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研究论文

2025-07-07 15:08:4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对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的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以期帮助钢铁制造企业提升内部审计水平。
[摘要]在钢铁制造企业内部管理中,内部审计属于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科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钢铁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以往选择的内部审计模式已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急需借助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水平。文章对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的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以期帮助钢铁制造企业提升内部审计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
0引言
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钢铁制造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有效扩大了内部审计范围,还促使内部审计流程得以优化。现阶段,较多钢铁制造企业纷纷在内部审计中引入大数据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内部审计效果。不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仍面临一些问题。因此,钢铁制造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入手,探索有效的内部审计措施,从整体上提升内部审计水平,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1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的特征
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特征主要体现在审计理念更新、审计数据量增长、审计范围拓宽、审计流程优化等方面。首先,审计理念更新。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从以往以线下审计为主的审计理念逐渐向以线上审计为主的审计理念转变,线上审计方式得以广泛应用,形式层出不穷。在实践环节,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自动化、智能化采集数据,获得了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降低了人工干预风险。其次,审计数据量增长,审计范围拓宽。钢铁制造企业以往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往往选用的是抽样审计方式,这种方式难以从整体上了解实际情况,局限性较大[1]。而在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可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内审工作中,从而获得海量异构数据,使审计范围有所扩大。同时,钢铁制造企业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的深入分析,可更好地突出内部审计的作用与价值,在内部审计的全面渗透下,获得更加客观、可靠的审计结果。最后,审计流程优化。在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流程得以不断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审计分析阶段,钢铁制造企业能够借助数据挖掘和数据分类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开展审计数据关联、对比分析和数据查询,汇总审计疑点;在分散查证阶段,审计人员工作重心从财务凭证转移到审计疑点,通过小组、专家评估,获得更加准确的审计结论;在审计报告阶段,能够通过智能审计综合汇总有效信息,提升审计报告的准确性。
2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意识不足
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存在信息化意识不足的情况。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部审计只是简单的检查及监督工作,忽视了大数据技术在内部审计中应用的必要性,致使内部审计对人工操作依赖性较强,未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管理需求。一些钢铁制造企业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缺乏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并未定期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应用等的宣传教育工作,致使内部人员未能形成正确的信息化意识,阻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
2.2人员能力水平不高
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一般会引入较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这对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一方面应掌握足够的审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处理能力。但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一些钢铁制造企业现有审计人员存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情况,无法借助信息化技术处理与分析数据;一些审计人员无法熟练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对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3内审信息化水平较低
大数据背景下,要想有效提升内部审计水平,钢铁制造企业应重点做好内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内部审计提供技术支持。不过,一些钢铁制造企业未能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现有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不具备集成化功能,无法实现数据的全面共享。一些钢铁制造企业内审信息化水平较低,未能科学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时仍以传统手工操作为主,严重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并且易出现审计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2.4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开展,同时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不过,一些钢铁制造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并未从自身实际入手进行审计监督机制的科学构建及不断完善,无法对内审活动的开展进行全面监控。一些钢铁制造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但存在内容不全面、执行力度不足的情况,影响了监督作用的良好发挥。
3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提高内部审计水平,实现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推进,钢铁制造企业应针对当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树立信息化意识
大数据环境下,钢铁制造企业若想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水平,创新内部审计模式,应确保内部人员拥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首先,钢铁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思想认识,了解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价值,将内部审计信息化放在重要位置,适当增加人力与资金投入,注重大数据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发挥出示范带头作用,促使内部人员认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作用与价值。其次,钢铁制造企业应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交流会议等方式,向内部人员宣传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转变内部人员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内部审计工作观念。最后,钢铁制造企业应在企业文化中引入大数据审计工作内容,强调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员工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视度,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大数据理念的良好落实[2]。
