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新经济增长视角下草原经济的绿色化与数字化“双化协同”论文

新经济增长视角下草原经济的绿色化与数字化“双化协同”论文

2

2025-10-06 12:05:0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立足我国草原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通过分析我国草原经济的数字化、绿色化和开放型发展现状,指出草原地区虽然依托数字技术推动了传统农牧业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发展,但是草原经济的“双化协同”仍面临基础设施滞后、技术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带来的挑战。

  摘要:加快草原经济数字化与绿色化“双化协同”是促进草原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立足我国草原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通过分析我国草原经济的数字化、绿色化和开放型发展现状,指出草原地区虽然依托数字技术推动了传统农牧业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发展,但是草原经济的“双化协同”仍面临基础设施滞后、技术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带来的挑战。为此,文章创新性融合“梅特卡夫法则”“情境学习理论”“生态竞争优势理论”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旨在为草原经济探索一条“数字赋能绿色、绿色牵引创新”的协同路径,最终实现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经济增长动态平衡的双赢格局,为我国边疆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范式。


  关键词:草原经济;数字化;绿色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立足于我国“双碳”的承诺目标,党*央、国*院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要“深入推进绿色智慧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双化协同”战略的提出明确了数字化与绿色化在我国相互支撑、互相促进的协同关系和重要作用。在战略的指引下,中央网信办联合多个部门于2024年8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要求推动数字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国家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方向,也为各地方区域经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经济单元,草原经济在绿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草原经济是指草原地区依托草地资源、牧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所形成的经济体系。我国的草原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生态屏障。然而,长期以来,这些区域依赖牧业、农耕等初级产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较大,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同时,草原经济发展受到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其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1]。因此,面对这些挑战,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成了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关键路径,是推动草原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既关注数字化如何赋能草原绿色化发展,也要充分发挥绿色化对草原数字化的牵引带动作用。


  一、草原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草原经济的数字化发展现状


  草原经济的数字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农牧业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中。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草原地区在生产管理、市场销售、资源监控等方面都开始逐步应用数字化手段。例如,在智能牧业方面,新疆部分牧区使用了牲畜耳标芯片技术,实时监测牲畜的健康和活动情况,减少了疫病发生的概率并提高了管理效率[2]。在智能农业方面,蒙清农业与京东合作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杂粮品类的智能农场,利用智能灌溉和农机调度系统实现在干旱草原地区的精准灌溉和施肥,提升了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3]。

001cff8eea9806282d2353c4fc38ee27.png

  尽管这些草原地区的数字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草原经济数字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内蒙古、新疆等地由于地域辽阔,因此存在数字化进程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偏远牧区网络覆盖不足,5G和宽带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高技术含量的岗位难以实现本地化,导致技术应用的可持续性受到限制。例如,在南疆阿克苏地区,当地农业部门引入无人机用于精准农药喷洒和病虫害监控。然而,大多数农民只接受了短期培训,无法完全掌握无人机的维护与故障排除,导致这些设备的应用范围和频率都受到限制。


  (二)草原经济的绿色化发展现状


  草原经济的绿色化发展是草原地区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重要路径。内蒙古通过禁牧、休牧和轮牧政策,让草原生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数据,连续三年全区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稳定在45%,草原退化趋势得到一定遏制。并在2023年实现风电光伏产业的快速增长,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新疆将滴灌这项节水农业技术推广至80%的棉花种植区,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库尔勒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通过种植梭梭林,成功遏制了沙漠的进一步扩展,在沙漠化防治上取得了积极成效。


  这些措施在推动草原地区绿色化进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首先,尽管草原地区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但由于输电网络不完善,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电力无法有效并网,风电消纳率仅为85%,导致大量电力资源被浪费,并影响了绿色能源项目的经济效益。其次,绿色农牧业项目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草原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一些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持续推进。特别是在牧区,当地政府提供的生态补偿虽然帮助部分牧民减少了放牧强度,但由于资金有限,许多牧民没有足够的经济激励继续减少放牧,草原生态恢复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这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输电网络建设、资金支持以及政策调控,以确保草原地区绿色化发展能够稳步推进并取得长期成效。


  (三)草原经济的开放型发展现状


  草原经济的开放型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在跨境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内蒙古、新疆等草原地区凭借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的地理优势,逐渐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中欧班列的开通为草原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跨境贸易与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频繁[4]。内蒙古的煤炭、木材、乳制品以及新疆的棉花、果品等通过中欧班列可以更加便捷地进入国际市场。因此,草原经济逐渐从封闭转向开放,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牧业和资源型经济,而是通过参与全球供应链,推动了资源型经济向外部市场的输出,提升了经济的多元化和抗风险能力。


  尽管草原地区的跨境贸易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一些挑战和问题限制了进一步发展。首先,基础设施滞后是限制草原经济开放型发展的关键瓶颈。尽管跨境物流通道有所扩展,但公路、铁路通道数量不足,导致货物积压和滞后,造成草原地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不够顺畅。其次,产业结构单一限制了产品的多样性和竞争力。草原地区主要依赖资源型产业和初级农牧产品的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不够多元,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最后,技术和人才的短缺也对草原经济的开放型发展构成制约。许多高端制造、技术密集型产业尚未在草原地区形成规模,外资和国际合作项目也难以有效吸引和落地。


