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灌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论文

2025-10-05 11:56:1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灌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摘要:文章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灌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灌云县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农业、海洋渔业、健康食品业等行业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灌云县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数据统计薄弱、数字鸿沟、企业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加快灌云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基础要素保障、加快核心产业升级、构建创新体系等,为促进灌云县数字经济的规模化发展、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数字经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国*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数字经济的高效性、创新性、高渗透性等特征,使其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1]。
一、灌云县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灌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件,为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全县数字经济得到了稳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智改数转型与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
(一)农业
灌云县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系统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实时记录及追踪,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精细化,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目前,全县“二品一标”品牌农产品总数142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110.08万亩。此外,积极开展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形成集食用菌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效出口外向型农业基地,香菇、黑木耳、白木耳等产品畅销海内外,“灌云豆丹”为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芦蒿生产基地、双拥模范县等称号,大幅提升了经济竞争力。
(二)海洋渔业
灌云县突出“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资源养护”三个重点,以数字经济赋能海洋产业新能级,壮大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努力推动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卓越成效。2023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6.57万吨,其中海水养殖2.54万吨,海洋捕捞0.66万吨。同时,对海洋产业进行数字化赋能,利用现有的大数据平台,针对港口物流、海上交通、海上风电和海上养殖等重点服务业与新兴产业作为数字赋能应用场景,为智慧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健康食品业
灌云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健康食品产业定位为全县战略性主导产业。通过精心规划,成功打造占地4000亩的健康食品产业园和镇街工业集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载体和保障。科伦多、紫燕食品、品品鲜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2022年,全县健康食品产业在税收上实现了7.8%的显著增长,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更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市场适应能力的有力证明[2]。
(四)智能装备制造业
灌云县十分重视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以“融合+创新”为主线,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企业的深度融合,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特色性改造,推进功能、产品、价值链升级,加速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整体进程。目前,全县已经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但其产业数字化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端化水平仍需提高。
(五)电子商务
建设以科奇电商直播产业园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和园区。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推动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县域电商服务全覆盖,借力新数字媒体平台将流量转化为销量,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为特色农产品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呈现井喷之势。2023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220亿元,增长19%拥有电商企业1000家,活跃网店近5000家,从业人数5万人,网络零售额达62.5亿元,同比增长22%,累计建设完成180家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
(六)数字化服务业
推动传统服务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服务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政府搭台建设政务、便民医疗、教育资源共享、电商服务中心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引领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为居民生活带来实质性便利。随着数字化服务的不断深入,灌云县的数字经济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稳步提升,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存在问题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很大程度映射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快慢、规模和水平上。灌云县实体经济产业在利用数字技术来提升效率和效果方面存在不足。
(一)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薄弱
尽管国家统计局已于2021年5月14日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但灌云县在收集和分析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的统计数据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灌云县的数字经济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领域,且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依赖于线上销售农产品等传统模式。此外,县内企业在数据驱动的决策和大数据分析方面也相对欠缺,尚未形成以数据链为核心的数据集成和分析能力。
(二)“数字鸿沟”有待打破
虽然灌云县逐步推进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建设,但各部门乃至整个行业之间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数据信息彼此割裂,难以共享。且由于数据资源缺乏统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欠缺,在数据安全与数据共享的平衡上难以统筹。由于行业壁垒重重、专网系统整合进程缓慢,以及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进展滞后等多重因素,尚未能达成数据的真正开放和资源的共享,使数据处于“沉睡资产”阶段。
(三)企业内生动力匮乏
