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论文

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论文

5

2025-10-05 12:02:3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对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特征、类型的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数据阐述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与影响程度,进而提出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策略以及监控与评价等多方面的构建措施。

  摘要: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对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特征、类型的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数据阐述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与影响程度,进而提出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策略以及监控与评价等多方面的构建措施,为水利企业有效应对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与企业竞争力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助力水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行业挑战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


  水利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着重要地位,承担着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以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等重要任务。然而,由于水利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受自然环境与政策法规影响显著等特点,水利企业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于水利企业保障资金安全、实现项目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


  一、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特征与类型


  (一)财务风险特征


  1.资金密集性风险


  水利项目往往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从项目规划、勘察设计到施工建设以及后期运营维护,资金需求量大且持续时间长。例如,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成本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的大量占用使得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融资成本过高以及资金链断裂等风险。据统计,部分水利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60%~80%之间,较高的负债水平反映了其资金压力与偿债风险[1]。


  2.周期长不确定性风险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一般较长,短则数年,长则十余年甚至更久。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工程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自然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误,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工程成本,政策法规调整改变项目收益预期等。以某水利灌溉工程为例,原计划建设周期为5年,但因施工期间遭遇罕见洪水灾害,工程被迫停工数月,导致建设周期延长至6年多,其间工程成本因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约20%。


  3.政策关联性风险


  水利行业受国家政策法规影响深远。政府在水资源管理、水利设施投资政策、水价政策等方面的调整直接关系到水利企业的财务状况。例如,水价的政策性调整如果低于预期,将减少企业的营业收入。据对部分地区水利企业的调查,水价调整幅度每低于预期企业10%,企业年营业收入将减少5%~8%左右。

815c7493cb39f85abea161b4edc45b89.png

  (二)财务风险类型


  1.投资风险


  水利企业的投资项目多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巨大损失。如在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对项目收益预测过于乐观,高估了项目的盈利能力。据统计,约有10%~15%的水利投资项目因前期论证不足,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或建成后运营效益不佳的问题。


  2.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源于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融资渠道风险,如果过度依赖单一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一旦银行信贷政策收紧,企业可能面临资金短缺。另一方面是融资成本风险,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需考量成本,例如,发行债券,若市场利率不稳定,企业可能面临较高的利息支出。而且,融资时机选择不当也会引发风险,若在市场资金紧张时期进行大规模融资,不仅成本高,还可能因投资者谨慎而难以足额筹集资金,这些都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结构失衡,偿债压力增大,影响企业长期稳定发展[2]。


  3.运营风险


  在水利项目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多种运营风险。如水利设施的老化损坏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维修养护,运营成本较高。据调查,一些运行年限较长的水利枢纽工程,每年的维修养护费用占运营成本的20%~30%。此外,水价波动、供水量不稳定以及电费等运营成本的变化也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4.收益分配风险


  水利企业在收益分配方面需要平衡企业发展、股东利益和社会责任。如果收益分配政策不合理,可能影响企业的再投资能力和市场形象。例如,过度分配利润可能导致企业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后续项目建设和运营需求;而分配过少则可能引起股东不满,影响企业的融资环境。据对部分水利上市公司的研究,当分红比例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时,企业的股价表现和市场融资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3]。


  二、案例分析——以长江水利水电开发企业为例


  以长江水利水电开发企业为例,深入剖析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类型,并基于此提出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面策略。通过详细的数据支撑与案例分析,阐述各环节风险状况及应对措施,旨在为水利企业有效管控财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指南。长江水利水电开发企业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水利业务的特殊性,如投资规模庞大、建设周期漫长、受自然与政策因素影响显著等,企业面临着复杂多样的财务风险。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企业保障财务稳健、提升运营效率与实现战略目标的核心任务。


  (一)财务风险特征


  长江水利水电开发集团在业务开展中面临着多种财务风险特征,其承担的大型水利项目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像正在建设的某大型水电站项目预计总投资达150亿元,且资金投入具有长期性,回收周期漫长,受电力市场波动、水资源分配政策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投资回收期平均在10~15年,易产生投资回收风险;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周期长,从建设初期的地质勘探、工程设计,到施工中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工程质量把控,再到运营时的设施维护、市场需求变化,各环节风险相互交织、传递与放大,如某水利枢纽工程因地质条件变化致设计变更,进度延误2年,成本增加约12亿元,运营初期因设施调试问题发电量未达预期,收入减少约8%;水利行业与政策法规紧密相关,水价、水资源费征收、环保等政策调整直接影响集团财务,同时自然环境因素如洪水、干旱、地震等对水利设施破坏及水资源量影响极大,过去20年里,洪水致设施受损修复费用累计达30亿元,干旱年份水力发电收入减少约20%~30%。


