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新时期工程项目经济附加值的多元挖掘方式探讨论文

新时期工程项目经济附加值的多元挖掘方式探讨论文

9

2023-07-15 13:50:0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普及,“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落位,新时期工程项目经济附加值的挖掘更趋多元化,比如物资集中采购与金融套期的运用、项目“五量对比”的精细化管理、经营创效与保险索赔的结合、项目现金流与成本税负的平衡等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普及,“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落位,新时期工程项目经济附加值的挖掘更趋多元化,比如物资集中采购与金融套期的运用、项目“五量对比”的精细化管理、经营创效与保险索赔的结合、项目现金流与成本税负的平衡等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经济附加值;套期工具;五量对比;保险索赔;项目现金流

  一、物资集中采购与金融套期工具的运用

  根据多年来建筑企业对项目成本构成的分析可知:一个项目中材料在成本清单中的占比在60%及以上,对项目成本的控制、经济效益的深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在“营改增”实施多年后,国家税务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再加之技术手段的提升以及大数据的运用,我们怎么做好工程项目材料成本的控制?管理会计制度又怎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众所周知,商品的价格是由单价乘以数量构成的;那么在项目管理中,材料成本的上升当然也就是因为材料价格差异(简称价差)与材料用量差异(量差)所导致的;两项差异偏离投标清单中的控制目标,将产生项目亏损。根据对多个工程项目的调查研究,困扰项目物资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材料价格的不稳定,导致价差无法控制,成本风险敞口大。即便是大部分业主对钢材、水泥少数大宗物资的价差会做调整,但是调整幅度并不是按实际采购价格,部分的成本还是由施工企业承担。从资金方面看,材料的价格如果在投标环节低、施工时涨价,最终需要材料价格调增(简称价差调增,反之为价差调减),这种价差调增的项目还会占用大量的自有资金。如果业主单位调差缓慢,可能施工企业集团还要自行融资承担资金利息,加大项目成本。更糟糕的是,国家大型基础建设投标环节由于供需关系往往材料价格低迷,而施工过程中供需关系的调整往往材料价格疯涨,甚至由于地方经济产能的不匹配,物资发生抢购。那么如何应对呢?材料的集中采购调拨与金融套期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市场经济供需的规律可知,工程建设物资的大部分价格变动是和钢材、水泥的价格变动成正相关的。例如,五金产品的价格直接依附于钢材的价格波动,而减水剂、粉煤灰等外加剂的价格与水泥有着高度的关联性,甚至地材的价格与销售模式与水泥也极为相似,这一类可以归类为混凝土类材料。其实从基础建设的物理性能分析,也直观地可以看出,工程实体就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只不过不同的实体运用了不同的施工工艺。而最后一类物资就是能源了,例如油料、电力等。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把工程材料物资分为三类,并用一项物资的价格来代表该类物资的价格波动,钢材、水泥、油品。

  如果对钢材、水泥和油品价格进行套期,锁定相关工程材料价格波动,降低材料价差风险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分析如下:

  钢材、水泥、油品,不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有成熟的套期保值金融工具。以钢材为例,如果某工程项目2017年中标,中标时的基期清单编制价格为1800元/吨。假设我们从标准市场购买相应数量执行价格为1800元/吨的看涨期权合约,对未来钢材资金流实行现金流套期。由于合约是以每日结算价进行清算的,钢材也是以网价到货的。取一个项目中期2018年8月的钢材价格5200元/吨时点进行分析,钢材到厂价与投标价差额为3400元/吨直接造成项目成本增大,现金流增量外流。如果没有套期,那么这个必然导致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现金流紧张,甚至贷款经营,最终业主方的未调差部分直接就造成项目亏损。就此项目分析,8月时业主执行的是铁总公布的调差价格4600元/吨,因为公布价是不考虑运距问题、资金短缺供应商不愿合作等诸多市场问题而制定的,要比2018年8月的到场价格低600元/吨。而且这个价差的调整由于各种原因,业主调整直到2019年的4月才落地。也就是说在2018年8月到2019年4月期间,项目对业主以1800元/吨结算钢材,但是以5200元/吨实际采购钢材,差额3400/吨需要项目自行垫资,需要施工单位集团承担资金利息费用。