目前,灌云县在数字基础设施和前沿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尚显不足,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广泛面临高端技术人才短缺、基础研发及创新应用能力不足的困境。特别是在工业设计和控制软件等核心技术领域,存在明显的瓶颈问题。此外,众多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尚浅,转型意愿不强,且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持。
(四)要素供给不足
目前,灌云县的数字经济系统化、整体性推进不足,尚未制定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和专项政策。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在指标体系、评价体系、推进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逐步完善[3]。如数字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数字产业人才瓶颈问题尤为显著,特别是缺乏高端专业人才和具备跨领域能力的人才;发展数据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还存在数据要素流通差,壁垒多、烟囱多、孤岛多等问题。另外,与数字经济产业相匹配的产业园、孵化平台等不足,难以满足大型企业需求。
三、加快县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2年,灌云县启动了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打造数字经济总部和多功能数字化未来社区,计划培育入驻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企业60家以上,年销售额1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40家以上,为全县数字经济产业转型、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外,谋划构建灌云未来科技城,努力将数字经济扶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一)强化基础要素保障
加快制订“数字经济”专项规划,深入剖析并研究本县数字经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领域,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设施建设等多维度综合考虑,构建数字经济长远发展的生态体系。对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加快建立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月度动态监测体系,开展数字经济企业评定工作。同时,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加快核心产业升级
一是壮大基础优势产业。依托轨道交通、轻工纺织、新材料、健康食品、高端石化和新能源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重点发展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高端嵌入式软件[4]。二是打造特色潜力产业。加快海洋数字产业发展,加快海洋主导产业全面连接5G,强化信息收集、设计研发、智能应用场景等方面数字融合,推进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智能化。发挥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强数字化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研究和应用。三是布局新兴数字产业。围绕未来网络、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实现“点”上突破,加速成果转化。
(三)着力构建创新体系
一是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链主”企业牵头,联合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自动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组建信息产业创新联合体,为产业链补链强链提供公共技术支撑。二是建设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鼓励承担或参与国家、省级重大研发项目,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及“智数云网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三是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引导企业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实施智能化改造,围绕主导产业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等智能制造产业样板。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帮助有需求的中小企业开展咨询诊断服务,做到“一企一策”,有效转型。
(四)开展协同服务赋能
一是提升数字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支持消费互联网细分领域平台做大做强,提升新零售、农村电商等七大领域平台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信息消费“三品”行动等推广活动,创新消费场景提升应用体验。完善农业投入品数字化监管网络,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数据通道[5]。二是增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培育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以制造业全流程应用场景开放和融合应用为牵引,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应用等工程。三是深化标识解析技术规模应用。加快标识解析规模化应用,推动轻量化数字应用,农产品溯源、供应链管理等不同领域,打造区域性综合型标识解析服务平台。
(五)深入推动要素共享
一方面,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标识解析体系在数字经济中的“数据底座”功能,组织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试点,提升企事业单位数据管理意识和能力,打造一批数据管理优秀案例。全面推进企业首席数据官(CDO)制度,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设立首席数据官。另一方面,打通数据要素流通体系。打造数据要素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各园区结合实际,打造数据服务特色基地。推动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服务企业建设数据可信、全程可控、利用高效的工业数据流通共享和协同应用环境。
(六)不断完善要素支撑
一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加快5G网络建设,推广5G行业虚拟专网。积极加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推进园区数字化改造,打造共性技术支持、数据要素供给、产品检测认证等服务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灌云光电产业园发展,招引、培育一批大数据企业,共建产业集聚、功能集中的数字产业生态圈。三是强化数字经济人才支撑。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及时解决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6],积极引进和扶持急需的数字经济人才、创新团队。四是切实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制定数据共享开放和数据权利义务的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信息资源、个人信息保护和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四、结语
灌云县作为江苏发展的洼地,乘数字经济之发展浪潮,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激发经济新动能,进而驱动经济实现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后发先至必须完成的“关键一跃”。
参考文献
[1]市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安康数字经济调研报告[N].安康日报,2021-12-20(005).
[2]李慧,郑静.灌云全力打造健康食品产业基地[N].连云港日报,2020-11-09(A01).
[3]刘清扬.洛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2):113-118.
[4]沈剑荣.把牢强省之要赋能高质量发展[J].群众,2023(21):4-5.
[5]王小琴,张韩虹.让数字化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新跨越[N].江苏经济报,2022-06-01(A01).
[6]范冰清.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人才引进机制构建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4(21):9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