3.2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一,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应结合内部人才培养计划,转变审计人员培养模式,科学开展培训工作。在开展培训工作时,钢铁制造企业应结合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科学设定培训内容,将培训重点放在内部审计要求和步骤、大数据技术应用、审计系统使用等方面,使审计人员在掌握专业审计知识的同时拥有更强的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提升内部审计效率。例如,钢铁制造企业可以实施“一帮一”小组学习模式,由学习速度较快的员工帮助其他员工。另外,各个学习小组可以在集中培训后合理利用空闲时间,反复操作业务系统,并汇总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专业讲师进行集中解答。为保证培训效果,完成培训工作后,还需要对审计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结合考核结果优化培训方案。第二,注重人才引进。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应不断优化自身的人才结构,做好人才引进,打造一支综合能力强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在人才引进环节,需要适当提升准入门槛,引进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足够的审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确保满足大数据背景下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第三,鼓励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参加专业认证考试及行业会议,实现知识的持续更新,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3.3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
第一,注重审计信息化建设。钢铁制造企业应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此项工作中投入足够的资金,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软件系统,转变以往手工操作的审计模式。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分析,确保内部审计系统拥有较强的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3]。
第二,完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钢铁制造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通过系统优化升级,确保系统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同时通过科学制定数据转换标准,强化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联系,促使各系统间能够进行数据的高效共享,避免出现信息传递滞后的情况,使审计人员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持。
第三,注重信息安全保护。钢铁制造企业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应注重信息安全保护[4]。一方面,需要增强审计数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应实现审计工作合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可选择多样化的信息安全保护策略,包括系统访问控制、引入防火墙技术、实施数据加密等,并做好应急预案。钢铁制造企业还应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培训工作,使审计人员形成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避免出现重要信息被泄露、窜改等问题,严格根据相关规定谨慎操作,增强内部审计的合规性与高效性。
第四,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首先,引入区块链技术。钢铁制造企业可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下对数据信息进行保护,提高数据可信度与完整性[5]。同时,对数据进行自动检验与核对,实现内审工作高效实施。其次,应用云计算技术。钢铁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构建云计算平台,借助该平台对审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有效去除无价值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有效整合,为内审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避免因数据不准确、不科学出现审计结果不准确的情况[6]。最后,实施财务共享。钢铁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财务共享平台,借助该平台确保内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业务、财务信息,避免资源重复投入,并且能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3.4健全审计监督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若想持续创新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水平,应积极创新与优化审计监督机制,确保审计监督职能良好发挥。第一,健全监督审核机制。钢铁制造企业应将内审要求与流程作为重要基础,找准内审重点,同时科学确定审计对象,科学开展内审工作[7]。借助完善的标准及要求,加大对工作人员行为的约束力度,促使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内审活动进行全面监管。同时,钢铁制造企业应使内审人员拥有较强的监督意识,将内审流程作为监管重点,全面落实监督工作,增强内审工作的规范性。第二,强化内审监督[8]。钢铁制造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将客观、科学原则作为主要依据,做好内审监督工作,并且确保监督工作独立开展,避免受到其他部门及人员的影响,降低徇私舞弊问题发生的概率。钢铁制造企业应成立监管部门,并配置专业人员,重点负责监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此实现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推进。第三,不断更新工作方式。钢铁制造企业应时刻关注审计监督机制执行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持续更新工作方式,对于获得的评估结果应及时公开。此外,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时,钢铁制造企业应对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全面性进行深入检查,若发现存在违规情况,应作出惩处。
4结束语
大数据背景下,钢铁制造企业需要认识到大数据环境对自身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在内部审计中强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另外,为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钢铁制造企业还应全面分析自身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树立信息化意识、提升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健全审计监督机制等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内部审计水平,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唐霖.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24(4):112-114.
[2]张晴.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11):82-84.
[3]蔡绍坦.试探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措施[J].财会学习,2024(1):113-115.
[4]许光英.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创新路径探索[J].财会学习,2024(10):116-118.
[5]段禹阳,王佳鑫,丁玉梦.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探究[J].营销界,2024(5):5-7.
[6]林青.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创新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4(12):96-98.
[7]尚圳.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发展的思考[J].金融客,2023(10):67-69.
[8]康宁.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创新策略[J].中国农业会计,2024(6):106-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