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策略研究论文

2025-08-06 15:55:1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具有需求旺、链条长、主体多、品类繁等特点,需要从物流、信息、资金等渠道入手,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渠道构建。
【摘要】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具有需求旺、链条长、主体多、品类繁等特点,需要从物流、信息、资金等渠道入手,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渠道构建。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策略,并提出推动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物流技术升级,开展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信息优化管理,强化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金融服务保障等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营销、消费、回收环节中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核心,连通原材料供给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不同成员而形成的网链结构[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完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2年3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情况,通过重塑农产品产销对接的物流渠道、信息渠道和资金渠道,构建高效、环保、低成本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对于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意义重大。
1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特点
1.1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需求旺、潜力大
农产品是人类生存最必需、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城市人口越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大,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承载负荷与发展潜力就越大。一方面,从消费端来看,巨大的消费市场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需求旺盛。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总人口超过8600万,其中广州、深圳、东莞三城常住人口更是达到4702.9万①。另一方面,从供给端来看,广东省绿色农产品生产能力较强,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为1291.54万吨,蔬菜产量为3999.11万吨,水果产量为1896.27万吨,均呈现增长趋势②。而且,广东省正不遗余力地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协同体系,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格局基本建成。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港澳地区、24个省(区、市)、138个地级以上市(州)加入了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合作共建行列,广州市与各合作地市共认定1285个“菜篮子”生产基地、93个“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17个配送中心③,以促进“菜篮子”农产品的高效流转。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的消费侧和供给侧,都彰显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市场需求旺盛与发展潜力巨大。
1.2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链条长、主体多
从构成维度来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至少涉及上游生产、中游流通和下游消费三个环节,从“田间”到“餐桌”涵盖种(养)、采、加、运、仓、销、服、食等流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亦是如此,具有链条长、主体多的特点。一方面,将绿色产品从田间带到餐桌的整个流程,需要经过绿色种养、无害加工、生态营销、低碳消费、循环回收等过程,而且每一环节又细分了多个流程。例如,在绿色种植中,涉及绿色投入品、产地环境与土壤健康、农田氮素循环与管理、绿色农机农艺等活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中的农产品供应链,也都是采用分割式运行机制,从农产品种养到终点的废物处理,链条较长;另一方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行中,涉及上游农资供应商、中游物流配送企业、下游农产品经销商,并纳入了种养基地、加工园区、仓储中心、分销网点等节点。在市场导向下,众多参与主体有机组合,相互合作,在供应链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共同维系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体系的正常运作。
1.3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品类繁、要求高
我国农业部发布的《农产品分类与代码》(NY/T3177-2018)将农产品分为了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水产品3个一级类目,并区分出23个二级类目和127个三级类目,在此基础上,我国绿色农产品又有A级和AA级之分,由此可见,绿色农产品品类繁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人口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多元,无论是普通的有机大米,还是罕见的特种经济动物蚕等,都是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的组成品类,这也增加了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的品类数量。此外,农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易腐烂变质,且生存期、销售期和使用期都相对较短,这直接提高了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要求。尤其是绿色供应链承担着城市人口日常生活所需的农产品供应,由于要满足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人口体量消耗,其对供应链整体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的要求可想而知。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鲜农产品供应为例,其在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性之下,运输配送中要用到专业的设施设备,如冷藏车、恒温车,甚至在入户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用到干冰型冰袋等,极大地提高了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要求。
2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渠道构建
2.1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物流渠道构建
物流渠道是连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通道,是构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根本[2]。物流渠道承担着绿色农产品的流通重任,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物流渠道要坚持“服务+技术+布局”的建设思路,形成“多路径、精技术、细布局”的绿色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首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物流渠道构建中,“服务”是核心。基于“服务”建设思路,可以构建“1+N”多路径的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综合物流服务模式,其中,“1”是农户,“N”是其他参与主体[3]。直接的物流服务模式如农户直供超市的农超渠道、农户直供农贸市场的农贸渠道,可实现点对点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间接的物流服务模式如“农户+企业+经销商”的服务模式,可实现点对面的农产品绿色供应。其次,在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物流渠道构建中,“技术”是关键。基于“技术”建设思路,可以构建以智慧冷链物流技术为核心的“点、线、面”双向交互的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配送机制。即全面发展智慧冷链物流技术,将依托专项技术覆盖不同地区农产品供应的“点”纳入最便捷快速的运输“线”,从而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整个“面”的农产品绿色供应。最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物流渠道构建中,“布局”是基础。根据城市分布特点和农业发展现状,构建“三核多中心”的物流网络格局。以人口超千万的广州、深圳、东莞三城为核心,完善以佛山、东莞、珠海、中山、香港、澳门为中心的物流网络布局。
2.2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信息渠道构建
信息渠道是保障农产品价值交换的基础条件,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基本前提。信息渠道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信息透明化和顺畅化[4],其构建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信息的收集。基于此,设计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五力协同+四位一体”的信息渠道。
