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论文

2025-09-25 16:40:2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道路,广东省是中国一直以来经济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摘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道路,广东省是中国一直以来经济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基于新时代发展要求背景下的新发展理念,考虑广东省产业发展结构和经济发展包容性的发展情况,使用TOPSIS熵权法建立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发现,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趋于波动上升,但内部发展存在不平衡,个别城市与其他城市经济高发展情况有较大落差,具有显著差距。结合广东省区域优势和新时代发展背景,提出相应建议,为广东省及其他发展地区提供一些建议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区域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熵权TOPSIS
一、发展情况及文献综述
(一)发展情况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成效显著,经济水平实现跃至世界前列。但过往经济发展中只重视经济发展速度,不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的粗放式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经济效率低下、生态环境恶化、内部运作不周等阻碍当前时代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中国经济想要继续向前发展,解决大而不强、快而不精的问题,就需要由重速不重质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模式。同时,经济越发达地区在过去享受粗放式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的同时也更容易被过去粗放式经济发展制约现在的经济健康转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最前沿,广东省对外在吸引外资企业和海外资金的基础上,大量的外贸企业存在低附加值、效率低、小作坊模式等问题,能源消耗巨大且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亟待改变过去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适应新时代要求和新发展理念。
(二)文献综述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成果,但过度资源消耗的旧模式引发了环境危机,传统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导向的发展模式已面临挑战。因此,中共十*大报告旨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重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内涵适时,引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已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究,如丁任重[1]认为在高效供给体系的基础上作为一种新的供需的平衡,由新的需求来创造新的供给、决定新的供给,新的供给又在满足新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更新的需求。黄庆华等[2]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产业结构合理、适度聚集达到产业和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王永昌和尹江燕[3]进一步阐述,此发展模式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体现出低消耗、高效率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其本质涉及适度的增长速度、质量的改进、创新科技的驱动、生活品质的改善、绿色生态的构建以及全球化的整合。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大部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大多选择采用新时代背景下新需求引导产生的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不仅要考虑其他学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角度。也需要考虑产业结构变化、创新和经济包容性,并利用TOPSIS熵权法进行赋权分析,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分,以此为基础进行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分析。
二、测度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构建评价体系指标如下。一是产业结构。经济跨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逐步抛弃过往低效率的产能,新产业链需要重新构建。产业结构指标选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测度采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业值之比。产业结构合理化采用各产业部门产业间从业人员数和产值比例测度的泰尔指数;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指标采用生产性服务业,用多个行业的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进行测量。
二是包容性TFP。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公平作为测度经济高发展质量的核心之一,相比基尼指数和城乡收入比等传统指标能实现较全面经济发展包容性的评估,包容性TFP指数能够对共享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有更全面的测量。
三是技术创新。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能力是决定性的发展要素,技术创新更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直接、效果最显著的、作用最明显的一类要素。本文根据《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2017》采用报告中城市层面的创新指数作为衡量文章创新水平维度的指标。
四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人民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选取二氧化硫去除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和PM2.5三者作为环境指数的衡量标准。
五是居民生活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其结果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成功的重要评判结果。本文采用人口基数选取城市常住人口作为基数口径,将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和人均医院床位数的指标作为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的衡量标准(见表1)。
三、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评分结果分析
(一)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广东省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均值由2000年的0.0778逐年上升至2021年的0.4526,总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上涨,个别年份有所回弹,但幅度均较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说明广东省近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卓有成效,由粗放发展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健康(见图1)。
由各市2000—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均值来看,排名第一、第二名的是广州和深圳,分别得分0.59607和0.59246,从得分来看,历年发展两市发展差距不大,均保持高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第三名是河源市得分0.24303,与广州、深圳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均值差距较大,与四至二十一名得分差距不大,均在0.21~0.25之间,与广州、深圳出现明显差距,仍然需要从多方位开展高质量发展措施,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追赶广州、深圳。
(二)广东省内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
1.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中,广州、深圳远超其他城市和广东省平均得分,两者互有高低,虽然偶有年份回落但长期发展均保持上涨趋势,主要原因是广州经济规模较大,远高于各市平均水平,各项维度均处于广东省城市领先水平,且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有着远超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资源调动能力和国内、省内优势战略地位支持,且是千年通商对外发展的港口城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地理优势;深圳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特区,对内国家长期给予政策、资源扶持,对外作为国内链接香港的桥头堡,吸纳香港优质金融资源和外贸资源,城市经济建设统一协调能力远高于广东省地级市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所以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的平均水平。珠三角剩余城市近年中仅东莞、珠海、佛山偶有年份超过广东省平均得分,其余惠州、中山、肇庆、江门虽然偶有年份回落也长期保持上涨趋势,但均低于广东省平均得分。
2.粤东、粤西、粤北地区
通过比较各市的发展趋势图可以直观地发现粤东、粤西、粤北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虽然偶有年份回落但整体均趋于上升,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粤东、粤西、粤北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分布较为集中,虽然偶有年份略高于广东省得分均值,但大部分城市的大多数年份均低于广东省得分均值。三地区各市发展差距较小,多落后于广东省得分均值,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然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四、珠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在广东省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上述实证分析,本文对广东省区域如何实现更高远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经济发展速度、质量齐发展
广东省区域要在兼顾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绿色健康高质量基础上发展经济建设,不断激活省内区域的创新能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建设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持续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废固排放,依托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并进的全面发展道路。根据广东省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和深度改革示范区的政策导向,大力发展经济,实现成果全面共享。
(二)关注广东省内部发展差距,发挥领头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
广东省内部各市之间存在较大发展差距,要利用好发达城市的领头辐射带动作用,带动较落后城市的经济水平发展,深入贯彻全面协调发展精神;要平衡沿海地区和内地的经济差距,也要认识到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的地理差距带来的经济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承认客观条件有所差异,发展需要取长补短;省内各市区谋求多角度多层次的合作模式,从多个差异不足的地方下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求有利突破点,最大程度缩小各个地区间、各个城市间存在的经济质量发展差距;积极开展技术共享合作、先进制度改革经验分享,发展自身的同时带动周边城市共同构建互利共好多赢发展的局面。
(三)提高省内一体化程度
首先,加强广东地区一体化发展思维,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结合,先进发展城市带动较落后发展城市。加强省内不同水平城市政府间联系合作,各地区提高自身优势产业强化先发优势,落后地区承接转移的产业产能,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最后,各城市加强相关产业合作,推动产业上下游配套,促使企业出海向外发展,优化资本要素流动方式,营造更宽松的经济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丁任重.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家,2016(3):13-15.
[2]黄庆华,刘敏,时培豪.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能力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3(4):72-77.
[3]王永昌,尹江燕.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趋向[J].浙江学刊,2019(1):9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