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侨”为“桥”,探索侨助共富新路径论文

2025-07-23 15:23:2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深入分析了青田海外华侨的现状与特点,探讨了他们在助力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立足于全国重点侨乡浙江青田的独特侨务资源优势,提出了以“侨”为“桥”的战略思路,旨在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开辟一条创新性的侨助共富新路径。
摘要:文章深入分析了青田海外华侨的现状与特点,探讨了他们在助力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立足于全国重点侨乡浙江青田的独特侨务资源优势,提出了以“侨”为“桥”的战略思路,旨在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开辟一条创新性的侨助共富新路径。
关键词:以“侨”为“桥”;侨助共富新路径
一、青田海外华侨调查概况及特点
青田县是全国重点侨乡,素有“华侨之乡”美誉,拥有300多年的华侨史。2022年青田县基本侨情调查数据显示,现有38.1万华侨华人、侨眷18.2万,占丽水市华侨总量的80%。青田华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全球分布、欧洲集聚
青田海外华侨素以勇于开拓、敢于冒险的精神著称,足迹遍布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欧洲集聚效应显著,仅意大利和西班牙就有20万青田华侨。随着新兴市场崛起,他们也逐渐拓展至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在职业分布上,青田华侨也展现出明显的行业集聚性,从事餐饮业占比最高,达42.98%,零售占22.06%,贸易批发占11.26%,生产制造行业占4.44%。
(二)开拓求变、多元发展
早在17、18世纪,青田华侨便远赴欧洲从商,凭借坚韧的毅力和智慧,开创了独特的“地瓜经济”,建立了稳固的商圈和市场网络。从最初背着石头出海,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摘得银奖,到逐渐向零售、贸易批发、制造业等新行业转型,青田人不断求变,成为“世界青田人”。他们将国外的咖啡、红酒、美食和建筑理念带回青田,推动家乡向“欧洲小城”转型。近年来,青田县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吸引大量华侨回乡投资创业。5年间,累计引进侨商、青商项目超100个,协议引资额突破350亿元,创办180家侨资侨属企业,为青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胸怀大爱、家国情深
不管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海外华侨始终心系祖国与家乡,为祖国统一和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在国家重大庆典活动中,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建党百年大庆等,众多青田籍华侨受邀参与,展现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深厚爱国情怀,对社会的深远影响不容忽视[1]。
二、华侨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一)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青田海外华侨凭借吃苦耐劳、勤勉不辍、锐意进取的精神特质,在异国他乡积累了不菲的财富,同时吸收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宝贵资源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构筑了坚强的后盾。
(二)奠定贸易市场基础
青田海外华侨具有大气开放、创业天下、团结互助、情系桑梓的品格,既熟悉居住国的贸易情况、发展模式和投资动向,又和国内保持着天然的亲缘联系和语言沟通。这种独特的优势,有助于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拓展国内与国际市场,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夯实的贸易基础。
(三)架设交流合作桥梁
青田有38.1万华侨长期在海外发展,他们大多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拥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充分发挥华侨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广泛的商业人脉优势,有助于为中外经贸合作牵线搭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跨域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华侨助力共同富裕存在的问题
(一)侨情底子不清
侨情数据是做好为侨服务、发挥侨力的基础。当前,青田县的侨情数据存在统计不规范、被调查人员认识不一、数据不能有效共享等问题,导致侨情底子不清、信息掌握不全。同时,对海外华侨的投资行为、投资意愿及产业分布情况的分析研究还不够深入,许多潜在的合作机会和资源优势被忽视,难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华侨资源的潜力。
(二)要素制约明显
在空间上,可用土地资源稀缺,特别是工业发展新空间的拓展受到制约。在人才上,由于就业环境、科研教育等与同级发达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总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青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资金上,涉侨金融堵点有待突破,2023年青田县本外币存贷款虽然高达2137.11亿元,但实际利用外资仅1242万美元,资金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三)服务指导不够
服务华侨回乡投资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青田县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人才政策,但针对侨资企业、华侨创新创业的扶持和服务仍缺乏针对性,需求信息和项目合作信息获取途径有限,投融资服务、项目跟踪指导和创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均有待提升。
(四)产业基础薄弱
青田华侨多以零售、餐饮行业起家,主要从事第三产业。直接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华侨数量少,与县内时尚休闲、智控阀门、新能源智慧出行等产业链融合度不高。此外,青田华侨产业以家族管理、小规模企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培育和升级。
四、高质量推进华侨助力共同富裕的对策路径
青田是全国重点侨乡,海外华侨是青田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力量,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青田县要“打好侨牌”,全面实施“1+3+5”工作体系,创新运用“跨山问海”金钥匙,不断凝聚海外华侨资源力量,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
(一)聚焦一条主线
做好华侨要素回流工作,为他们回归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应以“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梦”为主题,牢牢把握“根、魂、梦”主线。聚力搭建“三大”平台,实施“六大”工程,引导海外华侨心系祖国、圆梦未来、推动侨资侨智回归,助力“三支队伍”和“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努力打造“重要窗口”,实现“青田人经济”向“青田经济”转化,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
(二)聚力打造三大平台
