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赋能下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路径研究论文
2025-11-01 15:02:3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以信息化赋能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症下药,阐述了相应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公立医院全成本管理水平提供些许新的思路和启发。
[摘要]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公立医院为例,其成本管理正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但这一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仍需立足实际探索更优化的实施路径。基于此,本文以信息化赋能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症下药,阐述了相应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公立医院全成本管理水平提供些许新的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信息化;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态势、越发复杂的运营环境,亟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成本管理作为公立医院破局而出的关键一环,需予以高度重视,并结合实际持续优化,保证其执行高效有力。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信息化技术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有效整合医院内部资源,提高成本管理的透明度及科学性,以逐步达到精细化成本管理,同时,还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态势,为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概述
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即利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精准调配和优化各类资源,确保医院运营效益最大化。成本精细化管理与成本粗放式管理是相对而言的,后者注重从宏观层面出发,关注整体成本应用数据,而前者强调以微观层面为出发点,对各项费用进行精准核算与控制,进而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的成本管控[1]。换言之,成本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各类资源进行实时监控,讲求“精准滴水”,逐项评估各项服务成本,确保医院运营投入价值最大化;并落实细致管理,确保成本控制不留死角。就公立医院而言,成本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成本控制工具,更是其战略管理的延伸,由此便要求公立医院成本管理者具备远见卓识,能洞察医疗行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善于做出符合医院长远发展之决策。整体而言,成本精细化管理,既是对医疗资源的精细划分,又是现代医院管理理念的革新与升华,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2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现状
2.1成本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正所谓,“明令有索,制度有章,治之当使行”。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制度的滞后,会制约其精细化管理的实现与执行。但实际情况是,目前部分公立医院在成本控制方面虽有初步探索,但仍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为其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2]。在具体的表现之中,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往往局限于某些局部环节,缺乏对医院全流程的全方位覆盖,长此以往,许多环节存在管理真空的问题,这显然与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相悖。除此之外,部分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制定欠缺更多考虑,一般是仅按照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来进行的,鲜少基于公立医院本身的服务多样化、运营复杂化等特点,进行精准设计。实施此种“粗放式”的制度,难以精准调配各项资源,进而会造成支出浪费和低效成本管理;而且因为其未与实际运营紧密结合,所以即便部分公立医院已建立了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相应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也会大打折扣。
2.2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一专多能”是现代企业或机构聘用人才的重要参考,是保证各项工作稳定有序开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但从公立医院的发展实际来看,虽然其成本管理人员的数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其专业化和综合能力提升幅度非常小。当前,很多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初级阶段,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较为单一,且多数来自财务、后勤等传统部门,对医院内部运营的全面了解和对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掌握还远远不够。许多医院管理者在预算编制、成本分析、绩效评估等方面缺乏深入的培训与实践,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精准把握医院各项支出的真实需求[3]。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公立医院,其虽然拥有庞大的资金流动和复杂的管理结构,但因管理者对医院内各项资源流动的不熟悉,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多项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管理人员的“门外汉”状况,直接影响了成本管理的精准度,甚至在日常管理中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跨部门协作的效率低下,难以形成合力。
2.3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技术的滞后,是当前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另一关键问题。尽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但其整体信息化水平仍偏低,尤其是在成本管理领域,很多公立医院仍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4]。许多医院仅依赖基础的财务软件进行日常的核算和报表生成,缺乏针对医院自身特点的定制化信息系统。这导致医院难以对成本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实时监控,严重影响了决策的时效性与科学性。信息技术应用的不足,使医院的成本数据不仅存在滞后问题,还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各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导致各项成本的控制与优化难以得到全面的支持。医院往往只能依赖财务部门提供的定期报表,而无法获取实时数据进行动态调整,甚至部分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无法实现对资金流动的实时监控,这直接影响了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预警能力。
2.4公立医院缺乏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中,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也是一大短板。由于信息化建设不足,许多医院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导致其对成本波动的监控和预警能力较差。在面对外部政策调整、市场环境变化,以及医院内部运营异常时,管理层往往难以及时获得相关预警信息,导致决策滞后,无法迅速做出调整,进而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尤其对于公立医院来说,管理者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外部环境变化时,往往未能依赖科学的分析工具进行风险预测和管控。风险意识薄弱的医院,往往在未察觉的情况下,面临药品采购、设备故障、人员变动等多重潜在风险,而这些风险极易转化为成本上的巨大损失。
3信息化赋能下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路径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医疗保障的核心力量,其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与人民健康保障。当前,尽管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赋能下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已成为破解现有困局的有效路径。通过系统化、智能化的信息手段,公立医院可以精准把控各项资源,提升成本管理的效能,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为了推动这一进程,公立医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建立精细化管理框架
