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

2025-07-16 14:05:1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新基建是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实现区域大循环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对江西省新基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其存在供需结构失衡、缺乏核心技术、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摘要:新基建是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实现区域大循环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对江西省新基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其存在供需结构失衡、缺乏核心技术、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提出应加大科研投入,多方位引进人才,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合理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江西;新基建;现状与问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是实现国家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涉及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已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投资和创新,努力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基础设施网络。在面对传统基础设施投资所带来的边际报酬逐渐减弱、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中央提出要加速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为国民经济注入新活力,江西新型基础设施发展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当前江西各级政府与学者们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江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揭示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索推动江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路径。
一、江西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新型基础设施是指专注于科技领域,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其主要包括以5G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相结合的融合基础设施和进行技术研发、支撑科学研究的创新基础设施[1]。
(一)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演进升级,更新完善
截至2022年末,江西省5G基站总数达到6.5万座,同比上年净增2.8万座。5G移动基站总数占比20.7%,同比增长5.6%,实现了5G网络“乡乡通”的目标。与省内头部企业合作共建5G虚拟专网数394个,新增打造333个5G创新应用,对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行业进行降本增效,加快省内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2705.3万个,其中农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1015.7万个,同比增长2.6%,数量全国排名第14位。千兆光网建设发展迅速,已覆盖2065万户家庭,其中赣州、吉安、鹰潭、宜春、抚州、萍乡六个城市达到国家第二批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千兆城市数量居中部地区第一位,全国第四,千兆光网已成为江西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底座支撑。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使网络访问延迟降低至1.82ms,位列全国第二,大幅度提高江西省网络性能,促进了信息消费的快速增长。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13个,企业递归节点1757个,各个节点对接成功,新增标识注册量3.9亿个,标识解析量16.7亿。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以及企业接入量均出现大幅度增长,实现了江西省专项标识政策引导的产业目标;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江西省已建成45座运营数据中心、6.8万个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供给算力规模达到1600PFlop,初步形成了以南昌为核心,九江、上饶、赣州、宜春为补充,抚州、鹰潭为备份的“一核四副两备”数据中心空间规划格局[2]。
(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加速融合,建设成果显著
在智慧水利建设方面,已对全省3800座水利大坝的安全检测设施进行数字技术升级,赣江流域的梯级水库联合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在智慧城市方面,南昌、九江、新余等多个城市开始建设城市大脑,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城市大脑体系,加快了“智联江西”的建设步伐。在智慧文旅方面,5A级以上景区智能化建设基本完成,“云游江西”平台成功上线,通过线上展示各景区的风景名胜、特色美食等项目吸引旅客来此观光,尤其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数字化改造,已获“2022年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成为全国景区智能化改造的样板。在智慧政务方面,政务云已基本完成对省、市、县、乡、村的全覆盖;“赣服通”5.0版本更新上线,上线16000余项服务事项,同时上线全国首个政务服务数字人“小赣事”,为用户提供线上一对一服务,指导用户完成事项办理,成为全国典型的移动政务服务应用平台;“赣政通”迭代至2.0,联结1.8万个政府政务部门,通过搭配“赣服通”平台,实现政府“前店后厂”的政务服务。
(三)大力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
截至2022年,江西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16位,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8%,比2018年高0.39个百分点。江西省现建有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3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64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8个、省级创新平台1154个、新型研发机构165家。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成果显著,7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全国位次前移,南昌航空、赣州稀金、上饶大数据等六大科创城建设进展明显,引导创新资源向科创城内的重点产业进行汇集;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以大南昌都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中心,促进区域技术交流与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赣江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3]。
随着技术持续更新,江西数字化基础设施正朝智能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5G应用、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布局。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江西有望在短期内突破现存技术瓶颈,并发展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示范区。与此同时,政府与企业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二、发展新基建所面临的问题
(一)需求大、有效供给不足