一是打造招引平台。聚力打造由1个“双招双引中心”,5个驻外招商分局,6个产业链招商专班,华侨青商、海外侨团和海外人才驿站等N股力量所组成的“1+5+6+N”双招双引平台,聚焦时尚休闲、智控阀门、新能源智慧出行等产业。通过深入分析产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精准描绘“招引地图”,为引进高层次华侨人才和智力资源提供科学指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打造创业平台。紧扣华侨要素回流,搭建“一区(浙江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一仓(海外仓)、一会(侨博会)”等聚侨兴业平台。配套建设安居工程、共享食堂等创业配套设施,以“政府供给+场地补贴+园区集聚”形式实现华侨人才“拎包创业”。以华侨回归创业园、安特孵化园等为载体,创建省级以上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独具青田特色的“侨梦苑”。
三是打造发展平台。布局建设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未来产业园、科创产业园等一批高能级产业载体,使这些园区成为华侨回归创新创业的热土。谋划建设留学生创业园,加快技工学校建设,吸引元宇宙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在青田设立总部基地、研发中心,推动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发展。通过多元化平台的打造,为华侨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支持,汇聚侨智侨力,共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三)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思想引领凝心工程。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核心,通过党建带侨建,强化侨界思想政治引领。统筹整合国内涉侨部门、乡镇(街道)及海外侨团的资源力量,深化“连心侨”党建品牌,壮大爱国爱乡力量。通过国情教育、侨史研究、代表人士研习班、新侨伙伴家乡行等活动,加强与海外华侨联络沟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联谊活动、海外宣讲员队伍,讲好中国、浙江、青田好故事。加强海外和谐侨团建设,新评选一批青田海外示范性侨团,新成立一批侨界青年委员会,推动侨团、华侨“青蓝借力”,进一步凝聚侨心。
二是创新创业圆梦工程。聚焦构建具有青田特色的“6+2+5”现代化产业体系:6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全球特种钢、智控阀门、时尚休闲、智能电器、新能源智慧出行、元宇宙等),2大服务业特色产业(侨贸、金融),5大富民支柱产业(高品质农业、林业、文化、旅游、水经济),锚定华侨创业创新主攻方向。紧密结合青田实际,谋划储备一批利长远、惠民生、促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纳入上级规划,争取资金支持。设立产业专项基金,引导华侨企业融入县域主导产业链,持续培育壮大智能电器、新能源智慧出行、元宇宙等3条“新质”产业链,鼓励华侨企业向第一、二产业转型,并提供政策支持。打造“侨乡同心·乡村振兴”“我为家乡做件事”工作品牌,深化“百个侨团兴百村·千名华侨富千户”工程,成立青田县华侨慈善救助基金,建立世界青田人同心公益项目库,开展“一社团结对一村庄”活动,搭建海外华侨共同为家乡公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的桥梁。
三是人才培育提升工程。聚力优化华侨人才招引与长效激励机制。深入实施新侨“培育培根工程”“越洋出海”引才行动,拓宽引才渠道,着力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流入。建立“青田·海外”孵化器,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科技项目转化。成立“侨·智库”专家联盟,创办元宇宙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招才引智主阵地。加强“一院一企一团队”建设,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研发核心技术,申请知识产权。推进“西餐大师”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培育技能人才,为青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是交流合作拓展工程。充分发挥海外华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引导海外华侨为青田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智慧产品”。推荐吸收优秀的海外华侨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队伍中,为青田发展建言献策。高质量举办世界青田人大会、侨博会、咖博会等重大活动,打造集“购洋货、吃西餐、品红酒、喝咖啡”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店,不断延伸“地瓜藤蔓”网络。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品牌活动,如人才科技峰会、创业论坛等。积极推进青田华侨海外仓提能升级,打造成集仓储、物流、展示、销售、售后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打造“中国好物·青田出海”品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企业“走出去”政策扶持,组织参与广交会、进博会等知名展会,拓宽企业视野和营销渠道。
五是为侨服务保障工程。设立华侨投资“侨投保”服务品牌,构建“华侨快落户、侨资快回流、项目快落地、品牌快出海”的“四快一保”服务体系,深化华侨要素回流。探索华侨国际贸易金融改革试点,推进华侨境外资产变现汇回结汇试点,畅通外汇入境渠道。系统开展“我为华侨做件事”活动,针对华侨政务服务、权益保障、交流互助等难题,构建生育、落户、就学、就医、养老、出入境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提供便侨利侨服务。定期举办“华侨服务日”,开设“华侨华人接待处”,制度化收集并快速响应侨界群众诉求,切实解决华侨人才在国内投资创业、安居生活的实际困难。同时,发挥422个基层侨联组织作用,根据侨界群众需求推进工作,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增强侨界人士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认同感,进一步凝聚侨心侨力。
六是基础建设强基工程。完善涉侨统筹协调机制,审慎稳妥开展侨情调查工作,重点聚焦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的“四有”人士,建立健全侨商人才库、侨界新生代人才库、海外侨团侨领库、归侨侨界代表人士库和侨资企业数据库等,为充分发挥侨力打下坚实基础。建立产业链协调机制,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基础设施、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改善华侨人才回国创业和生活的环境,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发挥青田保税仓作用,增加物流仓储补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施土地集约利用策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确保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2]。
五、结语
青田县坚持以“侨”为“桥”,构建“1+3+6”工作体系,即聚焦一条主线、聚力打造三大平台、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创新运用“跨山问海”的金钥匙,不断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探索侨助共富的新路径。展望未来,青田县将持续深化与华侨的紧密联系与广泛合作,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侨助共富的多元化模式和机制,努力将青田县打造成为华侨助力共同富裕的示范区,共绘青田县发展的宏伟蓝图,共创美好新辉煌!
参考文献
[1]青田县发展和改革局.青田县勇做“第一进口地”打造开放型现代商贸县城样板[J].浙江经济,2024(11):52-53.
[2]李中文,窦瀚洋.“侨”与“乡”双向奔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12-26(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