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发展上坚持“五力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所需的技术创新源于政府支持与科技研究,同时,高校实验室、企业创新技术与农协技术标准制定,也是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技术的获取途径。通过联系“政府、企业、农协、高校、研究所”五大主体,建立以政府部门为指导、智慧物流企业为主体、地方农协积极参与、高校和研究所为主导的技术研发机制,构建“五力协同”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技术创新模式,可以为农产品信息渠道的构建与智慧网络综合信息平台的打造奠定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在市场信息收集上坚持“四位一体”。即打造集电商订单系统、物流资源系统、安全溯源系统、金融风险系统于一体的智慧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对于农产品而言,信息交流不畅通、业务交互不关联会增加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运营成本,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打造农产品的智慧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则可以打破供给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孤岛[5],实现各电商平台的用户与订单信息、物流体系的仓储与运输信息、安全系统的账户与环境信息、金融系统的交易与支付信息的互通。在该模式下,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后,分销商将金融系统的支付情况反馈给供给商,供给商再根据仓储情况组织发货,由物流企业更新运输信息,并根据安全系统的环境信息确定运输地,最终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促成绿色农产品的成功交易。
2.3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资金渠道的构建
资金渠道是促成农产品顺利交易的必备因素,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中,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资金渠道要坚持“普惠+安全+高效”的建设思路,构建一条“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的资金渠道。
从整个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资金渠道来看,链条中的薄弱环节面临资金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和融资效率低等问题,尤其是“小农户”的分散种养和粗放型生产,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市场”格格不入。因此,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首先需要巩固农产品的种养生产活动,保证供给端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充足,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中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这就需要利用普惠金融小额、易得、快捷、包容的特点,通过普惠金融的资金获取,扶持“小农户”向“大农户”发展,推进农户的集中采购、规模种养、集约管理、科技采摘;支持“小企业”向“大企业”转型,推进供应链中不同企业在设备购进、科技创新、市场参与、高效链接方面的高速发展。在资金供给保障下,还需要注重资金渠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农业大数据和农业云链金融可以在普惠性质上保障农业资金的高效安全运作,通过大数据采集、超算云计算、区块链加密,推动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在交易过程、资金安全、数据传输、信息追溯等方面高效运行[6],从而为需求旺、链条长、主体多的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在海量订单数据、频繁资金往来、复杂利益主体情况下的有序运作保驾护航。
3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策略
3.1推动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物流技术升级
当前环境下,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需求旺、链条长和要求高,需要其不断推动物流技术的升级,通过高新技术来连接原材料供给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不同主体。具体而言,一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增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的创新应用,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技术和冷链技术,推动以智慧冷链物流技术为核心的“点、线、面”双向交互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二是升级仓储和物流设施水平,增强高新技术的融入,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根据中*中央、国*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指示,在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过程中,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物流技术方面的深度融合与科技成果应用,推动农产品冷链技术装备标准化,推广可循环标准化周转箱,促进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冷链各环节间的有序衔接。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需要求,集农产品生产、采购、仓储、配送、销售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连接智能化技术设备,实现物流环节的智能调配、智能检测及智能预警。
3.2开展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信息优化管理
在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五力协同+四位一体”的信息渠道构建中,要注重信息优化管理,从而降低供应链信息流在不同主体之间传递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扭曲,减少“牛鞭效应”的产生[7]。首先,构建新一代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信息基础设施。抓住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项目,全面推进粤港澳三地间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的IPv6的升级改造,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标准的统一,从而实现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在信息基础领域的一体化。其次,依托政府、企业、农协、高校、研究所的“五力协同”,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智慧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奠定技术基础。由地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组织形成政产学研用联盟,引导供应链中技术资源整合,共同发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例如,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节点和供应线路的信息,从而动态匹配线路,合理设置配送站。最后,打破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条中各主体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业务信息”和“智库信息”统一[8]。依托信息基础设备和信息创新技术,以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数据、物流、配送、仓储、冷链、安全溯源等为核心,建设集农产品进销存、电子交易结算、大数据中心、客户管理、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物流配送、仓储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化、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加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信息元素的一体化管理。
3.3强化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金融服务保障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资金渠道的构建离不开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资金渠道,一是要加强对涉农产业的资金支持,充分引导相关产业投资基金对整个供应链中薄弱环节的组织式联动投资,通过充足的资本运作打通技术创新堵点,实现农产品绿色种养、无害加工、生态营销、低碳消费、循环回收;二是充分利用相关的财政支持与金融优惠政策。根据2021年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申请政府财政补贴,用以加强产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补足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在农户种养、产品采集、冷库仓储、冷冻运输等环节的短板,缩小农产品季节性和地域性影响。例如,利用财政支持,集中力量建立了集粮食仓储区、冷链库房、集配中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三是强化大数据采集、超算云计算、区块链加密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的应用,为产业链运作过程的交易安全、信息追溯、数字传输和金融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注释
①孙飞,孟盈如,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人民币[EB/OL].新华网.2023-03-22.
②广东省统计局.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4-03.
③强沛.广州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格局全面建成[EB/OL].天目新闻.2022-07-19.
[参考文献]
[1]贺琳.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08):57-61.
[2]郑婉婷,王珍珍.我国绿色供应链研究分析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福建商学院学报,2023(1):46-54.
[3]赵文德.乡村振兴战略下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渠道研究[J].物流技术,2022,41(8):14-19+64.
[4]吕利平,马占峰.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20(5):116-119.
[5]高鹏,孙智君.“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优化管理研究[J].农业经济,2021(3):141-142.
[6]叶永刚,刘晓峰.消费者估价下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中企业最优决策[J].商业研究,2020(9):92-99.
[7]周权雄.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三个维度[J].探求,2023(2):79-87.
[8]杨浩军.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8(3):153-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