  (二)财务风险类型


  长江水利水电开发集团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类型的财务风险[4]。在投资决策环节,若前期可行性研究、市场预测及技术评估出现偏差,会引发巨大投资风险,如某小型水利灌溉项目因对当地农业情况预估有误,实际灌溉面积仅为预期60%,投资回报率低至约10%,且约12%的投资项目因决策失误致效益不佳;融资结构上,集团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与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占比大使得资产负债率偏高,如2023年资产负债率达68%,高于行业均值5个百分点,在利率上升期间,如2022—2023年利息支出增加约18%,加重财务负担;项目建设时,工程进度、质量与成本控制是关键,施工管理、承包商及不可抗力等因素易致进度延误、质量返工与成本超支,某在建工程因施工方资金链断裂,停工6个月,成本超支约15%且竣工推迟1年,集团每年建设成本超支约占项目预算8%~10%;运营管理方面,水利设施维护成本高且受市场因素显著影响,某水电站因设备老化,维修养护费占运营成本25%,又因所在地区新能源发电项目增多,发电小时数减少约15%,收入相应降低。


  三、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一)财务风险识别


  水利开发企业采用多维度方式识别财务风险,借助财务指标分析识别,深入剖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像资产负债率从62%升至68%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减少30%,反映出偿债与资金链风险,因资产负债率上升、流动比率下降可能表明偿债风险加剧,净利润率降低等显示盈利能力减弱,经营与投资现金流量净额异常预示资金周转与投资效益问题。开展项目流程梳理识别,全面梳理水利项目从规划立项到运营维护全流程风险,规划阶段关注战略契合度等,建设阶段留意进度、质量等风险,运营阶段重视市场需求等风险,如某项目规划时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不足,建设中合同条款不严谨致纠纷影响进度与成本。通过内外部环境监测识别,密切留意宏观政策法规、行业竞争等外部因素及企业内部治理等内部因素影响,国家清洁能源政策扶持水电业务却也带来竞争挑战,企业内部财务审批繁琐影响资金效率增加风险,且政策调整致业务布局变动约每3~5年一次并伴随财务资源与风险重配重估。

05859ecb61be348e8109b0883576af28.png

  (二)财务风险评估


  邀请水利行业专家、财务专家、法律专家以及工程技术专家等组成评估小组,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专家根据自身经验与专业知识,对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进行打分,确定风险等级。构建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取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成本超支率等定量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综合量化评估[5]。计算企业财务风险综合评估价值、融资风险评估价值、投资风险评估价值、建设风险评估价值以及运营风险评估价值等[6]。


  (三)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在投资风险方面,强化投资决策程序,运用净现值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投资效益评估,开展多情景模拟分析确保项目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实施投资组合优化,涉足新兴产业及不同地域项目,可降低30%~40%的单一项目投资失败损失风险。融资风险应对上,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债券、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方式;合理控制融资规模与结构,依据战略规划等确定最优方案,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65%。项目建设风险应对中,加强建设管理,引入先进项目管理软件,实时监控进度与成本;完善合同管理机制,规范合同各环节,修订文本明确权责与风险分担条款。运营管理风险应对时,建立水利设施预防性维护制度,使故障率降低25%、维修成本减少15%;提升市场运营能力,水电业务建立监测系统灵活规划,供水业务与规划部门协作提高竞争力。


  (四)财务风险监控与评价


  设立涵盖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与现金流量等多维度的财务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如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等。设定各指标的预警阈值,当指标值偏离正常范围达到预警阈值时,自动触发预警信号。例如,将资产负债率预警阈值设定为70%,当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该值时,预警系统自动向企业管理层与财务部门发送预警信息,提示可能存在的偿债风险,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每半年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一次全面评价,检查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策略的有效性与执行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对风险监控指标体系进行更新完善,将新出现的风险因素纳入监控范围,如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下的碳交易风险等,确保风险管理体系始终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


  四、结语


  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通过深入分析水利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与类型,运用科学的风险识别、评估方法,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建立完善的监控与评价机制,水利企业能够有效应对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水利企业应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和行业政策的变化,持续优化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保障企业在水利事业发展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水利企业还应加强与其他相关企业和机构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水利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莉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路径分析[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12):85-87.


  [2]刘道德.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乡镇企业导报,2024(18):210-212.


  [3]陈佩瑶,耿晓媛.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J].现代商业,2024(15):189-192.


  [4]史中利.大数据视角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J].财经界,2024(13):117-119.


  [5]程卫东.基于风险管控视角探究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J].今日财富,2023(23):152-154.


  [6]栗媛.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析——基于内部控制角度[J].中国市场,2024(25):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