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转型后的实施路径探索论文

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转型后的实施路径探索论文

2

2025-09-25 16:51:0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简述了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现状,结合笔者在工程审计转型工作一线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小型项目审计备案、大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以及专项管理审计的新模式,并探讨了审计信息化和审计人员能力提升等关键问题,可供高校工程审计尤其是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人员提供参考。

  摘要:为落实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责,保证审计的独立性,高校工程审计亟待转型。文章简述了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现状,结合笔者在工程审计转型工作一线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小型项目审计备案、大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以及专项管理审计的新模式,并探讨了审计信息化和审计人员能力提升等关键问题,可供高校工程审计尤其是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审计转型;审计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广东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基建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显著增加,工程审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工程审计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效率和效果亟待提升。为此,国家和广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2018年审计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201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2]、2020年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3]以及2022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4],均明确提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可能影响独立、客观履行审计职责的工作。2024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办法》进一步强调,提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不得参与各类与审计法定职责无关、可能影响依法独立进行审计监督的管理活动,包括不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和审批、投资项目概(预)算编制、征地拆迁、工程招标、标底审核、工程合同、物资采购、质量评价、工程结算等[5]。这些政策文件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聚焦主业主责,剥离与审计职能无关的日常业务审核工作,突出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能。


  在此背景下,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亟需转型。本文结合笔者在工程审计转型一线的实践经验,探讨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转型后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校工程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一、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现状


  目前,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业务审核模式:审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概预算、招标文件、合同、结算等进行二次审核,审计结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模式下,审计部门的审核工作较为繁琐且容易与基建或后勤等部门产生职责重叠,存在审计的独立性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


  第二,限额业务审核模式:对一定金额(如5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业务审核,限额以下的项目由后勤部门审核,审计部门采取事后抽审的方式。虽然这种模式减轻了审计部门的工作负担,但仍存在审计独立性不足的问题。


  第三,弱化工程审计模式:审计部门未设置专职的工程审计岗位及人员,将工程审计纳入其他专项审计中实施,主要采取事后审计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工程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难以保证,审计效果有限。


  总体来看,当前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工作存在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资源有限、审计效率低下等问题,亟需通过转型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此外,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广东省省属高校转型后的工程审计工作


  广东省省属高校转型后的工程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小型项目审计备案、重大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等三部分工作,简称“7+1+1”,具体如图1。


  (一)审计备案工作


  审计备案是工程审计转型后的基础性工作,备案流程详见图2,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前期策划、立项环节: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或核准文件,投资计划(估算)及其批复等信息。


  2.勘察设计报建环节:包括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的编制、审核等信息;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等各类报建批文。


  3.招标采购环节:包括学校采购管理系统中的招标采购项目申请和审核,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核,评标过程报告等信息。


  4.合同环节:包括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合同发起、审核、签订等信息。


  5.施工和验收环节:包括单位工程各分部质量验收成果、工程变更审批、工期延期审批、联合验收成果等信息。


  6.结算、决算环节:包括工程项目结算、决算的编制和审核等信息。


  7.上级部门或学校要求报备的其他事项。


  通过审计备案,审计部门可以全面掌握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对于在备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风险,可以通过风险提示函、管理建议书和审计意见书的方式及时提醒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管理、弥补漏洞。同时,审计备案工作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管理,提升审计备案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对自有资金(立项备案)投资规模达到一定金额(如1000万元)以上或学校认为需列为重点监督的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具体审计流程见图2,主要审计内容如下。

  1.前期阶段: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等进行审计,确保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招标阶段:对招标文件、评标过程、合同条款等进行审计,确保招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3.施工阶段: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变更、资金使用等进行审计,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4.竣工阶段:对工程结算、决算进行审计,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提升审计的精准性和效率。


  (三)专项审计工作


  专项审计主要针对建设工程管理中的特定事项、重点环节或突出问题进行审计,也可以对某个项目的多个事项开展审计,具体审计流程详见图2,主要审计内容如下。


  1.工程变更审计:对工程变更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审计,防止随意变更和超预算现象的发生。


  2.资金使用审计:对工程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3.合同管理审计:对工程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竣工结算审计:对竣工结算文件进行全面、系统地审查与核实,以确保工程最终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通过专项审计,审计部门可以深入挖掘工程管理中的潜在风险,提出改进建议,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三、审计信息化与人员能力提升


  (一)审计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信息化已成为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广东省省属高校应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具体措施包括下以几个方面。


  1.建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审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分析和报告,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升审计的精准性。


  3.推进远程审计: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审计,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审计的灵活性。此外,高校可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确保审计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


  (二)审计人员能力提升


  审计转型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东省省属高校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具体措施如下。


  1.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工程审计、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


  2.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工具和大数据技术的掌握和利用,提升其信息化审计能力。


  3.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参与实际审计项目,提升审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高校可以建立审计人员与外部专家的交流机制,促进审计人员的学习和成长。


  四、结语


  广东省省属高校工程审计转型是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小型项目审计备案、大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效率。同时,审计信息化和审计人员能力提升是确保审计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未来,广东省省属高校应继续探索和完善工程审计转型的路径,为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告[R/OL].(2018-01-12)[2024-12-15].


  [2]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R/OL].(2019-04-25)[2024-12-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R/OL].(2020-03-20)[2024-12-15].


  [4]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R/OL].(2022-10-10)[2024-12-15].

  [5]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办法[R/OL].(2024-05-10)[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