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优化研究论文
2025-11-01 15:38:5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而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信息,教育经费投入在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中稳居第一大支出。
[摘要]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而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信息,教育经费投入在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中稳居第一大支出。有了稳定的教育经费“量”的投入,其使用的“质”尤为重要。对学校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学校项目支出管理,提高项目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增强责任意识和提高服务质量,助力学校发展。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现建设项目的科学管理。本文分析了学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并结合现阶段学校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为学校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
[关键词]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制度;评价方法
0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绩效评价作为衡量学校项目支出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学校项目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学校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绩效评价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绩效指标编制粗放单一、绩效评价方法比较落后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无法充分反映项目支出的绩效,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学校项目支出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学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
1.1进一步规范学校项目支出管理
绩效管理强调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包括项目设立时制定绩效目标、项目执行时监控绩效目标以及项目结束时评价绩效目标等多个方面。为此,学校必须做到:在项目设立之初,设定目标并明确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对比项目执行与绩效目标,发现管理漏洞和绩效目标偏差,如项目资金是否按规定范围使用、支出进度是否合理、预期绩效能否实现等,从而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纠正,如纠正资金使用范围、对进度慢的项目分析原因并制订加快推进的方案、对预期无法实现的绩效目标进行分析调整等;在项目结束时,对照期初制定的绩效目标,检查项目是否如期完成,是否达成既定目标等。因此,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有助于学校不断反思和优化项目支出管理,确保项目支出的合规性和合理性,防止资金被挪用、滥用,进一步提升项目支出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
1.2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配置效率
通过绩效评价,学校能够清晰了解项目资金的具体流向和实际使用效果,发现资金浪费或者低效使用的问题。基于这些信息,学校能够重新调整资金分配策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更具成效的项目中,从而避免资金的无谓流失和浪费[1]。根据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与整改,采取改进措施,并将其作为学校优化预算管理和编制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使资金配置更科学合理,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配置效率,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1.3增强责任意识和提高服务质量
绩效评价遵循“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对资金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约束,使资金使用者增强责任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全面监控资金的使用过程及使用结果,规范资金使用行为;通过对项目支出进行满意度调查等,可以及时发现师生等相关人员对校园建设的满意程度,从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项目支出管理质量,提高相关人员服务质量。
1.4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有助于学校建立起一套长效的发展机制,推动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绩效评价这一科学手段,学校能够全面、客观地审视每一个项目的执行情况和成效,及时发现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改进措施,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这一持续改进的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还能够激发学校的创新活力,增强学校的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这种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从而使其在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绩效评价的公开透明性也能够进一步增强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和认可,有效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形象。这种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也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和人才,推动学校发展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2学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
目前,部分学校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学校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操作规范[2]。缺乏绩效评价管理制度,使评价过程的各个环节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难以引起资金使用者的重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金使用偏离目标、忽略相关绩效资料的收集等问题,导致评价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不仅增加了评价的难度,还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2绩效评价指标编制粗放单一
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其中量化指标可以通过数据客观直接反映结果,而定性指标则难以用数据精确衡量。因此,为了便于评价,部分学校在编制绩效指标时简单粗放,以量化指标为主;也有部分学校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往往过于侧重经济效益这一单一维度,如项目的成本节约、收益增加等财务指标。项目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效益,还涉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3]。绩效评价指标编制粗放,导致其评价结果将无法全面反映项目的真实效果和价值,削弱了绩效评价的参考价值。
2.3绩效评价方法比较落后
在当前的绩效评价实践中,部分学校仍采用较为传统和落后的评价方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传统评价方法往往侧重于对静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忽视了项目动态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全面反映项目的真实情况。另外,部分学校缺乏先进的评价技术和工具支持,如数据分析软件、绩效评价模型等,使评价过程烦琐且效率低下,同时也限制了评价的深度和广度。