  套期后,看涨期权合约使我们拥有以1800元/吨的价格在2018年8月执行购买钢材的权利,然后再以5200元/吨结算,那么期权合约的结算将使项目获取3400元/吨的收益。这一操作,一方面,抵消了实物到场价5200元/吨与投标价1800元/吨价差导致的3400元/吨暂时性亏损,以及最终避免业主未调差部分600元/吨的终期成本亏损,使最终调差部分3400/吨与1800/吨的差额1600元/吨直接成为项目盈利。另一方面,该操作直接在当期缓解了资金压力,项目不再处于垫资运行状态。刨除购买期权标准合约的价款,总体收益与现金流风险规避的效果明显,为项目经济附加值挖掘保驾护航。

  但是,套期的运用必须以物质集中采购为前提,施工企业集团才能根据材料整体的采购与用量,配设相应的标准合约套期。另外,集中采购的价格谈判可以更好地规避不必要的法律风险,进一步降低采购价格并提高供应商售后服务质量。

微信截图_20230704151859.png

  二、项目管理中的“五量对比”与经营创收

  项目材料价差风险得到了规避,剩下的就是量差问题了。而材料量差牵扯到项目整体工程量的核算和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下面将分析项目管理中的“五量对比”、经营创收对进一步挖掘项目经济附加值的作用。

  在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工程数量的管理是成本管控的源头。其实说起责任成本管理,不应仅仅理解为“节流”,对项目成本和不合理的开支控制,更重要的是责任成本资料的跟进与经济活动的分析,为项目的经营创效提供思路与依据,进一步拓宽二次甚至三次经营的方向。配合以项目保险索赔的运用,市场的大部分不利因素都可以得到对冲,“开源”作用明显。但这一切都要倚重于项目详细的“五量对比”基础工作的开展,以及对“五量”的分析。

  “五量”指的是“投标数量”“施工图数量”“责任预算数量”“二次分解数量”“实际完成数量”。下面通过“五量对比”对“开源”与“节流”两方面的作用做以分析:

  “五量”中的“投标数量”“施工图数量”,倾向于“开源”工作的开展。投标报价是业主提供的工程数量清单的报价,“投标数量”是项目初次经营的基础参数,是投标价格的重要依据,又是后期各项工作的基础数据。无论项目今后对业主计价结算,还是对劳务、机械分包方计价结算,都要以此为基准,在各个施工单位超工程量计价都是所不允许的。利用“投标数量”和“施工图数量”的对比分析,清理出工程虚量与量差,对量差进行精准分析,最大程度地挖掘项目效益,是项目二次经营主要手段与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工程项目多采用施工图精测招标,施工合同采用总价包干制度,虚量的可能性更小,量差的调整更多地要依靠打“组合拳”。对负变更与正变更的量差组合调整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总包干的费用,减少项目不必要工序,扩大富有经济值的工序。“投标数量”和“施工图数量”的比较分析就显得更加重要,台账管理的基础性资料将会伴随项目推进的整体。

  “五量”中的“责任预算数量”“二次分解数量”,倾向于“节流”工作的开展。“责任预算数量”是工程公司对项目部编制责任预算时采用的工程数量。“责任预算数量”是项目过程管控好坏的一个标尺,“二次分解量”是分解到责任中心的工程量,是项目考核兑现的标尺,也叫交底数量。“责任预算数量”“二次分解数量”是目标与执行的关系,是愿景与手段的关系。责任预算的完成要靠每一个责任中心二次分解内容和任务的完成,整体目标才能够实现。二次分解中的兑现考核、对节超考核中人员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罚是推动项目整体“节流”工作的动力源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改善项目“节流”原动力,是项目管理团队的必备技能。

