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异质性视角下平台生态的共生发展机制研究论文

2023-07-15 10:37:54 来源: 作者:liuhong
摘要:推动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的共生发展既是重要现实问题,也是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知识异质性理论视角,选取三个中小企业依托平台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案例,考察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共生发展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过大的知识异质性不利于双方形成共生关系,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高水平协同有助于弥合双方知识异质性,从而促进双方共生关系形成。本研究对推动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摘要:推动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的共生发展既是重要现实问题,也是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知识异质性理论视角,选取三个中小企业依托平台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案例,考察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共生发展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过大的知识异质性不利于双方形成共生关系,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高水平协同有助于弥合双方知识异质性,从而促进双方共生关系形成。本研究对推动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知识异质性;平台生态;共生发展
在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一批平台企业纷纷凭借其在数字技术或行业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为其生态参与者提供生产与运营数字化改造、产品与服务数字化创新、商业模式数字化重构等数字化转型服务,成为平台生态参与者学习数字化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来源。然而,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不一定能够带来双方的共生发展。一方面,平台生态参与者往往缺乏数字化知识积累容易对平台企业形成过度依赖;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差异,平台企业往往又难以找准平台生态参与者的数字化改造切入点,并提供合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从而加剧双方的知识异质性问题。鉴于此,如何弥合平台企业与平台生态参与者之间的知识异质性,促进平台企业与平台生态参与者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成为重要现实问题。本研究借鉴知识异质性理论视角,选取三个中小企业依托平台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案例,进一步考察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共生发展的形成机制。
一、平台企业与平台生态参与者之间的知识异质性
知识异质性是指知识主体间所拥有知识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合作双方在知识基础上和知识能力上的差异[1]。在具体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合作双方知识异质性主要体现在知识基础差异和组织行为差异两个方面[2]。在知识基础差异上,平台生态参与者知识累积更多是基于组织内部情境而产生的,对企业内部运营和行业情境有着更多的知识积累,而在数字化知识上存在积累不足问题。但是平台企业知识积累则更多地嵌入在外部的情境中,拥有数字化管理工具和实践等数字化专业知识积累,而不同行业生态参与者数字化认知及需求差异显著,平台企业由于行业差异对其生态参与者所在行业知识理解不深,难以提供完全适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3]。在组织行为差异上,平台企业致力于改变其生态参与者现状并利用新的技术与管理实践对其生产与经营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使其行为方式更符合整个平台生态的价值主张。而其生态参与者由于受组织惯性影响则更倾向于依照现有模式运行。在此情况下,平台企业主张的数字化改造方案和变革活动往往难以在其生态参与者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推进。因此,平台企业及其生态参与者要重视知识差异性,共同形成与具体情境匹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4]。
二、知识异质性对平台生态共生发展的影响
对于平台生态而言,知识异质性过大会降低平台企业与平台生态参与者之间知识活动的契合度[5]。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较大的知识差异性所形成的专业知识壁垒会阻碍双方的知识沟通与转移,降低一方对另一方知识的有效再利用率,从而导致双方合作成效不佳,即当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在合作过程中无法创造出预期价值,则会使得双方共生关系形成缺乏内生动力,甚至可能面临双方合作破裂或终止[6]。此外,平台企业与平台生态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往往具有非对称性[7]。平台企业拥有更多选择权,在与一个生态参与者合作失败之后,还可以选择其他众多生态参与者开展合作。而平台生态参与者则由于本身规模、实力、能力基础等限制,对平台企业会形成依赖关系[8]。尤其是在数字化转型项目过程中,平台生态参与者由于缺乏数字化知识积累,往往会依赖平台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从而不利于双方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发展关系。
三、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首先,案例研究最适合回答“怎么样”以及“为什么”类型的研究问题[8],本研究重点关注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共生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属于“怎么样”类型的研究问题。其次,多种案例研究更有可能使研究者收集到丰富的数据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3个浙江中小企业依托平台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案例。案例数据收集包括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收集。一手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对参与数字化转型项目的平台企业派驻团队、生态参与者企业参与项目的高层管理者(总经理、副总经理)及中层管理者(车间主任、质量管理部主管、运营主管等)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获得。二手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查阅企业网站、收集项目相关资料、查阅企业内部报告(生产数据、分析报告、规章制度)、行业报告等相关材料获得。
借鉴王小娟和万映红案例分析流程[9],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编码,并通过三角验证,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案例间对比分析和印证,并采用分析性归纳方法探索案例中的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知识异质性与双方共生发展的相关性与因果关系,进而提出研究命题。本研究所选取的3个案例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四、案例分析
