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策略探讨论文

2023-07-28 09:01:49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也日益增多,这其中就包括审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及外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平公正,给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审计报告。本文阐述了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意义,剖析了审计风险的类别和成因,并提出了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策略,以增强企业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也日益增多,这其中就包括审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及外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平公正,给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审计报告。本文阐述了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意义,剖析了审计风险的类别和成因,并提出了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策略,以增强企业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对不同的审计风险因素,需要应用审计学理论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为企业审计工作提供有效路径,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降低企业的信息生产成本,从而完善企业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本文通过研究企业发展情况,针对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并对风险状况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加快企业审计风险防范的步伐,并结合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中加强审计的意义在于制定更加规范、更加标准的企业发展目标,帮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发现的审计问题要进行评估与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本,从而运用科学手段解决问题,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在现行经济体制下,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做好审计风险规划工作,认识到审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审计风险因素较多,既有外部影响因素又有内部影响因素,因此,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时,要科学分析产生风险的因素,通过合理手段预防风险,从而规避审计风险。
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立良好企业治理机制的迫切性,企业审计工作也日趋严格。当前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主体也必然需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就需要会计信息化,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而加强企业的审计风险管理制度,为企业发展做好相应的规划。在改革企业的审计政策时,要建立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首先,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审计风险管理,这有助于帮助企业应对各种财务问题。企业加强审计管理的目的是正确应对企业发展中各项财务问题,及时解决企业中可能面对的财务问题,做好提前规划和预防的准备工作。其次,在企业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应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这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做好总结与归纳,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独特的发展平台。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类别
(一)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独立于会计审计报表之外的和各审计单位相关的固有的,经常性存在的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业务种类繁多,业务流程也比较复杂,在企业财务制度和规划不健全的情况下,在审核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固有风险指标,在不考虑内部管理、内部控制的企业经营规模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二)控制风险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要针对内部管理体系加强整体的风险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应对审计风险。如果企业在控制风险过程中没有做好应对措施,就会使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和经营管理出现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出现审计风险。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如果不够完善,企业管理人员的权力就较为分散,整体人员的审计素质较低,就容易出现对审计风险掌控不全面的情况。
(三)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审计人员在检查企业财务报表、检验企业经营成果过程中,没有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以及未能发现的企业业务经营问题。检查风险通常都发生在审计人员检查程序当中,该风险指标的出现也是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达标导致的。
三、企业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在企业管控的过程中,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让企业各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效应。但是,在部分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内部机制出现管理问题会引发资金外流的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审计风险。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其自身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自己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模式及管理机制,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利用,从而达到提高效益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而审计监督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单位资产、账目等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进而为企业的长远、稳健发展助力。完善财产清查程序及相关手续流程,是企业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在财务预算体系中,要建立起严格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对资金使用情况、资产状况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及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采取整改措施;在审计监督过程中,要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并能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监督。
(二)审计造假问题屡禁不止
我国经济市场的不稳定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发展压力,企业在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财务造假、逃税漏税、审计报表造假等问题。由于整体的经济环境不稳定,各行业人员人心浮躁。中小企业内财务制度不完善,会计数据失真,审计人员违规操作、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信息等问题导致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严重的审计风险问题,给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外部环境制约
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随着审计制度的规划和审计社会地位的不断完善与提升,企业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企业对审计报告的依赖性增加,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属性以及企业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经营存在不稳定性,加大了审计风险,使审计职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加。
(四)审批工作存在漏洞
企业的审批工作存在不足,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企业如果对于各项收支没有一个具体的审批制度及流程,就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守,给企业财务乃至资产带来巨大危害。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会存在一定的疏漏,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忽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甚至会忽视法律制度,产生违法行为,导致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严重缺失。因此,在企业进行审批工作时,要完善内部的审批工作和审批流程,避免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
(五)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在内部审计控制机制下,部分企业缺乏相应的科学预算管理规划,因此,会导致审计体系运行不完善。科学的预算管理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完善内部的科学管理制度,进而对财务支出和财务收入进行合理规划,把控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向渠道。在加强审计内部控制监管体系时,针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财政性的收入和支出要做到一定的科学性规划,制定符合新时代发展特点的现代科学管理机制。当前,部分企业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持续的管理观念。科学的运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好各项财务制度的规划,更好地把握经济业务的流向和经济业务的产生和经济业务的各项发展情况,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四、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策略
(一)提高相关人员的审计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企业在应对审计风险时,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各项审计制度。针对公司财务人员,财务部门可以制定统一的培训制度,在培训中给工作人员传授相关的财务知识和审计知识,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员工的审计意识。其次,企业应将内部的各项制度和规划都落实到位,设置监管小组,帮助企业内的财务人员增强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于内部的审计机制和内部的监管体系,优化内部审计体系。在提高审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也要做好对被审计对象的研究,从而针对被审计对象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优化,进而加强对审计主体的风险控制,设立健全的风险识别系统,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内部的审计风险。从企业角度出发,提升内部人员的审计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内部的各项业务发展和经营规模的壮大。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应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坚持原则,真正严格履职尽责;其次,要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很强的自律能力,且具有良好的信誉;再次,要使他们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强化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之成为制度;另外,要提升人员风险防范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的经济事项时,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获得明晰的理解力及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提高监督工作质量。
(三)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管理
首先,在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管理时,要选派较为专业的审计人员并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进行查验和分析,依据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出具专业的审计报告。其次,在加强外部审计工作的同时,需要严格监管内部的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的审计管理相结合,共同制定出有效的审计管理政策。再次,在加强外部审计工作的同时,应当提升对企业资产的监管。企业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于资产的监管,审计监督的特点是针对账务和资金流向的监管,而外部的审计是针对企业经济,针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报表以及企业的各项资产做出的审核工作,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因此,在审计工作中要内外部联合管理,协调发展。
(四)建立健全审计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在应对审计风险时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例如,企业在内部监督管理时,可以从监事会中选取一些监事人员对企业内部做一个统一的规划管理,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落实各部门领导的职责,将责任落到实处,设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规划,对于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人员要做出处罚,对于监管人员有功的可以论功行赏,将监管工作与企业员工的工资挂钩,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快速地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在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共同运行的情况下,监督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相应的规划,尽力将各项人员的责任落到实处,层层下拨各项制度规划,将具体的责任分配到相应的人员身上,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五)加强企业资产审核
企业在正确应对审计风险时,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对于资产的监管,会计监督的特点是针对会计账务和资金流向的监管,而内部的审计是针对企业经济状况、各项财务报表及各项资产做出的审核工作。审计工作是繁琐的,而且是具有阶段性的,在一个阶段内的审计工作,必须提高对于资产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于资产的管理,明确分化各项资产,对于各项固定资产和五无形资产都要做好相应的台账处理,对于一些机器设备要计提折旧,对于企业内部的车辆也要建立台账,增强资产管理的制度,加强对于内部各项资产的管理,明确资产的使用途径。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应对审计风险和预防审计风险时,应当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好相应的规划,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从而针对性地加强风险防控。企业应构建高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实施全面的审计预算制度,加强企业资金流量分析,强化企业资本结构管理,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姚智恺,王宏.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8):133.
[2]刘厚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探析[J].农场经济管理,2019(7):11-13.
[3]陈心阳.中小企业治理中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5):5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