  “五量”中的“实际完成数量”是“五量”中的纽带,无论“开源”还是“节流”都是围绕它在工作,它是结果,是“五量对比”的核心。做好前面的工作,这个结果一定不差。但是,这里还要谈一个修正指标,那就是保险索赔。保险索赔可以对抗“实际完成数量”中非正常损失和市场波动造成的风险损失。如果与项目二次、三次经营配合,还可以对冲由于市场不利因素造成的项目亏损。

  三、后“营改增”时代项目现金流来源的拓宽

  自2016年5月,建筑业进入“营改增”通道,经过多次调整以及全国“营改增”步伐的加快,伴随着《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的落地,建筑业进入后“营改增”时代。项目税务筹划思路的改变,以及成本、税负、资金协调考虑的大方向已经日渐清晰。

  “营改增”后,一方面,工程建设项目在边学习边筹划的过程中行进,开始较为重视进项税的取得,对合同谈判过程中也以工、料、机的询比价制度为先导,对税负降低较为关注。随着“营改增”的纵向推进,现在项目对于成本、税负、资金占用的综合考量越来越重视。举例说明,以上述项目为例,2017年8月中标后,大宗物资和劳务招投标陆续展开。项目对于税负较为关注,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中也多以一般纳税人为主,对材料发票多以当时17%的税率取得,劳务发票多以当时11%税率取得,考量询比价因素,以便取得更多的进项。截至2018年9月30日,随着项目不断推进,项目发现进项税额大额留抵,推高项目成本,占用项目流动资金。随即项目开始重新进行项目税务筹划,不仅要“便宜”,询比价制度也不能一刀卡死。项目也开始使用3%税率的材料、劳务,降低成本,释放留抵进项税,增加项目流动性。随着《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的落地,增量留抵税额可以返还,项目更加重视成本、资金和税负的统筹考虑。截至目前,项目税务筹划下的成本、资金运行得到了平衡,促使项目现金流良性循环,增量经济额凸显。

  另一方面,项目管理团队“重资金轻资产”管理观念的改变势在必行,释放不必要的资产现金流成为项目管理的标杆。资产是产生未来效益的未来费用,企业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就是创造效益的资产负债观念一定要在项目管理团队中树立。项目管理团队仅对资产购买时的内控极其重视,也就是对资金的支出环节极其重视,对资产购置后的周转并不重视的现状必须改变。以上述项目为例,2018年上半年的总体资产周转率为2,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项目的整体工序循环不畅,必然导致效益下降。年中时分,管理团队对总资产周转率中不同资产周转进行分析,减少不必要工序,疏通工序中的不合理方案;到下半年,整体周转率上升到2.4,经济附加值明细上升。工序的梳理在后“营改增”时代显得更加重要。

  四、结语

  随着“营改增”的改革落位,大数据技术的纵深发展,新时期工程项目管理怎样深挖经济附加值,提高项目效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对企业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海瑞,廖新义.国有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失败根源探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1(4):55-59.

  [2]杨春雪.国有企业期货套期保值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8):205-207.

  [3]刘红萍.国有企业套期保值风险规避问题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1(10):82.

  [4]秦倩.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收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6(27):112-113.

  [5]宋旭刚,骆晓.关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几点认识[J].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7):78.

  [6]张军思.经济附加值应用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0):2.

  [7]方思丰,王敏芳.营改增对建筑企业施工成本影响及纳税筹划对策[J].新商务周刊,2018,(4):4.

  [8]邬斌弢,周晓斌,肖锋,等.集中采购物资合同结算风险分析与对策[J].现代管理,2018,8(4):441-444.

  [9]刘放明.浅谈建筑施工物资的集中采购[J].城市建筑,2015(26):203,208.

  [10]姜长喜.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数字化用户,2018,24(48):212

  [11]余梅.营改增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影响与税收风险应对[J].财讯,2019(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