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企业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探讨论文

企业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探讨论文

2

2025-09-29 15:31:1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聚焦企业成本管理,阐述其在企业运营的重要性,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旨在助力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摘要: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营销推广、物流运输等多项开支,这些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科学的成本管控手段,企业可以精准核算各项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高整体利润水平。基于此,文章聚焦企业成本管理,阐述其在企业运营的重要性,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旨在助力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近年来,虽然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平稳增长,但各行业内的竞争却日益激烈,新兴企业不断涌现,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企业不仅需要应对来自同行的竞争,还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要加强成本管控,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经济管理成效。


  一、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精准识别并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从而降低企业的总成本。以原材料采购为例,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争取到更优惠的采购价格,直接减少原材料采购成本[1]。一些企业通过优化采购渠道,一年内采购成本有所降低,利润也随之增加。同时,合理控制生产制造、营销推广、物流运输等各项成本,能够直接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明确各项成本的投入方向与重点,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最具价值的项目中,如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出现,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beb1fa090693cb082807e87d68f50c27.png

  (二)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良好的企业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出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较低的成本使得企业在定价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通过适当降低价格来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企业通过优化成本管理,将产品定价降低后,销量有所增长,成功抢占了市场份额。同时,合理的成本管理并非单纯削减成本,而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成本结构。企业可以将节约下来的成本投入到提升产品品质、创新设计以及采用先进技术等方面,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出版行业受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影响较大,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都可能对企业的运营带来挑战。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在市场波动时保持稳定运营。例如,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时,成本管理良好的企业可以通过调整采购策略、优化生产工艺等方式应对成本增加,维持企业正常运转。而成本管理不善的企业则可能面临经营困境。此外,成本管理还为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提供重要数据支持[2]。通过对成本数据的深入分析,企业能够准确把握自身的成本结构和经营状况,制定符合市场趋势和企业实际的长期发展战略,从而保障自身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在企业中,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往往过于关注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却忽视了成本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核心地位。这种忽视导致在项目决策过程中,缺乏对成本因素的全面考量,使得一些项目从立项之初埋下了成本控制的隐患。例如,一些企业在策划大型项目时,未充分评估各项成本则投入大量资源,最终导致项目因成本超支而收益不佳。同时,从生产、销售到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员工,对成本管理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部分生产人员在选择原材料、确定生产工艺时,只考虑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忽视了成本因素;一些销售人员因缺乏成本意识,在营销过程中导致费用超支,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二)成本核算方法缺乏创新


  随着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这种方法在产品类型单一、间接成本占比较小的情况下尚可使用,但在当今企业业务多元化、间接成本日益增加的环境下,其局限性日益凸显[3]。例如,对于具有独特营销策略的产品,传统核算方法无法准确分摊高额的营销成本,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与实际成本存在较大偏差。此外,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能够更准确地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环节,进而核算出产品成本的方法,目前在大部分企业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成本核算结果无法为成本管理与控制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影响了企业对成本的有效把控。


  (三)成本控制缺乏系统性


  企业涉及多个环节,但各环节之间的成本控制往往缺乏系统性。一方面,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同机制。生产部门在制订生产计划时,未充分考虑销售和物流成本;销售部门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未与生产部门充分协商,导致成本超支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某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因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沟通不畅,为突出宣传效果临时更改产品包装,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企业往往过于侧重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而忽视了研发、销售、物流等其他环节的成本管理。实际研发阶段的决策对产品成本有着根本性影响,但如果在研发阶段缺乏成本意识,后期即使在生产等环节进行成本控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三、企业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策略