  二、草原经济未来发展的建议和趋势


  (一)构建广泛性与智能化的数字型草原


  要推动草原经济的全面数字化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基于梅特卡夫法则的高效数字网络,通过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连接农业、牧业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草原城市新发展格局[5]。首先,需要大力推进5G网络和宽带的覆盖,解决偏远牧区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确保每一个农牧民设备都能接入数字网络,让整体网络的价值呈现指数级增长,实现系统的效益最大化。其次,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上,智慧农牧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智慧农牧技术,可以对草原地区牛羊的饲料使用情况、饮水情况和健康状况实时监测和管理,优化农牧生产,形成一个数据驱动的高效供应链系统。最后,人才培养也是关键,草原地区应加大本地化数字人才的培训与引进,推动农牧民掌握先进技术,提高技术的长期应用性。最终,随着数字技术在草原经济中的深入应用,将实现从生产管理到市场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

10f8c49470e1cbe9cfc8cd146b13e0e7.png

  (二)构建可持续与高效化的绿色型草原


  构建绿色草原经济,要以情境学习理论中的“服务绿色场景”为理论支撑,即将绿色理念与实际的生产和消费场景相结合[6]。首先,针对输电网络建设滞后的问题,草原地区应优先加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完善输电网络,提升风电和太阳能的并网能力,确保电力资源不再浪费。通过引入智能电网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的高效调度和消纳,推动草原地区的绿色能源更好融入全国能源体系。其次,为解决绿色牧业和生态恢复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和社会资本应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确保绿色牧业和生态恢复项目的可持续推进[7]。最后,为了提升能源效率,减少设施浪费,草原地区可以将绿色理念嵌入生产过程,进行生产线的优化与工业再造,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线实现柔性制造。例如,一些钢铁企业可以引入高效的电炉炼钢技术和废气回收系统,减少了钢铁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并将废气用于热能回收,供工厂内的设备运转或为周边社区供暖,实现绿色工业再造。


  (三)构建多元化、创新驱动的开放型草原


  解决和完善草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要以生态竞争优势理论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开放型经济生态[8]。草原地区过去依赖资源独占作为竞争优势,但在当前的开放经济环境下,这种优势难以维持。因此,新的竞争优势应集中在如何创新型地通过精细化的资源管理和产业升级打造生态竞争优势。首先,优化道路基础设施,草原地区应通过加大对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特别是通过扩展中欧班列的运输能力,提升物流效率,减少货物积压和滞后,使其更加顺畅地连接全球市场,为草原经济带来新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点[9]。其次,草原经济应致力于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特别是将棉花、大豆等农牧产品和煤炭等资源型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创新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使其进入国际高端市场。最后,草原经济可以在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产业资源优势,打造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和创新平台,推动从资源开发到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优化。这种多层次、多链融合的开放生态不仅能够提升草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还能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三、结语


  在“双碳”目标与数字中国战略的双重驱动下,草原经济的绿色化与数字化“双化协同”不仅是破解生态脆弱性与经济滞后性矛盾的关键路径,更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草原经济在数字化、绿色化及开放型发展中的实践与挑战,揭示了基础设施薄弱、技术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瓶颈对“双化协同”的制约。基于“梅特卡夫法则”“情境学习理论”“生态竞争优势理论”提出构建数字型、绿色型、开放型草原经济的系统性方案,激活草原经济的全链条数字化潜力与生态潜力。未来,草原地区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技术创新与多元合作,在数字基建、清洁能源并网、跨境产业链等领域持续突破,使“双化协同”真正成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共生纽带。唯有如此,草原经济方能从传统粗放模式跃迁至智慧绿色范式,为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北方经验,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深度融合与长效共赢。

参考文献


  [1]靳玉平.浅论草原生态建设与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23,19(8):140-144.


  [2]江惠,王明利,励汀郁,等.新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状、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3,42(5):42-52.


  [3]高志辉,黄荟婕,张心灵.龙头企业主导的农业产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演化机理研究——以蒙清农业为例[J].会计之友,2023(14):135-141.


  [4]曲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欧班列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6):108-116.


  [5]王智新,王辰筱,朱文卿,等.新发展格局下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来自我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统计研究,2023,40(3):71-84.


  [6]陈岩,张睿倩,吴超楠,等.多重情境下“核心-边缘”网络关系研究——基于云计算企业分阶段成长的分析[J].科研管理,2024,45(2):105-116.


  [7]包翠荣.草原生态建设与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J].纳税,2017(10):74-75.


  [8]秦丹,刘长根,龙炳清,等.浅论西藏草原生态建设与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J].四川环境,2004(2):37-39.


  [9]洪俊杰,詹迁羽.中欧班列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24(4):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