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一核·三链·四构·五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2025-11-01 14:54:0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本文在分析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临的“新”机遇与“新”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一核·三链·四构·五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培养理论视野宽、专业水准高、应用技术硬与创新意识强的拔尖创新人才打开思路,回应新时代区域性产业发展需求。
[摘要]在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为谁培养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已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符合专业认证标准、自主构建定位合适且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改进与优化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步骤、有层次、有目标的育人体系实践新范式,为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企业培养出专业知识与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无时差”匹配,是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临的“新”机遇与“新”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一核·三链·四构·五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培养理论视野宽、专业水准高、应用技术硬与创新意识强的拔尖创新人才打开思路,回应新时代区域性产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立德树人;“一核·三链·四构·五式”;人才培养体系
0引言
2018—2022年间,教育部高教司与中央先后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对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革新与升级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才培养带来了新变化,应用型本科专业必须持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新时代区域性发展对专业化、应用型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1]。笔者以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为例,从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临的“新”机遇与“新”要求出发,对“一核·三链·四构·五式”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构建与探索。
1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新”机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应用型本科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应用型本科必须立足于全球视野,顺应新时代的新现象、新问题、新变化,积极把握“新”机遇,做好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促使人才培养从学科导向走向产出导向,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培养,并从质量监控走向持续改进。
1.1应用型本科专业服务经济社会职能强化
新时代社会与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是应用型本科育人活动的方向,需要构建课程、能力、任务与岗位一体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内外部需求的有机对接[2]。以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为例,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持续攀升,我国居民对家政服务产生了大量需求,推动了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家政服务行业面临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境地。主要体现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层次、高素质、强技能的家政服务人才供给与家政服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差甚远,无法实现相关人才与市场需求的“无时差”匹配[2]。在战略层面,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要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实现高位就业目标为导向,以能否实现家政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为依据,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紧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方式等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强化自身服务新时代家政经济领域的社会职能。

1.2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路径寻求突破创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高素质人才既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兼具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应用。因此,高素质人才培养是一项重要命题,也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求应用型本科持续探寻专业育人的新增长点,优化与升级专业发展路径[3]。对此,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可以基于“本科”定位,对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造、优化与升级,解决“双师”型师资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缩短育人质量与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的差距,走专业特色发展路径,做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题。
1.3应用型本科专业育人内涵获得深度丰富
相较于传统人才培养,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涉及教育、经济、政策等多维度领域,强调运用多元化人才培养策略,构建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框架,以助力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应用型本科可以将价值培养、开放理念、跨界融合、实践训练引入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知识传播与学习过程之中。在此外力的作用下,作为应用型文科专业的家政学可以致力于探索应用型课程建设,厘清“素质与技能相融合”“教书与育人相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相融合”的主线,通过学科专业交融、各方协同打造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从整体上提升学生职业胜任素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新时代家政学专业的发展开辟新方向,为创新“德技并修”路径找到新思路,不断丰富专业育人内涵[3]。
2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新”要求
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教育与产业紧密联动,为学生搭建由校园向职场平滑过渡的“桥梁”,协作培养市场紧缺人才,达到提升国家整体人才竞争力的目的[4]。家政学是以家庭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为中心,面向现代社会生活质量提升对专业化、职业化服务人才供给的需求,适应家庭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等民生福祉事业发展趋势,在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支撑下,研究人和生活环境互动机制的科学。随着新时代家政产业的日新月异,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迎来了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要求。
2.1着力培养“三型”人才,助力家政业态发展
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家政服务人才为使命,以具体的实践环节为依据,结合助力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确保专业课程内容、过程与效果在最大程度上贴近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应用型本科家政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着力培养能够服务专业领域、行业一线、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型”家政服务人才,保证其具备扎实的家政服务理论知识、过硬的家政服务技能,兼具职业素养、组织管理与创新能力等,助力家政服务产业新业态可持续发展。
2.2教学体现“务实”特色,关注产品有效输出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依据区域家政服务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定位,盯紧“热门”产业和专门技术,积极求变,突出专业育人的时效性,使人才切实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5]。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培养组织过程以及培养效果等。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务实”,实现结果输出,即培养对象的学习预期是培养家政“三型”人才,关注培养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人才需求的适应度,强调培养组织过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度,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等。
2.3探索形成“双创”机制,落实创新创业宗旨
新时代人才培养突出的是教育与新技术变革、社会实践的融合,强调人才培养范式创新。多维创新与社会需求应用转化应是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育人的重心[6]。对此,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需要以实用价值为取向,以服务学生发展与社会现实需要为主要教学指向,探索“双创”育人机制,为学生搭建关注现实选题、锻炼动手能力、提升市场意识的平台。比如,借助长期与短期、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认知与实训等不同阶段形式,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外,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了解与学习家政服务行业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智慧生产工具、新型服务方式与产业组织等,获得知识、能力、素质分层阶段性高质量发展,为培养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三型”人才奠定基础。
