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研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研究论文

1

2025-07-14 15:54:4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可以为各种规模和信用等级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可以为各种规模和信用等级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服务与互联网进行全面融合,借助互联网优势缩短了企业融资周期,强化了企业资金管理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优势,剖析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商平台


  0引言


  现阶段,部分企业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资金缺口较大。企业需要多样化的融资方案来满足资金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够在金融机构、物流监管企业之间构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在简化物流管理程序的同时加快企业资金流动速度,这为企业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供应链金融服务简述


  供应链金融服务是通过整合供应链的交易场景和金融资源,以核心企业为信用依托,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付等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常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包括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众筹模式及非金融行业向供应链金融领域延伸模式[1]。其中,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应用最为广泛。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而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在电商领域中得以蓬勃发展。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将金融服务嵌入供应链,为供应链上的各参与方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2]。其核心是通过电商平台的强大数据分析和风控能力,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降低其融资成本,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发展[3]。

27556104d09c8124a4e9fefe0c328e7.jpg

  在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中,电商平台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中介平台,电商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和交易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电商平台能够深入了解供应链上的企业,评估其信用风险,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此外,电商平台还能够发挥其强大的流量优势,将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相匹配,促成供应链上的交易和资金流动[4]。


  2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优势


  2.1简化了融资流程,提升了融资效率


  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以数据技术为媒介,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各参与方进行信息整合,通过人工智能及区块链工具的应用,将多方协同作用放大,在简化融资流程和融资手续的同时,提高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参与度,构建了多方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的融资环境。银行借助大数据平台能实时提取企业真实的交易信息,并对供应链内部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降低了企业违约风险,提升了融资效率。例如,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对推动电商平台和供应链上企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供应链上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其融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5]。


  2.2有利于融资风险评估,减少经济损失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了新契机。在信息共享环境下,数据平台、电商平台、融资平台及企业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多方信息共享。银行在准确对供应链上企业的还款能力、资质、运营能力进行评估的同时,能够及时将企业隐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上可识别、可防范、可控制的显性风险,提升了风险识别及防范能力,降低了企业融资风险发生概率。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核心是信息的共享和风险的分担。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供应链上各参与方之间信息的无缝衔接和共享。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实现快速融资和资金周转,减少了融资环节的时间和成本。同时,风险的分担成为这一金融模式的关键。通过电商平台对供应链上企业的信用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将风险分散给多个参与方,降低每个参与方的风险。


  3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3.1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认知存在误区


  互联网加速了企业发展进程,现阶段企业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一些管理者将目光放在利润指标增长、经营管理质量提升层面,在融资过程中对供应链金融服务作用的认知存在误区。一些管理者认为只要企业融资成本低,融资风险抵御能力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在融资中的应用就是成功的。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部分企业未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优势、特点、作用进行明确,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程度不深,企业融资依然以银行借贷、固定资产抵押及债权融资为主,供应链金融服务作用未全部发挥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融资质量。不仅如此,从企业层面来看,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缺乏制度、组织结构及监督机制配合,导致供应链金融服务实施成效不尽如人意。


  3.2供应链金融服务制度体系不完善


  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的时间较短,很多流程和制度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进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的载体,信息安全与供应链金融服务质量关系密切。供应链金融服务实施离不开信息系统支撑,信息互通是确保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质量的关键因素。从企业层面来看,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一旦数据信息出现被窜改和丢失问题,将直接导致供应链服务应用中断,甚至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融资危机,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此外,监管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为了防范信用及债务违约风险,虽积极构建了多维度的信息监督机制,但信息监督机制未实现全面覆盖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供应链上数据的准确性有待商榷。另外,从监管制度层面来看,部分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监督制度相对僵硬,制度缺乏灵活性,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想要借助制度规范供应链服务行为的难度很大。


