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及策略论文

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及策略论文

2

2025-11-01 16:10:4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通过对业财融合下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剖析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探讨行之有效的转型策略,旨在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精准的财务管理。

  [摘要]在业财融合视域下,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脉动并提升竞争力。数字化转型能够优化企业的决策支持能力,通过将业务与财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管理预测更加准确,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业财融合下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剖析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探讨行之有效的转型策略,旨在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精准的财务管理。


  [关键词]业财融合;财务数字化;转型


  0引言


  在业财融合视域下,企业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职能,而是需要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全面支持。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时间颗粒度大、业务细节不足、决策支持能力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方面,企业需要打破传统财务管理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使他们能够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以更好地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1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1.1重塑财务管理精度,驱动决策智能化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数字化转型对于增强财务管理精度至关重要。在以往的管理方式下,企业凭借定期报表难以实时准确地把握自身财务状况。而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种高精度的财务管理不仅为企业的日常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更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精准、及时的财务信息。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工具,企业可以深入挖掘财务数据中的潜在价值,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机遇,从而驱动决策过程向智能化方向迈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响应速度[1]。


  1.2深化业财融合程度,打造协同新生态


  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在于深化业务与财务的融合程度,打造企业内部的协同新生态。部分企业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业财两个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相关数据共享不足,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不高。而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业财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实现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实时共享。这种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协同运作,而且提高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和响应速度。在业财融合的新生态下,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快速调整业务策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

  1.3强化风险防控体系,筑牢企业安全网


  在复杂度较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传统的风险防控方式往往依赖人工监控和定期审计,难以实时、准确地识别风险点。企业通过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能够发挥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实时监测实际运营中的风险点,使风险识别与处理更为高效。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够增强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通过智能化的风险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快速响应风险事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并有效降低风险损失。


  2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2.1数据壁垒与整合困境


  在业财融合的推进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数据壁垒与整合的严峻挑战。业务与财务部门各自运维的信息系统,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数据标准与格式的差异构筑了难以逾越的鸿沟,不仅抬高了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与成本,导致数据在跨部门流转中失真、误解,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加之企业内部历史遗留的数据孤岛问题,数据间的互通性匮乏,进一步加剧了数据整合的难度,成为业财融合道路上的一大障碍[2]。


  2.2流程割裂与协同缺失


  传统管理模式下,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各行其是,形成了明显的“两张皮”现象。业务部门专注于业务目标的达成,而财务部门则侧重于财务数据的记录与报告,两者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这一割裂现象的存在,使财务人员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业务相关数据,无法为业务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财务支撑。同时,业务部门因缺乏财务视角,难以深刻理解财务决策的逻辑,影响了业务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业财融合亟须打破这一传统壁垒,优化流程协同机制,实现业务与财务的紧密衔接与相互赋能。


  2.3能力短板与数字化鸿沟


  业财融合对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实中,企业员工的能力现状与这些要求之间存在显著差距。部分财务人员仍固守于传统的核算与监督职能,缺乏数字化技能与业务洞察力,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同时,业务人员因财务知识的匮乏,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存在障碍,影响了业财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企业亟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的数字化能力与业务财务融合素养,跨越人才结构的数字化鸿沟[2]。

       2.4风险防控与应对不足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型财务风险,包括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系统瘫痪等。然而,部分企业尚未构建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风险应对机制缺失,导致在风险来临时束手无策。业财融合要求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提升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加强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共同筑起财务安全的坚固防线成为企业实际转型中的一大难点。

       3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3.1打造一体化数据基石,构建统一数据平台与标准体系


  首先,企业需要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估与整合,包括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统一接入一个中心化的数据平台上,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与管理。通过这一平台,各部门可以实时共享和访问所需数据,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其次,为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质量,企业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应当涵盖数据的命名、格式、编码、传输协议等各个方面,确保各部门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过程中遵循相同的规则。例如,对于客户数据,企业可以规定统一的客户编号规则、数据字段定义和更新频率,保障客户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最后,构建数据平台时,企业应当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此外,企业需要定期组织跨部门的数据治理会议,共同讨论和解决数据共享与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数据平台持续优化[3]。


