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论文

1

2025-10-08 00:48:3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固定资产管理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保障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对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但实践中却存在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性不足,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完善,以及资产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固定资产管理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保障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对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但实践中却存在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性不足,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完善,以及资产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对此,建议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建设,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体系,以及强化资产使用监督等策略来加以完善,进而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产盘点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作为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管理难度较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益,也造成了国有资产潜在的流失风险。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寻有效的管理策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性不足


  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畴内,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性欠缺呈现出多方面问题。其一,制度更新滞后,未能紧跟国家财政政策、资产管理法规的动态变化并及时调整,导致部分管理要求与现行规定相悖,单位在实际操作中无合规指引,易陷入管理误区。其二,制度内容笼统,对固定资产从购置、验收、使用到报废处置等关键环节,仅做粗略规定,缺乏细化流程与标准,如验收环节未明确验收人员资质、验收内容详细清单,使得执行过程随意性大,难以保障资产质量与合规性。其三,职责界定模糊,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中,未清晰划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无人担责。例如,在资产维修申报环节,不清楚应由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还是后勤部门主导,造成维修延误,影响资产正常使用[1]。


  (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作为资产管控的基础环节,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其一,资产登记信息缺失,部分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后,未及时将资产的详细规格、型号、购置日期等关键信息录入台账,致使资产底数不清。


  其二,台账分类不科学,未能按照合理的标准,如资产用途、资产类别等进行科学分类,导致查找特定资产时犹如大海捞针,耗时费力。其三,资产变更记录滞后,当固定资产发生维修、改造、调拨等情况时,台账不能同步更新,新的资产状态无法得到准确反映。其四,台账数据不准确,存在录入错误或随意修改数据的现象,使得台账数据与实际资产状况严重背离,失去参考价值。其五,多部门资产台账未统一,不同科室或部门各自为政,记录方式和标准不一,难以汇总形成单位完整准确的资产总账。其六,缺乏动态管理机制,台账仅停留在初始登记层面,无法实时跟踪资产的使用频率、损耗情况等动态信息,无法为资产的后续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三)资产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缺乏有效监督衍生出一系列突出问题。其一,资产领用流程不规范,存在未办理正规领用手续就将固定资产带出单位使用的情况,资产去向难以追踪,责任主体模糊不清。其二,使用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对所使用资产不爱护,随意丢弃、磕碰损坏资产,缩短资产使用寿命,却未受到相应约束[2]。其三,资产使用记录空缺,没有建立完善的使用日志,无法得知资产何时、被何人、用于何种用途,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追溯根源。其四,跨部门调配无监管,资产在不同部门间调配时,缺乏统一调配部门的监督,调配随意性大,导致有的部门资产闲置,有的部门急需却调配不畅。其五,私自挪用现象频发,部分人员未经许可,擅自将办公用固定资产挪作私人用途,如将单位相机、电脑带回家中长期使用,严重违背资产使用规定。


  (四)资产盘点工作流于形式


  其一,盘点人员专业性不足,常由非专业财务或资产管理岗位人员临时拼凑而成,他们缺乏必要的资产清查知识与技能,难以精准识别资产细节差异,易出现错盘、漏盘现象。其二,盘点流程混乱,没有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指引,从前期准备、实地清查到数据核对,各环节衔接无序,降低盘点效率与准确性[3]。其三,盘点方法落后,大多依赖人工手动清点、纸质记录,面对海量资产,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时间,且极易因人为疏忽导致数据偏差,无法适应现代资产管理需求。


  (五)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不足


  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一,系统购置后未充分启用,部分单位虽花费资金引入先进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仅将其当作简单的电子台账,诸多深层次功能,如智能预警、数据分析、挖掘等闲置不用,造成资源浪费。其二,信息录入不全面,录入人员仅上传部分资产基本信息,对于资产的维修历史、配件更换、运行状态监测数据等未能完整录入,使系统无法提供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精准信息。其三,系统兼容性差,与单位已有的财务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无法有效对接,形成信息孤岛,数据传输受阻,导致各部门间不能实时共享资产信息,协同管理困难。

3f0f206b1a12ba7ad0e9629168b6ec4a.png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建设


  首先,建立动态制度更新机制。安排专人密切关注国家财政政策、资产管理法规动态,定期收集、整理最新信息,结合单位实际,每年至少对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审查与修订,确保制度与上位法及政策导向始终保持一致。其次,细化制度内容流程。对固定资产各环节管理流程进行深度拆解,如在购置环节明确采购标准、供应商筛选流程。同时,验收环节制定详细的验收清单,涵盖资产规格、性能参数、质量合格证明核查等,并规定专业验收人员资质要求。最后,明晰职责分工体系。绘制详细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图,以图表形式清晰界定各部门、各岗位在资产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中的职责,实行责任到岗到人。例如,规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日常保管与问题反馈,资产管理部门统筹调配与监管,财务部门负责账务处理,出现问题可精准追责。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第一,规范资产登记流程,设立专门的资产登记岗位,要求购置资产后,工作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依据资产附带的详细说明书、发票等资料,准确录入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日期、生产厂家以及价格等全方位信息,确保资产初始信息完整无误。第二,优化台账分类标准,参考国家统一的固定资产分类编码,结合单位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细则。如按照资产的功能用途分为办公设备、专用仪器、交通工具等大类,再在各大类下细分小类,便于精准检索与管理。第三,建立实时变更登记机制,资产一旦出现维修、改造、调拨等变动情况,资产使用部门需第一时间向资产管理部门提交详细的变更申请,说明变更原因、内容及时间,资产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立即安排专人在台账中同步更新,如实反映资产最新状态。