2.4部分绩效指标难以得到客观评价
绩效评价体系一般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学校作为特殊的资金使用单位,学生满意度是常见且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但却常常难以得到客观评价。首先,学生满意度调查一般会以问卷形式进行,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对同一问题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其次,问卷发放对象针对性不强,会使不相关的学生难以评价,使评价结果出现较大的随意性;在问卷收集过程中,学生可能不愿意配合、不完整反馈等,容易导致统计数据不完整;在反馈结果上,部分学生可能出现较主观的判断,如因为某件特殊事件的发生而全盘否定学校的建设,且心理上容易受同学影响等。这些特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调查效果。
3学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优化策略
3.1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的重要手段,学校应高度重视,强化绩效管理意识,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学校要对项目支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制定详细的绩效评价流程,从项目立项、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成果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要纳入评价的范畴,明确每个环节评价的主要内容,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深入性[4]。管理制度还应明确绩效评价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定期对绩效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规;明确监督和反馈机制,使评价结果能得到反馈和应用。通过建立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可以不断促进绩效评价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总之,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是学校提升绩效评价工作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关键举措。通过规范评价流程和职责、加强监督和反馈,为学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指导。
3.2多维度开展绩效评价
学校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秉持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原则,除了强调产出的数量指标,更应适当设置反映效益的定性指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经济效益是衡量项目支出是否达到成本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指标,主要关注项目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对比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项目所带来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来评估项目的经济合理性[5]。同时,绩效评价还可以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进行评价,密切关注项目对社会发展、人才培养以及教育公平等方面的贡献。学校还可以评估项目是否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否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等。另外,学校也可以关注环境效益方面的评价,通过环境效益的评价,学校可以了解项目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推动绿色教育和绿色校园的建设等。多维度绩效评价,可以避免评价的片面性,但需要学校具备全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以及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3.3创新绩效评价的方法
学校在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时,必须意识到创新绩效评价方法的重要性。随着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和项目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评价工作的需求。因此,学校要积极探索和采用创新的绩效评价方法,更科学、更全面地反映项目支出的实际效果和价值。学校可以引进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借助这些技术处理和分析海量的项目数据,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和规律,为绩效评价提供更加精准和可靠的数据依据[6]。同时,创新绩效评价方法还要注重评价过程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鼓励项目团队和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共同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增强项目团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另外,评价结果不仅要反映项目的实际效果和价值,还要为项目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因此,学校在创新绩效评价方法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确保评价结果能够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3.4优化绩效评价设计使其结果更客观
学校在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时,可以通过优化绩效评价设计使其结果更客观,使优质项目和成效得到充分展示。例如,在设计学生满意度问卷时,由于问卷对象是学生,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理解性会直接影响问卷调查的结果。首先,问卷设计要充分考虑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增加问卷的趣味性、可理解性,如电子问卷可以设置为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电子问卷也可以提高反馈信息的完整性;针对具体问题可以设置具体的背景图片,使学生充分理解该问题调查的内容。其次,准确定义问卷的调查对象,避免泛泛开展评价,如对宿舍的评价只针对住宿生、对某专业的评价只针对该专业的学生等,提高调查的针对性。最后,问卷应强调独立完成,客观公正,提高其客观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学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改进和优化措施,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学校要建立绩效评价的管理制度,明确绩效评价的流程,为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指导,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学校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有效弥补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不足。同时,通过开展多维度的绩效评价,可以进一步提高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保证学校更准确地掌握项目支出的实际情况和成效。
主要参考文献
[1]覃宏倩.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优化研究[J].商讯,2024(5):163-166.
[2]刘厚平.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优化路径探索[J].会计师,2022(15):156-158.
[3]林萍萍.地方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优化路径探析[J].商业会计,2022(12):91-93.
[4]黄妍君.民办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1):26-29.
[5]吴嗣翀.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会学习,2020(21):34-35.
[6]徐春芳,王国祥.地方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问题思考:以G省为例[J].当代会计,2020(2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