  3.3信息共享能力不足


  互联网背景下,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需要多方协同和配合才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是,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发展能力、运营能力、财务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业务类型复杂多变,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数据采集、提炼和整理的过程中,信息兼容性和信息共享能力参差不齐。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核心企业、银行、互联网平台之间依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引发金融机构对企业风险评估不全面、不客观、不具体,进而影响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的融资决策和服务质量。


  3.4缺乏复合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人才


  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对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理想状态下,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掌握企业融资规划,同时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及风险识别能力。然而,从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人员队伍现状来看,由于企业缺乏科学的人才养成计划,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有所欠缺,不能及时发现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各关键环节存在的风险,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信用风险事件频发,给供应链金融服务价值发挥增加了障碍。

       4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问题的解决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服务价值被进一步放大,实现了供应链上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参考。同时,供应链金融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资金管理能力,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基于此,笔者认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应精准定位供应链服务价值,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强化数据共享能力,组建复合型人才团队,助力供应链金融服务价值最大化。


  4.1精准定位供应链金融服务价值,实现信用资产变现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明确供应链金融服务在融资中所发挥的价值,借助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优势,构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框架,形成新的利益实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例如,企业管理者应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对不同方式融资产生的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数据横向和纵向比较,预测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结果,制订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计划,助力企业提升融资水平。


  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设立供应链金融服务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的相关工作,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集中管理,及时更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操作流程,识别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中存在的各项风险,明确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的权责和义务,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提升提供条件。


  最后,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现信用资产变现。在企业激烈的竞争中,信用资产是驱动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库存融资等多种形式,利用核心企业、金融机构资源,不断提升企业授信额度,实现信用资产变现,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4.2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制度体系


  良好的制度体系是保障供应链金融服务落地的有效举措。结合当前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务操作中,企业应着重从信息安全、监督管控层面入手,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服务制度体系,为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6ce0755704d5be2959ff7481fe11957.png

  第一,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安全。企业应按照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设立专职信息安全岗位,主要负责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数据传输、存储、校对等工作,通过制定第一责任人制度,确保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真正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大数据“准”,小数据“稳”。


  第二,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监督机制。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制定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深挖供应链上异常数据背后的逻辑关系,识别供应链金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解决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成效。


  4.3提升信息共享能力,夯实供应链金融服务基础


  第一,企业应积极与供应链上的各个利益群体进行沟通和交流,构建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增进企业互信和企业合作,实现多方利益主体共赢。第二,企业应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扩大数据技术应用范围,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统一数据标准,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扩大供应链金融服务数据采集和整合范围,提升数据共享能力,规避数据不对称给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核心企业和银行机构可以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对企业月度、季度、年度资金流等信息进行汇总和提炼,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制订差异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合作方案,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4.4培养高素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人才团队


  第一,制订科学的人才养成计划。企业应基于互联网及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的特点,在当前人才管理的基础上,以季度为周期,对企业供应链金融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供应链金融服务理论、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风险应对等相关内容的培训。通过企业专职培训,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组建复合型供应链金融服务团队,发挥团队“雁阵效应”,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提供人才支撑。


  第二,完善薪酬和激励体系。完善薪酬和激励体系有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复合型人才,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质量。在实务操作中,企业应构建完善的薪酬和激励体系,设计结构化的薪酬体系,明确不同职位的薪资范围,将员工晋升或业绩表现与薪酬增长挂钩,并实施多样化的激励计划,如股票期权、绩效奖金、项目奖励等,以提高员工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工作中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确保员工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工作。


  5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当前,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企业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积极提升信息共享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精准定位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价值,实现信用资产变现。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强化企业融资能力,还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实现路径[J].全国流通经济,2024(3):164-167.


  [2]杨红霞.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实现路径[J].投资与创业,2023(15):4-6.


  [3]陈游.农业产业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2023(5):98-108.


  [4]钟楚纤.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供应链金融及风控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23(4):130-133.


  [5]袁胜,姜梦雪.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2022(20):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