自2020年以来,江西省经济结构的变化使新基建的市场需求远超出其市场供给。第一,近年来国内需求急剧萎缩和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出口受阻,企业普遍面临着利润减少和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加上江西省政府推行减税降费刺激经济的政策,加大了政府财政压力,两者因素叠加,使新基建的投资面临较大的压力;第二,新基建涉及的领域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这使得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社会投资更为谨慎;第三,新基建领域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包括技术研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数据分析师等。由于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周期较长,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因此人才供给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缺少关键核心科技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软件、信息、通信等领域高度依赖国外供给,缺少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造成新基建出现“缺芯少魂”的现象,核心技术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新基建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江西省涉及新基建的20多个高校和企业的走访调研,发现在新基建工程中所使用的工业软件,例如,UG、CATIA、NX、SolidWorks、Inventor、Revit等,大部分均为国外科技公司所研发,一些关键零部件如高精度芯片、基础元器件均依赖国外进口。这表明江西省企业在高精度芯片、基础软件、网络协议等制造软实力领域长期依赖国外技术。核心技术方面整体实力较为薄弱,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对国外技术与产品有较强的依赖性,有极大被“卡脖子”的风险。
(三)区域差距大,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深度不够
自“十三五”以来,江西省在5G信息技术领域取得较大进步,但仍与江苏、浙江等先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在相关数据收集、标注、存储、处理和分析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产业体系建设滞缓,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数据要素供应链,无法建立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据交易平台。在新基建智慧交通建设方面,省内各大城市的智慧停车场建设受到技术水平和融合成本的制约,使得新建停车位与5G通信技术、GPS定位等技术融合程度较低,无法实现停车场资源利用率、利润率最大化和市民停车服务最优化的目标。
(四)新基建的投融资机制结构失衡,不健全
新基建具有投入大、回报慢、更新迭代快的特点,因此资金来源是江西省新基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现新基建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尽管政府在新基建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财政压力和其他方面的考虑,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方式无法满足新基建大规模、长期性的投资需求。同时江西省在新基建风险管理和防控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风险应对措施不足等。这进一步增加了新基建项目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影响了社会资本的参与意愿和投融资机制的有效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适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的投融资模式,以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项目。
三、对策建议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扮演着提振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应对短期经济波动的有力手段,更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同时,新基建还能够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新基建更是成为稳定经济增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抓手。针对江西省在新基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一些建议[4]。
(一)切实加大新基建的有效供给
首先,江西省政府需结合省内经济发展状况明确新基建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目标,确保有限资金和资源能够集中投入新基建最具潜力的领域,提高新基建对经济的正向效应;其次,需优化新基建的投资政策环境,建立多部门多层级的免费数据共享中心,减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投资成本和风险。最后,由于新基建领域涉及众多新兴技术,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来支撑。推动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与新基建相关企业的联合培养机制,保证高技能人才供给,实施新时代的“赣鄱工匠”培育工程。
(二)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新基建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如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于新基建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江西省在新基建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瓶颈,需要加大攻关力度,以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增加省内高校科研经费,积极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对具有正外部性省内的创新型企业进行减税补贴,通过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建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的机制,共同研究新基建领域的关键共性问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争取突破技术瓶颈,进而实现新基建工程自给自足。
(三)多渠道引进社会资本,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区别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因为技术密集的特点,其产品性能主要集中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这也导致了新型基础设施在金融机构缺乏传统意义的实体抵押品。因此,为了推动“新基建”的发展,需要在融资方式上进行创新。由于新基建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因此政府可以预售新基建使用权、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信托、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项目。同时,做好新基建规划工作,展现新基建的广阔投资前景,寻求国际合作,通过设立相关合资企业、引进外资机构等方式,吸引国际资本的投资。
(四)统筹谋划,合理布局
在新基建规划时,应深入分析当地的产业基础、技术优势、人才储备等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长远性。同时,要统筹考虑长远与短期、存量与增量、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的关系,做好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避免盲目跟风和短期行为。根据江西各区域的特点围绕网络设施、数据设施、智能设施、创新设施,强化重大项目的牵引与带动作用,积极布局数据中心、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以及AI、区块链、物联网、VR规模应用等一批重大项目,完善科创城布局,打造中部地区领先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筑牢数字江西建设底座。
参考文献
[1]刘艳红,黄雪涛,石博涵.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1-12.
[2]赵丽.如何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向“新基建”融合基础设施转变[J].互联网天地,2020(6):24-27.
[3]江西省大数据中心,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R/OL].(2024-01-18)[2024-03-12].
[4]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Z4):6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