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基于业财融合的供电企业 财务管理创新实践论文

基于业财融合的供电企业 财务管理创新实践论文

4

2025-08-20 15:32:0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供电企业在新一轮能源改革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面临数据割裂、决策滞后、价值贡献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企业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竞争方面的需求。

  供电企业在新一轮能源改革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面临数据割裂、决策滞后、价值贡献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企业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竞争方面的需求。


  业财融合作为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和协同决策,实现业务、财务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战略支撑能力。基于此,以业财融合的核心内涵为切入点,针对基于业财融合的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已成为广大业内人士急需思考的议题。

  业财融合的核心内涵


  业财融合是强调“以业务为导向,以财务为支撑”的双轮驱动模式。这意味着,财务部门不仅要深度参与业务过程,还要利用财务视角为业务发展提出宝贵建议。由此可见,该理念的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借助数字化工具,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数据分析平台及人工智能算法等,财务数据能够被迅速整合进业务决策中,使管理层能够精准洞察成本、收益、现金流等关键要素,从而优化经营策略。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构建业财一体化平台首先,应依托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共享中心、智能电网管理系统(SGMS)等信息技术工具,将电量数据、负荷预测、客户用电行为、成本构成等核心业务数据与财务指标进行关联映射,形成实时、精准的数据链条。例如,在电费结算环节,可将客户缴费数据、用电量数据、销账情况与财务收支系统直接联通,实现收入核算自动化、坏账风险智能预警,从而提高资金回笼效率。同时,业财一体化平台应具备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能力,以动态化、精细化的数据处理方式提升财务管理效能。其次,通过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平台可实时采集电网运维成本、设备折旧、电力采购成本、输配电损耗等关键数据,并自动生成财务分析报告,从而为成本控制模式、经营模式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输配电成本控制方面,业财融合模式可以基于电能计量系统精准识别电网损耗的来源,以提高能效管理水平,并优化输配电价格策略。此外,业财一体化平台的构建还应服务于供电企业的动态决策需求,实现从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转变。企业可借助平台实现基于业务动态的精准预算管理,按照历史运营数据、市场电价波动、用户负荷变化等因素进行智能预测,从而实时调整预算方案。


  优化流程设计在供电企业的业财融合管理体系中,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以事后核算为主,缺乏对业务全流程的深度介入,导致财务、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性不足,难以形成高效的价值创造机制。因此,优化流程设计,从而强化价值链协同效应,是推动业财融合深化发展、提高供电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的关键举措。


  一方面,供电企业应围绕采购管理环节,构建业财融合的全流程管控机制,以确保采购资金的高效使用,从而降低物资成本。基于业财融合理念,企业应在采购立项阶段就引入财务分析,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联动,对采购成本、现金流影响、供应商信用评级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评估。例如,在变电设备、导线、开关等核心物资的采购中,财务部门可基于历史采购数据与市场价格波动趋势提出成本优化建议,以确保采购预算精准匹配业务需求。同时,财务部门还可参与合同执行阶段的资金监控,并结合采购进度与项目交付情况优化付款节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以防范潜在的供应链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在电力生产与输配电环节,供电企业应优化财务嵌入模式,从而实现成本精准核算与动态管控。供电企业的生产运营涉及电网资产折旧、设备运维、电力调度、电损控制等多个环节,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成本归集方式较为粗放,难以精准评估各环节的成本效益。通过优化流程设计,企业应构建以成本动因为导向的成本核算体系,将输变电设备运维费用、线路损耗、调度优化成本等细化至各业务单元,最终形成精准的成本监控体系。例如,财务部门可借助智能电网监测系统,实时获取输配电损耗数据,并与财务系统对接,计算不同区域、不同负荷情况下的输配电成本,从而优化电力调度策略、提高电网运营效率。

e7c629a3f4ca756a478439fa56d176ee.png

  创新考核机制首先,供电企业应构建涵盖业务与财务协同绩效的综合考核体系,解决传统财务考核模式单一、局部优化的问题。在业财融合框架下,考核指标不仅应关注财务数据(成本控制、资金周转、资产收益率等),还应融入部分业务指标(电网投资回报率、电能销售增长率、用户满意度、电费回收率等),从而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的深度联动。例如,在输配电管理环节,可通过设定输配电成本占比、电能损耗率等核心指标,将业务运营效率与财务管理成效紧密挂钩,以确保财务管理在提升运营效率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其次,供电企业应推行跨部门协同考核机制,使得财务部门的角色完成从“监督者”到“业务伙伴”的转变。在业财融合模式下,考核应更加注重财务与业务的互动效能,例如,应把财务人员对采购成本优化、电网投资收益评估、市场电价策略支持等业务环节的贡献度纳入考核体系,以激励财务人员主动参与业务部门的工作。此外,供电企业还应建立基于业财融合理念的激励机制,使业务、财务部门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传统考核方式导致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发展目标不一致,例如财务部门核心关注点为成本压缩,而业务部门则关注市场拓展,导致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目标相冲突。在全新的考核机制下,企业可设立“业财共创”考核模式,将财务绩效与业务增长相挂钩,例如,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应考核财务部门如何通过精准的电价预测、现金流优化等手段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高度关联,以提高财务人员参与业务决策的积极性。


  当前,业财融合是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通过构建业财一体化平台,可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控,并提高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能源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供电企业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价值导向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