3应用型本科专业“一核·三链·四构·五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定位和新时代社会行业人才需求决定了其重构与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当前,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面临人才培养内容体系架构不足、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滞后、人才培养评价形式单一等困境[7]。为破解这一难题,笔者结合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育人实践,依托新文科育人的核心内涵,依据家政学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应用型家政学专业教学实践,经过探索、实践、优化与重组,提炼出了“一核·三链·四构·五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路径,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有机衔接协调发展,教师按照“目标解构→内容架构→方式重构→评价范式建构”四个部分进行家政人才培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式专业主课堂、实训式多彩二课堂、引导式网络云课堂、体验式社会大课堂以及竞赛式双创新课堂的“五式”联动,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系统推进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与创新,体现家政人才培养与新时代家政人才要求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3.1“一核”落地,聚力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应用型家政学专业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聚焦点”。应用型家政学专业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家政学专业学生成长成才,以德为先、以生为本,以“学思践悟行”为立足点,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融入实践教学的各环节,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8]。因此,在家政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家政学专业教师可以践行文科教育与课程思政双轨并行的理念,融合挖掘专业课程、活页教材与线上精品课程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炼新时代家政服务行业与产业中蕴含的思政要素,主动对本专业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要素进行“三足鼎立”的系统架构,使人才培养的主体、载体与导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人才培养观念、目标、行动与结果整体协同的良性循环中,肩负好家政学立德树人的重任。

3.2“三链”一体,产学研融合育人
当前,我国家政服务产业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与品质化的转型升级关键期,亟须高校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落实“新文科”建设,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培养大量“三型”家政学人才作为资源支撑[9]。基于此,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教师可以依托产学研融合育人模式,基于“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关联机制,探索建立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协同发展、“人才链+创新链”双链衔接。例如,一方面,可以基于校企育人探索“产业链+人才链”确定“双师”共育人才培养方案,借助多元化校内校外实践育人基地,实现专业育人过程与家政服务实践操作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在校企双场景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为“毕业+就业”无缝对接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搭建“人才链+创新链”双链衔接的家政学专业岗课赛证融合体系,以家政服务行业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通过行、政、企、校联手,构建“课堂即岗位、教师即师父、教材即手册”的家政学专业产学研融合育人新范式[10]。
3.3“四构”要素,建设专业竞争力
新时代人才培养视域下,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教师要全面审视人才培养的各环节要素,立足专业定位、课程特色与教学实际,整体解构人才培养目标、架构人次等培养内容、重构人才培养方式、建构人才培养评价范式,构建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11]。首先,坚持成果导向、服务专业以及实用性原则,紧扣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结合课程育人实际,解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基本能力(强化通识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关键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重视职业能力)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突出家政学专业教学赋能家政服务职业发展的效能。其次,以新文科“跨界融合”要求为引领,对家政学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优化与架构。比如,通过专业课程跨界、学科跨界、科教跨界、产教融合、赛教融合等途径,建立专业课程融通的家政学专业基础课平台,开设专业特色课程,推出融入新知教育、思政内容、技能训练等的通识选修课,设置家政服务“商业环境模拟与市场经营仿真实训”“创新与创业实践”“智慧家政工具实训”等实践类课程,并组织学科竞赛、课题研究与创新创业教育等,以此淡化专业课程界限,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空间,呈现通用与个性并举的教学内容。同时,运用多元化的现代数字化教育手段和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法,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理实一体等形式,重构家政学专业的育人方式,打造出一批“教学做合一”的数智技术与传统育人形式融合的金课平台,突出辅助教学与自主学习并行[12]。此外,建构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如综合利用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增值评价等多样化手段,多渠道采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反馈信息,对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育人成效等进行评估,并运用智慧教育平台工具分析和整理数据,从目标达成度、内容适应度、方式有效度等层面入手,提供优化与规划人才培养的依据。
3.4“五式”联动,打通“最后一公里”
构建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就要善用多样化课堂教学,依托校内外、线上线下课堂阵地创新人才培养组织过程[13]。第一,可以打造互动式专业主课堂,实施师生教、学、赛、练、演、评一体的互动育人,增强家政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第二,可以设置实训式多彩二课堂,依托家政学专业实习实训“双基地”,拓展人才培养路径;第三,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引导式网络云课堂,使学生能够利用在线平台的优质课程资源、技能展示视频、项目库、案例素材等,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延伸学习,获取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第四,可以善用体验式社会大课堂,积极对接地方各级各类家政服务实践基地,如智慧家政企业、校企合作企业等,为学生开展家政服务实践活动提供活动载体与实践空间;第五,可以通过竞赛式双创新课堂,充分挖掘家政学专业的优势,专业与区域内的家政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吸引科研经费与奖教金,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实践条件。通过“五式”课堂联动,回答好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叩问[1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与升级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新导向及新抓手,并为其紧跟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和社会人才需求建立了新标准。在此背景下,高校应用型本科家政学专业教师应紧密围绕家政学专业建设与育人内涵,提升服务社会经济的职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强化产学研育人活力,以育人要素重组提高专业竞争力,以多样化课堂联动打通职业性、跨界性与融合性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地从不同层面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培养能够服务专业领域、行业一线、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型”家政服务人才,推动区域家政服务产业提质扩容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质量强国建设助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菊梅.地方高校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
[2]胡五生.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5(5):27-28,31.
[3]毛月秋.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投资实务教学重构与创新研究:基于“专创融合”的角度[J].经济师,2022(4):215-216.
[4]欧金波.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3.
[5]肖强,展慧,魏薇,等.我国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基于七所高校方案的文本分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3,36(3):74-80.
[6]韦冰,庞湘萍,韦欢文,等.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质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4):105-109,131.
[7]仇漫漫,吴伟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22):49-51,61
[8]李荣莲.家政学人才培养模式述评:以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9(20):5-6.
[9]林小琦.智能制造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3.
[10]柳山,刘子国,陶敏,等.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习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4,40(5):76-82.
[11]段春莉.智能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生态构建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28):134-136.
[12]马玲,王娜.应用型本科院校家政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以C学院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4):175-178.
[13]邓玉梅,张纯,邓洁,等.专业认证视域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5,24(3):143-146.
[14]王敏.依托学科竞赛驱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