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全过程咨询模式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全过程咨询模式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2

2025-09-29 16:45:2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探究适应新形势的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关键意义。基于工程造价专业新质生产力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文章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案。

  摘要: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探究适应新形势的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关键意义。基于工程造价专业新质生产力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文章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案:聚焦于课程体系重构,筑牢人才知识架构;着力于教学方法创新,重塑现代化教学生态;着眼于师资队伍建设,稳固人才培养质量根基。上述培养方案设计,旨在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参考。


  关键词:全过程咨询;工程造价;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一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以下简称“全咨”)得以迅速推广并日臻成熟,成为工程咨询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以轻资产、重人才、高附加值为显著特征,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资源。造价专业人员的知识广度与能力深度等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咨服务的品质,也成为全咨业务拓展的突破口。


  高职院校致力于为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应积极探索契合全过程咨询服务需求且深度融入新质生产力要素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行业对新形势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急切需求。但传统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造价单专业人才的培育,而导致综合型人才匮乏,难以适应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因此,深入研究基于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的高职工程造价新质人才培养方案,极具现实意义与深远价值。


  一、全咨模式驱动工程造价行业变革与人才培养新方向


  (一)全咨服务的内涵与特点


  全过程工程咨询,依据发改委9号令,是采用多种服务方式相组合,为项目决策、实施与运营持续供给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及管理服务的创新模式。全咨模式深刻蕴含着推动工程咨询从碎片化迈向整体化、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并凭借协同合作实现项目价值增值的核心理念,正逐步重塑工程咨询行业格局。

7624e49d61a9df67ae58f12a2560deec.png

  其一,整合碎片,构建全局服务体系。全咨模式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原本割裂的环节有机融合,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涵盖从项目起始的前期研究与决策,到中期的具体实施,再到后期的运营维护,涉及规划、设计、组织、管理、经济及技术等多方面内容,构建起一套完整且系统的服务体系。这种整合不仅有效避免了服务之间的脱节与割裂,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全局视角对项目进行全面统筹规划。


  其二,主动服务,创造双赢合作的局面。传统工程咨询模式下,咨询服务大多以完成业主指定的任务为导向,咨询企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缺乏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与主动引导。全咨模式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以业主为中心”,而非仅仅局限于任务本身。这就要求咨询企业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客户的核心诉求,主动为客户定制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关服务,最终实现企业与客户的互利共赢。


  其三,协同合作,释放项目增值潜力。全咨高度重视协同融合的力量,在业务层面,它有力地打破了传统咨询模式下横向与纵向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了各专业咨询团队之间的深度协作。协同共治的体系有效避免了内部的消耗与推诿,激发了各方的创新活力,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项目的综合效益,成功实现项目价值的增值,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咨模式赋能工程造价行业新质生产力


  随着工程项目复杂度的不断升级以及市场对综合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全咨服务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成为工程造价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现路径和具体体现。


      换言之,全咨模式推动了工程造价服务模式的创新。造价咨询企业突破传统业务局限,向全过程造价管理转型,拓展服务内涵。立足于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成本管控方案,深度重塑了工程造价行业的成本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服务,可以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新模式。从业务领域角度来看,全咨促使造价咨询业务深度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从前期策划到建设实施过程,再到项目运营及后评价,各个阶段的造价服务可实现深度融合。这些均展现出全咨在工程造价服务方面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全咨服务适应时代发展对工程造价行业的要求[1],也改变了工程造价行业的竞争格局[2]。随着全咨业务的广泛开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3]。这类人才不仅需要在造价专业知识领域具备深厚功底,还应广泛涉猎工程技术、项目管理、法律法规等多个相关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综合分析能力。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也敏锐捕捉到行业需求变化,积极调整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致力于培养适应全咨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二、工程造价专业新质生产力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


  (一)专业知识与技能


  1.深厚的专业知识


  深厚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是工程造价新质生产力人才的基石。在全咨模式下,合格的造价人员须具备基础的全咨服务的专业能力,包括工程计量计价、造价管理的基本能力以及研究、解决项目全工程造价管控的综合能力[4]。而综合能力需要扎实的知识结构作为支撑,因此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必须扎实且深厚地掌握专业知识。