  (三)强化资产使用监督


  其一,严格规范领用流程,设计专门的资产领用申请表,要求领用人员详细填写领用资产的名称、数量、预计使用时间、用途说明以及个人签字承诺,经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批,再由资产管理部门核实无误后,发放资产并留存领用记录,确保资产去向明晰。其二,加强使用责任教育,定期组织资产使用人员培训,通过案例展示、法规讲解等方式,强化其爱护资产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深知随意损坏资产不仅影响工作开展,还可能面临相应处罚,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其三,建立资产使用日志制度,为每一项固定资产配备专门的使用日志本或在信息化系统中开辟使用记录模块,要求使用人员每次使用前后如实记录资产的开启时间、关闭时间、使用时长、操作内容以及是否出现异常等信息,以便随时追溯资产使用轨迹。其四,强化跨部门调配监管,设立独立的资产调配协调中心,负责统筹单位内资产的跨部门调配工作。当有调配需求时,需求部门提交调配申请,说明调配原因、所需资产详细信息及预期使用时长,经调配协调中心评估审核,综合考虑各部门资产闲置情况后,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调配,并全程跟踪调配后的资产使用状况,确保调配合理高效。其五,严肃查处私自挪用行为,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力度,成立巡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部门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抽查,一旦发现私自挪用资产的行为,立即责令限期归还,并依据单位规章制度对挪用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追究所在部门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形成有力震慑。


  (四)加强资产盘点工作


  第一,组建专业的盘点团队,选拔具备财务知识、资产管理经验以及熟悉资产实物特性的人员,组成固定的盘点小组,并在盘点前组织集中培训,让成员熟悉最新盘点流程、方法及各类资产辨别要点,提高盘点准确性。第二,优化盘点流程规范,绘制详细的盘点操作流程图,从盘点前的资料准备,如收集资产台账、合同、维修记录等,到实地清查中的资产核对、标记异常,再到盘点后的数据分析、报告撰写,明确各环节衔接顺序与责任人,保障盘点高效有序[4]。第三,引入先进的盘点技术手段,摒弃纯人工清点方式,配备扫码枪、RFID标签读写器等设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产快速识别、自动计数,同时结合资产定位系统,精准定位资产存放位置,大幅提升盘点效率与精准度,降低人为误差。第四,强化盘点结果处理机制,对盘点发现的账实不符问题,建立专项问题台账,详细记录差异资产信息、差异原因初步分析,责成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定期复查,直至问题彻底解决,防止问题反复出现。第五,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设立独立的监督岗位或由内部审计部门全程监督资产盘点工作,监督人员在盘点各阶段随机抽查盘点质量,审核盘点报告真实性,对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行为严肃问责,确保盘点结果真实可靠。


  (五)加强对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


  第一,深度挖掘系统功能,组织专项研讨学习活动,让涉及资产管理的各部门人员充分了解系统具备的智能预警、数据分析挖掘、决策支持等高级功能,结合单位资产管理需求制订功能启用计划,切实发挥系统最大价值。第二,确保信息全面录入,设计详细的资产信息录入模板,涵盖资产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明确录入责任人与时间节点,要求录入人员不仅录入基本信息,还要将资产维修、保养、配件更换、运行状态监测等详细资料及时录入,保证系统数据完整性,为精准管理提供依据[5]。第三,提升系统兼容性,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或与软件供应商合作,开发系统接口,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确保数据实时共享,各部门协同作业顺畅。第四,培养专业维护人员,选拔有技术潜力的员工参加系统维护培训课程,学习系统故障排查、日常优化升级等技术,打造内部技术支持团队,以便在系统出现问题时能迅速响应、自主解决,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第五,强化操作人员培训,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制订针对性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拟操作演练等多种方式,让操作人员熟练掌握系统各项功能操作,熟悉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减少误操作,提升工作效率与数据准确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而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体系的完善,资产使用监督的强化,以及资产盘点工作的优化等,单位能够有效解决现存的诸多问题,为单位持续稳定发展筑牢根基。未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技术持续革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将面临更多挑战,为此需持续关注政策法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合规运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翟雪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新路径分析[J].活力,2025,43(1):136-138.


  [2]张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务探讨[J].财经界,2024(35):42-44.


  [3]吴雨蔓.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浅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4(33):125-127.


  [4]李传溥,李文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24,34(20):18-20.


  [5]杜阳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J].财讯,2024(20):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