首先,公立医院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科学而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当前,许多医院在成本管理上存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5]。为此,医院应根据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重新审视并优化现有的成本核算体系。医院应加强成本的多维度划分,细化至每个科室、每项服务及每项资源,确保成本核算的精准性与全面性。此外,信息化平台能够将这些标准化流程实现自动化,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其次,公立医院应建立成本管控的全流程管理制度。从预算编制到执行监控,再到绩效评估,整个成本管理流程应形成环环相扣、相互制衡的管理链条。通过信息化系统,医院能够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偏差,确保成本控制的精确性与及时性。
最后,要切实构建成本优化机制。通过信息技术,公立医院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与趋势预测等手段,建立动态的成本调整机制,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
3.2提升人员综合能力,保证精细化管理执行
首先,医院要加强对成本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引导,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面。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大多依赖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积累,但在信息化时代,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技能,能够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工具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支持。医院应通过定期培训、外部学习与技术交流等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其在信息化系统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的素养。
其次,医院还应推动跨部门协作,打破信息壁垒,促使成本管理人员与各科室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信息化系统能够将财务数据、运营数据、临床数据等多方信息整合,让管理人员对医院运营有一个全面、实时的把握。跨部门的协作可使各部门在资源使用和成本控制上形成合力,确保医院各项资源的最大效益。
最后,为了提升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医院还应加强对管理层的战略性思维培养。信息化管理不仅是数据收集处理,更是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决策的过程。医院管理人员应学会将信息化工具与医院战略目标相结合,从全局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规划与资源配置,实现成本控制与医院长远发展的“双赢”。
3.3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首先,医院应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构建统一全面的数据管理系统。当前,许多公立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高效流通与共享。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医院应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将财务、医疗、后勤等各类数据整合到同一平台,确保各项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准确性[6]。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医院能够实现信息的即时获取与同步处理,提升决策的及时性与精确度。
其次,医院应通过信息化平台加强对成本的精确监控和数据分析。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医院可以对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成本波动趋势进行全面分析,识别成本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例如,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医院管理者可以直观地查看各科室、各部门的成本构成和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进行调整。此外,基于历史数据和预测模型,医院能够进行精准的预算编制和成本预测,避免因决策滞后导致的资源浪费。

最后,医院还应建立成本优化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医院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引入智能算法,对资源的使用进行智能优化。智能决策系统能够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模式识别,自动推荐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确保医院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成本管控能力。
3.4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首先,医院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成本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应用,医院可以实时监控各项成本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例如,在药品采购、设备运行等方面,信息化系统能够预警成本异常波动,帮助医院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防止风险积累和成本失控。
其次,医院应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制定多层次、多维度的风险管理框架。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医院从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监控。通过对不同风险类型的分级管理,医院能够在发生风险时快速作出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确保医院运营的稳健性。
最后,医院应加强全员的风险意识培训,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传递风险管理的信息与知识。全员参与的风险防范机制能够提高全体员工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减少人为失误与管理漏洞。同时,医院还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模拟演练,确保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赋能下的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既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医院运营效益、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在实践中,需切实关注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明确其成本管理制度有待健全、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等现实问题,以为成本精细化管理路径的制定提供思路,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建立精细化管理框架;提升人员综合能力,保证精细化管理执行;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仇善力,王俊茹.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4(14):70-72.
[2]莫斯惠,刘霞,王一茹,等.基于数字化背景的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路径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4(14):131-133.
[3]刘学红.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院成本控制优化研究[J].财会学习,2024(33):136-138.
[4]龙芳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4(25):98-100.
[5]张根萍.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问题研究[J].活力,2023,41(21):157-159.
[6]朱立萍.大数据时代医院加强精细化成本管理分析[J].财经界,2020(2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