  2.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鉴于全咨服务的综合性,造价人才的跨学科知识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全咨服务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多个专业领域,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需强调具备广泛而深入的跨学科知识背景,这些知识的融合将有助于毕业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咨服务中的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越来越多地融入信息化、智能化要素,造价人员需将知识与信息化充分融合,以更有效地服务于全过程造价咨询[5]。同时,数字化时代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软件课程的学习,还应重视数字化专业融合性,培养具备融会贯通数字化技能的人才。


  (二)综合素质


  1.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在全咨服务中面临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对创新思维要求颇高,应具有在面对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造价问题时,打破常规、创新思路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将专业技术知识和综合管理技能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具备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毕业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全过程造价咨询行业的需求。


  2.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能力


  全咨模式对于造价人员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能力的要求同样很高。


  全咨服务覆盖了建设项目的多阶段乃至全过程,各专业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水平、协作融合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各阶段目标的高效实现[6-8]。


  三、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


  (一)课程体系重构


  全过程工程咨询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是全方位完善课程体系。需剖析全咨业务流程与能力需求,突破传统课程局限,融入前沿知识构建模块化体系,实现知识与实践融合。这需要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深入解构与重构,精心打造融入投融资教学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课程体系。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方面,紧密围绕岗位技能需求,积极与企业携手编撰教材或构建课程案例库,进而形成与企业实际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同时,大力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及特色模块课程建设,着力搭建开放式教学平台,全力强化跨专业融合以及校企课程共建工作。通过这些举措,确保培养出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人才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为我国建设工程领域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如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中,结合实际案例剖析不同合同类型(如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在全咨项目中的风险与应对策略,强化学生合同与法律意识。

24676b2a65b8bf48f7b82222abc43f17.png

  (二)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是重要性动力,可应对资源与媒介挑战,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激发学生思维和能力,推动教学转变。当下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与繁杂多样的学习工具已成为棘手难题,其对人才培育工作构成了显著挑战。新型学习媒介的广泛应用,更是猛烈冲击着传统教学课堂的固有模式。急需探索充分利用新型学习媒介,在传统课堂架构内对教学资源予以重新编排整合,进而重塑教学体系。借助各类小型终端设备,打破课堂的时空局限,成功构建起碎片化资源与系统性学习有机融合的新模式,这无疑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


  与此同时,可以紧密联合企业力量共同研发课程,合编契合全咨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教材,重新修订实习标准,持续改进新型模块化教学方法,将重点聚焦于学生实操能力的全方位培育。构建并完善以过程考核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全力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为全咨行业培育出兼具专业技能与高尚品德的优质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


  在全咨背景下,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多元与严苛,教学与科研已然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两项核心职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教学方面,教师需紧密围绕全咨业务流程与核心技能,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环节,将项目策划、投资决策、造价管控、合同管理等全咨关键知识融入日常教学,确保学生能构建起系统且实用的专业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全咨实操技能,以契合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于科研而言,全咨领域的新趋势、新技术、新规范不断涌现,教师务必紧跟行业动态,积极投身科研工作。通过深入研究全咨项目中的重难点问题,如复杂项目的投融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新兴建筑技术的造价核算方法创新等,不仅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学术水平,更能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丰富教学素材,为学生传授前沿知识与理念,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推动教师与企业专家深度合作共建课程与教材。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结语


  在全咨模式的持续推进下,其业务范畴不断拓展、技术迭代加速、市场需求日益多元,成为赋能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相应地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工程造价新质生产力人才须具备深厚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也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


  本研究提出的培养方案设计以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支点。课程体系重构对接全咨业务需求,融入多元前沿知识模块与实践案例,有力支撑人才知识体系的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整合碎片化资源与新型媒介,激发学生内在创新潜能与实践应用能力,重塑现代化教学格局;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学科研协同发展,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振宇,姚健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体系构建[J].建筑经济,2021,42(3):5-9.


  [2]刘刚,杨雪松.论全过程工程咨询与工程咨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J].建设监理,2024(10):61-65.


  [3]张晓,刘兴昊.全过程工程咨询下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展望[J].工程造价管理,2019(6):52-56.


  [4]米嘉,王鑫.全过程工程咨询实施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J].中国工程咨询,2024(10):69-74.


  [5]叶兰,杨汉宁,关纪文,等.基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9):101-104.


  [6]吴*华,邱栋,蔡彬清,等.新工科视域下应用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50-55.


  [7]莫崇杰,谢然,甘彬宏,等.基于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20,34(2):44-48.


  [8]常晓青.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路径创新:基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6):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