  (一)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为了有效提升成本管控水平,企业首先需要从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入手。具体而言,企业应高度重视高层管理人员在成本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强化对高层管理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定期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的成本管理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涵盖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方法和实践案例,旨在全面提升高层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在企业战略规划和项目决策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将成本管理纳入重要考量因素,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成本效益性。例如,企业可以邀请成本管理领域的专家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分享行业内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引导高层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成本因素,避免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4]。同时,成本管理不仅仅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更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任务。因此,开展全员成本教育也是强化成本管理意识的重要环节。企业应通过多种形式,如内部培训、宣传海报、企业内部刊物等,向全体员工普及成本管理知识,使员工了解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此外,为了激发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企业还应建立成本节约奖励机制。这一机制应对在成本管理方面表现突出的员工和部门给予相应的奖励,如设立“成本节约贡献奖”,对提出有效成本节约建议并被采纳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通过这样的奖励机制,可以营造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使成本管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共同推动成本管控水平的提升。

6e90f2f5b91c9df4356d3b7f205a939a.png

  (二)优化成本核算方法


  为了更精准地掌握企业的成本情况,企业应着手优化成本核算方法,积极引入作业成本法。该方法要求企业对企业的各个作业环节进行详细剖析,明确每个环节的成本动因,从而将成本准确、合理地分配到各个作业和产品中。在营销成本方面,企业应根据不同的营销渠道,如线上广告、线下活动等以及具体的营销活动,确定相应的成本动因,并据此分别计算各产品在不同营销活动中的成本。通过作业成本法的精细核算,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各产品的真实成本,为后续的成本管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依据。在优化成本核算方法的过程中,结合信息化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通过建立完善的成本数据库,将企业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数据进行整合、归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企业管理层就能随时查询和分析成本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的成本动态。同时,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成本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找出成本变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5]。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类产品在生产环节的成本过高,企业可以进一步分析原因,如生产工艺不合理、原材料价格偏高等,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优化生产工艺、更换性价比更高的原材料供应商等,从而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三)构建系统性成本控制体系


  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企业需要构建一套系统性的成本控制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在于加强各环节的协同合作,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贯穿企业的全过程。为此,企业应建立跨部门的成本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团队成员由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财务等部门的精英组成,共同负责统筹协调企业各环节的成本管理工作。其一,在研发阶段,研发部门与销售部门紧密合作。两者需共同评估产品的市场潜力和成本效益,确保产品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在成本控制范围内实现经济效益。同时,研发部门需与生产部门协商,确定合适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构建这一体系的关键。在研发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选择那些具有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的产品方向。同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定位、目标消费群体、预期销量等因素,对成本进行细致预估和分析。对于小众或定制化产品,更应合理控制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避免因销量不佳而导致成本过高。例如,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某一领域的小众产品需求有限,那么在研发时就可将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采用经济实惠的生产方式,从而降低成本风险。其二,进入生产制造阶段,生产人员需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注重成本控制。他们应合理选择原材料和生产工艺,避免过度追求豪华包装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同时,生产人员应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时间损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选择原材料时,企业应综合考虑产品的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选择性价比高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其三,在物流阶段,企业应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批量运输、集中配送等方式降低物流成本[6]。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对物流过程的质量监控,避免因物流问题导致的损失和浪费。例如,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输成本。此外,企业应当与物流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其四,在销售阶段,企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销售预算,并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定位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方式。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对销售活动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提高销售投入的回报率。对于一些专业性强或定制化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展会、在行业内发布广告等针对性较强的销售方式,提高销售效果的同时降低销售成本[7]。例如,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发现某专业产品在某一专业展会上的销售效果显著,那么后续就可加大在此类渠道的投入,减少其他效果不佳渠道的投入,从而实现销售成本的有效控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成本的管控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深入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强化成本管理意识、优化成本核算方法、构建系统性成本控制体系等策略,企业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在提高经营管理效益的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应将成本管理作为核心战略之一,不断优化和完善成本管控机制,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伟东.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中国市场,2024(36):169-172.


  [2]俞杰.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工作[J].中国市场,2024(36):177-180.


  [3]瞿琳.制造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的路径分析[J].活力,2024,42(23):151-153.


  [4]章雪飞.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京东物流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4(11):107-109.


  [5]张平男.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及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24(16):121-123.


  [6]万秀华.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4(22):49-51.


  [7]于珊.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24(3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