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的知识异质性与共生关系。案例A中,FS与QD之间知识基础差异比较大,导致双方共生关系处于共生关系破裂;QD派驻的顾问由于缺乏对FS运营细节的了解而无法与FS企业管理者共同开发符合实际情境且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从而阻碍双方互惠共生关系的形成。而在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的知识异质性相对较小的案例B和C中,一方面JQ和TM派驻的顾问分别对YMD、SL所处的行业及工艺流程深入了解,另一方面YMD和SL相关项目负责人对所涉及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在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双方的沟通与解决方案开发更为顺畅,项目各项任务完成度好。据此可推测,当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缺乏对彼此所处行业知识、数字化知识的基本了解时,双方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知识交流,知识创造效率低下,不利于双方互惠共生关系的形成。同时,在案例A中,尽管QD派驻的顾问希望推动数字化转型项目进程,但是FS相关项目负责人尤其是董事长对项目的高度控制和保守态度使得项目领导小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等待方案报批上,影响了项目运营的进度,使得各项新的规章制度方案难以落地从而影响双方共生关系的形成。而在案例B和C中,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双方对于企业管理改进的态度都比较积极,并通过给予项目领导小组一定的决策权进一步推动项目进程。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1: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知识异质性是影响双方共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双方过大的知识异质性不利于双方形成共生关系。
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协同水平与共生关系。案例A中,FS相关项目负责人除了提供项目必需的基本信息以及组织项目要求的访谈活动之外,不主动为QD派驻的顾问提供其他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协同水平较低,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共生关系呈现破裂状态。而在案例B和C中,JQ和TM派驻的顾问通过驻场咨询、走访车间、与一线员工交流等方式对生态参与者企业的运营管理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有利于准确把握YMD、SL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生态参与者企业数字化改造的现实需求,并与分析企业现有管理体系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与需求相匹配的数字化改造解决方案。此外,JQ和TM派驻的顾问通过深度参与数字化项目问题诊断、项目实施方案起草与修订以及实施等环节可以及时收到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和员工对于数字化改造项目方案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迭代解决方案,从而缩短数字化转型项目方案和具体管理规程改进过程中反复修改的时间,推动数字化改造项目实施。据此,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的高水平协同有利于双方增进了解,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更精准地提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数字化转型项目进程并推动项目实施。从案例分析数据上来看,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协同水平较高的案例C中,通过TM派驻的顾问在数字化转型项目中对SL日常管理事务的不断了解和与管理者的磨合交流,弥补了知识异质性对共生关系形成的负面影响。据此可推测,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高水平协同可以增进双方知识交流与整合,从而缓解知识异质性对共生关系形成带来的负向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2: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协同水平是影响双方知识异质性的重要因素,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高水平协同有助于弥合双方知识异质性,从而促进双方共生关系形成。
五、结论及启示
本研究通过对3个平台生态参与者借力平台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性研究,把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的知识异质性、协同水平与共生关系系统化地联系起来,构建了新的概念框架,为平台生态参与者提供增强与平台企业协同能力,促进双方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过大的知识异质性不利于双方形成共生关系,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之间高水平协同有助于弥合双方知识异质性,从而促进双方共生关系形成。
本案例研究的结论具有以下启示:一是辩证认识平台企业对其生态参与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生态参与者企业管理者需要在数字化项目开始之初就对平台企业作用发挥有清楚的认识,避免单纯依赖平台企业数字化知识单向输出式的学习,积极主动全程深度参与。二是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数字化知识学习重要性。平台生态参与者企业管理者必须摒弃“一劳永逸”的观念,努力提高数字化知识水平,深化数字化转型认知。三是选择合作的平台企业时应将平台企业行业知识背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四是要积极提升平台企业与其生态参与者企业协同水平,营造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双方合作关系从单方面依赖迈向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参考文献
[1]Capaldo A,Lavie D,Petruzzelli A M.Knowledge Maturityand the Scientific Value of Innovations:The Roles of Knowledge Distance and Adop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7,43(2):503-533.
[2]Hu Q,Williams S,Mason R.Knowledge management in consultancy-involved process improvement projects:cases from Chinese SMEs,Production Planning&Control,2019,30(10-12):866-880.
[3]张新,徐瑶玉,马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2,38(01):92-102.
[4]池仁勇,梅小苗,阮鸿鹏.智能制造与中小企业组织变革如何匹配?[J].科学学研究,2020,38(7):1244-1250.
[5]于飞,肖成,张明伟,等.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对政府支持的影响机制——合法性的中介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9):90-99.
[6]陈威如,王节祥.依附式升级:平台生态系统中参与者的数字化转型战略[J].管理世界,2021(10):195-214.
[7]Khanagha S.,Ansari S.,Paroutis S.,Oviedo L.Mutualism and the dynamics of new platform creation:a study of Cisco and Fog Computing[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22,43(3):476-506.
[8]Yin R.Case study research.2018.London:Sage Publications.
[9]王小娟,万映红.客户知识管理过程对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基于协同能力视角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2):264-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