广和传播西北文化元素,让西北流传千年的“赋比兴”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色彩,在多地演出广受当地群众好评,掀起一股别开生面的“西北国潮热”,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到“花儿”文化。
二、认知功能
艺术的认知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对自然、社会与历史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把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自然的认知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20年,甘肃省文化馆面向全省征集“大河上下”黄河流域摄影作品,其征集重点聚焦于水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凸显地方特色,以兰州黄河景观带、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刘家峡水电站、盐锅峡水利枢纽为主题展开创作。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无奇不有,黄河波涛滚滚绵延,普通人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就将其波澜壮阔尽数收入眼底。该展通过一张张气势磅礴的黄河实景图片,让更多人如身临其境般领略到黄河的气势恢宏,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黄河文化。促进了黄河流域文明的弘扬、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增强新时期的中华文化艺术创新能力作出了良好示范。
(二)对社会的认知
疫情期间,甘肃省文化馆业务部门工作者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作,广泛凝聚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创作了一批反映抗击疫情的作品,其中《人人都是防疫员》《灯火可亲,兰州加油》《夜检》《蹲下的关爱》等美术作品生动细腻、真情可感地呈现出全社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景象,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致敬。作品共分七期在线上展出,通过公众号广泛传播,发挥群文工作者群防群控的宣传动员作用,共筑抗击疫情长河。
(三)艺术比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
如果说历史是对社会发展的平面表述,那么艺术便是对社会发展生动立体的阐释。历史书上一句“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黑暗”远不及吴永刚的《神女》中神女为生活所迫上街拉客的遭遇那样触目惊心;近代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100年以后的我们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在电影《我的1919》中,当陈道明饰演的顾维钧掷地有声地说出:“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时,产生了发人深省的思考。由此可见,艺术比历史更生动更深刻地认识社会。
三、娱乐功能
艺术的娱乐功能是随着艺术的发展不断得到开发与强化,越是大众的艺术,其娱乐色彩就越浓重。2022年10月8日,由甘肃省文化馆策划出品的广场舞《中华吉祥果》正式首发。作品以祝福祖国、民族团结为题材,并以充满欢乐激情的广场舞蹈方式,表现了中华民族儿女们深植心中的爱国主义深情,以及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振兴发展国家的坚定信念。展现了积极向上快乐的精神面貌,以及当代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并发挥着省级文化馆的重要作用。通过创作编排展现群众文化艺术风貌的系列节目,以展示甘肃地区群众文化的崭新面貌,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期中跳出自己的舞蹈、民族的舞蹈、社会的舞蹈,创造出新时期群众舞蹈发展的新气象。
如何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中引导、指导群文工作者与广大人民群众记录、分享当下美好生活,也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群文工作开展的重点。2023年甘肃省文化馆“三区”文化人才服务工作持续火热开展,各专业业务骨干精心备课,为各地区学员带来多艺术门类专业课辅导。其中副教授马克带来的《手机摄影艺术与实践》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而言无论是从工作还是生活角度都具有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双重意义。在精心筛选的上百张图片中,马老师从光影、色彩、构图的三要素出发与如何拍出好照片的具体实践方式等方面相互结合,通过生动的讲解与赏析,让学员们更直观地对比学习,提高学员的手机摄影的欣赏水平,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实践。课中更是直接让学员现场实操,当堂解析初级学员拍摄的作品,通过与专业学员的摄影作品进行对比,加深认知,帮助初级学员摄影入门,对专业摄影人员从作品的思想性、主题性、文化性的思考入手,交流调动创作情感,开拓创作思路的方法。其教授的内容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发展。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直观感受到基层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落到实处
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就要求在新时代创作者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者,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2023年1月13日,由甘肃省文化馆承办的“文化进万家旅游迎新春”百姓大舞台戏曲惠民演出在金城大剧院梅馨剧场上演,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活动旨在丰富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戏曲文化,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播与普及。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挑选出主题思想好、艺术质量高、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进行演出,实现文化惠民工作与百姓文化需求的有效结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精气神,营造了文明、健康、快乐、和谐的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戏曲惠民演出,用小舞台、大视野讴歌幸福美好的生活,切实达到文化惠民的目的。下一步省文化馆将牢记为民办实事的宗旨,继续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2023年,由甘肃省文化馆创办的百姓惠民演出已走过了九个年头。九年来,演出的足迹踏遍全省13个市州,覆盖70余个县区乡镇,在每个重大历史进程节点,都适时地为各区百姓送去精彩纷呈的艺术演出,现已成为甘肃省一项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2019年9月,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讴歌7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绩,甘肃省文化馆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百姓文化广场惠民演出”走进甘肃兰州榆中县。来自省文化馆、省歌剧院和多名国内知名的艺术家登台献艺,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通过一个个精彩绝伦演出项目,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全省文化惠民事业的精品成果,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为全县文化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添加新动力、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携手奋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持续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坚持把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遵循,让全民真正走进艺术,普及艺术。甘肃省文化馆充分利用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云、甘肃数字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向广大人民群众推送全民艺术普及在线课程,内容涵盖二胡、钢琴、语言、声乐、舞蹈门类。可以在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系统性地在线学习规范的、专业的艺术指导。
今后,甘肃省文化馆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宣传推广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让群众文化服务更好地面向人民、为了人民,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文化馆、认识文化馆,提高文化馆的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激发文化新活力,让省文化馆和群众“零距离”,成为群众感受艺术、体验艺术、享受生活的好去处。
五、结语
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文化艺术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者应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方向,为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满足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上笔者从艺术的功能出发,结合甘肃省文化馆实际工作详细解读了艺术对群众文化的作用。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一员,在未来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文艺创作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
[2]董岩.如何推动文化馆实现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引导性作用[J].群文天地,2012(24):9-9.
[3]王敬东.江晓冬.浅谈群众文化活动理念的创新与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7):158-159.
[4]郭悦.群众文化艺术的先进性与引导性作用发挥[J].大众文艺,2019(2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