  3.2重塑流程协同生态,优化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的无缝对接


  在业财融合过程中,优化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的协同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其一,企业应当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建立联合工作小组等形式,促进双方对彼此工作流程的理解。业务部门可以分享市场动态、客户需求等业务信息,帮助财务部门更好地了解业务背景;而财务部门可以提供成本控制、资金规划等财务建议,支持业务部门的决策制定。这种双向沟通有助于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一定协同效应。


  其二,企业应当共同设计并优化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在流程设计阶段,企业应充分考虑业务与财务的衔接点,确保流程的顺畅运行。例如,在销售流程中,企业可以引入自动化财务审核环节,当销售订单生成时,系统自动进行信用额度检查、价格审核等财务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处理效率。同时,财务流程应向业务前端延伸,如参与项目预算制定、合同评审等环节,确保财务规划与实际业务需求相匹配[4]。


  其三,企业可以引入流程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支持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的协同。例如,采用工作流管理系统自动化处理跨部门的审批流程,通过设定规则和条件,实现流程的自动流转和监控。同时,企业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助力下深入分析业财两个部门的相关数据,发现潜在的优化点和改进空间。在这些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流程执行效率和质量。通过持续优化和改进,企业可以建立起高效协同的业务与财务流程体系,为业财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3.3培育数字化人才梯队,提升人员能力与数字化素养


  首先,针对财务人员,企业需要重点开展数字化技能和业务理解能力的培训。随着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财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会计核算技能,还需要具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云计算操作等数字化技能。因此,企业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将行业专家等邀请到企业为财务人员培训,使财务人员在学习与交流中获得更大的提升,更为扎实地掌握数字化技能。同时,企业应鼓励财务人员深入了解业务流程,通过轮岗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增强对业务的理解和洞察能力,从而更好地将财务知识与业务实践相结合[5]。


  其次,针对业务人员,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知识和沟通能力的培训。业财融合要求业务人员能够与财务人员有效沟通,共同解决跨部门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为业务人员提供财务基础知识培训,帮助他们理解财务报表、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时,企业应注重培养业务人员的沟通能力,通过沟通技巧培训、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他们在跨部门沟通中的效率和效果。除针对性的培训外,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数字化素养与创新能力。

dda0857a0c73ee91e7f8560e45f09058.png

  3.4筑牢风险防控堤坝,建立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


  首先,企业应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的学习和分析,模型能够识别出异常数据模式,并实时发出预警信号。这些预警信号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如财务数据异常波动、业务流程中断、外部市场环境突变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预警阈值和指标,确保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企业需要制订详细的风险应对预案和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企业应提前制订应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流程。例如,对于数据泄露风险,企业应建立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并制订数据泄露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立即隔离受感染系统、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调查等步骤。对于资金流动异常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监控系统,设定资金流动阈值,一旦发现异常流动,立即启动资金冻结、调查等应对措施。


  最后,企业应加强风险防控意识的培养和应急演练。通过定期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警惕性。同时,企业需要定期组织跨部门的风险应急演练,通过组织员工模拟风险场景来考验其应对能力,并且以此作为调整应急预案的依据。在实际演练完成后,企业需要组织员工共同反思与总结,便于在真实风险发生时可以迅速、有效地进行防控和化解。例如,企业可以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或小组,负责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的建立、运行和维护。该部门或小组应与企业其他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同时,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力量,包括聘请风险管理顾问、购买风险管理软件等,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应对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部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门,在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积极推进财务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数字经济、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实际转型期间,企业面对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及人员能力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采取针对性策略,通过构建统一数据平台与标准体系、优化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的无缝对接、提升人员能力与数字化素养、建立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等,促进业财互联互通,实现财务管理的数字化、智慧化,充分发挥财务数据的价值,切实提升财务管理效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净烜.业财融合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24):147-149.


  [2]路沙.财务数字化转型应注重业财融合和价值创造[N].中国信息化周报,2024-10-14(019).


  [3]孙芳军,史裕波.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探究:基于财务共享中心视角[J].市场周刊,2024,37(23):78-82.


  [4]贺萍.业财融合理念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创新[J].市场周刊,2024,37(23):116-119.


  [5]魏璐.基于业财融合的数字化财务管理转型探索[J].上海企业,2024(8):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