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开启协同发展新实践论文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开启协同发展新实践论文

2

2025-08-13 16:59:2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和高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和高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常常被相互割裂,二者难以达成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因此,深入分析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共同致力于保障企业平稳运行与长远发展,全力促进企业运营效率及效果的提高。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风险管理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实现,内部控制必须以风险管理为出发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协同发展能够相辅相成,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风险管理为内部控制提供风险评估和应对的依据,内部控制为风险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与执行支持。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风险管理的范围比内部控制更广泛,它不仅包括内部控制所涉及的内部风险,还包含外部风险,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管理偏重于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注重风险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而内部控制则偏重于对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和控制,注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风险管理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内部控制采用的方法则主要包括内部环境建设、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国有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欠缺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潜在的风险因素。例如,在开展重大项目投资时,可能未综合考虑市场形势、政策变化等潜在风险,盲目决策,导致项目失败或造成严重损失。此外,一些企业员工也缺乏危机意识,在工作中不注重风险防范,增加了企业的风险隐患。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且落实不到位。例如,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监督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内部的违规操作;授权审批制度不严格,存在越权审批的现象,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和资产损失。同时,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执行性,难以有效实施,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缺乏协同  部分国有企业未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在实际业务推进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此外,一些企业在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和内部控制对策时,未综合考虑二者的内在联系,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整体效果。


  信息沟通与共享不畅  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信息沟通与共享不畅,导致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信息的不对称。各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信息交流和协作,严重影响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效果。例如,在风险事件发生时,由于信息传递不到位,相关部门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导致风险扩大。此外,一些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落后,难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集成管理,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应不断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定期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自动识别和评估。通过风险识别,明确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程度;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应对措施。国有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承受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风险应对措施。同时,国有企业应不断完善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通过风险监管及早发现风险的变化情况,通过风险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防控与控制。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内部环境建设包括企业文化建设、治理结构完善、机构设置合理和权责分配明确等。国有企业应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风险评估应涵盖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等各个环节。国有企业要加强控制活动,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控制活动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国有企业要加强信息沟通与传递,确保内部信息传递及时、畅通。信息沟通与传递包括内部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反馈等各个环节。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监督包括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

f8c61dcca5efcb423650b0a2392163c.png

  促进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协同发展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协同机制,明确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职责分工和协作关系,实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紧密结合。国有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应实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信息的共享,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信息纳入信息平台进行统一监管,通过资源共享提高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  国有企业应不断完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内部信息能够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共享。信息沟通渠道包括内部报告制度、内部会议制度、内部网络平台等。国有企业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信息系统建设应涵盖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国有企业要加强外部信息收集,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政策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等相关信息。外部信息收集渠道包括行业协会、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有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提高风险认知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协同发展、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等举措,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总而言之,国有企业应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协同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持续探索和创新实践方法,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