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探究论文

2025-07-07 15:14:4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校的教育管理中,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校的教育管理中,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效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大数据技术,高校既可以利用数据库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和智能化管理,也可以将不同的管理部门连接在一起,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为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提供保障。文章首先阐述大数据环境对高校教育管理的积极影响,然后分析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提升高校的教育管理效果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高校;教育管理
0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产业都已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就高校教育管理而言,由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开展的需求,管理者迫切地希望通过一种更加高效、精确的模式来实现目标化的管理。然而,我国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存在着严重的效率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实现变革与突破。因此,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教育管理中,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大数据环境对高校教育管理的积极影响
1.1能够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在我国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相对简单,以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的教育管理逐渐从单一的方式中脱离出来,出现了在线教育平台,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这为高校教育管理的优化开辟了新的途径。此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高校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而有效地解决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这些资料处理软件,能有效地进行资料的归纳与整理,从而达到高效教育管理的目的。
1.2能够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以信息化为核心。而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高校对当前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另外,由于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各类智能设备被广泛使用,使高校能够对数据进行高效分析与优化,从而达到高水平数据管理的目的。可以说,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引入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1.3能够促进高校的学术交流和创新
为推动高校间的学术沟通与科研结果的共享,需要借助大数据平台来完善校际交流体系。其中,最常用的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其可以实现研究成果的分享,推动学术的交流,使科学研究的方式得到持续革新,科研成果得以大范围利用。另外,在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成为一种主要的数据共享工具,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统一管理,并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利用。这样就可以促使高校利用互联网深化学术交流与合作。
2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实困境
2.1大数据应用意识不足,工作效果不佳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诸多高校在大数据应用中仍然存在严重的认知误区和运营障碍。尽管部分高校已开始引入大数据平台,但教师和管理者普遍存在传统教育管理思维的局限,对大数据技术缺乏深入理解和应用意识。这种意识不足首先体现在对大数据应用价值的认知偏差上。许多教育工作者仍停留在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未能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在提升教育管理效率、个性化教学和资源优化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他们往往将大数据视为简单的技术工具,而非战略性资源。在实际教育管理中,大数据应用低效问题较为突出。另外,部分高校在应用大数据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不仅未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予以足够重视,还存在数据资源过度采集与随意利用的问题。数据处理缺乏系统性,导致数据流通不畅、分析深度不够,最终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实际应用价值。
2.2数据量庞大,采集和整合困难
由于教育管理的工作比较复杂,在采集信息时往往要面临资料来源多样、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的问题。因此,对数据进行有效、准确的分析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此外,教育管理工作还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及社会化软件中的重要信息,加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变化,导致信息的采集与整合更加困难。在教学工作中,这些复杂的数据采集和整合问题更加凸显。不同学科、不同教学环节产生的数据类型存在差异,包括课堂教学记录、在线学习行为日志、作业提交情况、学生互动数据、实验教学数据等,每一类数据都具有其特定的格式和结构特征。这就造成数据采集和整合难度增加。
2.3内部数据分化,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少针对大数据的统一管理规范,造成高校之间存在着数据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并且,高校各单位信息系统在功能上缺乏衔接,从而出现了“信息孤岛”现象。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往往各自为政,其管理系统和数据平台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的数据交换和协同机制。这种数据分割状态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难以被完整呈现,也影响了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统计口径、标准存在差异,即便是同一指标,也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仅降低了数据的可信度,还增加了数据整合的技术难度,最终影响了教育管理质量[1]。
2.4人力资源匮乏,创新难度加大
高校教育管理与大数据的运用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要实现二者的融合,就必须以复合型人才为支撑,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的优点,并能更好地把握融合优势。然而,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复合型人才匮乏的问题,很多管理者仅仅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很难满足大数据环境下的管理需要。由于缺少复合型人才的支撑,高校教育管理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已成为影响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难题。
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的优化路径
3.1创新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要想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高校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服务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数据能够帮助高校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包括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社交能力等多个维度。通过数据分析,高校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可能存在的发展问题,体现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使高校教育管理走向专业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发展之路,彰显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特征。另外,通过精准采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兴趣偏好、学习风格等多维度数据,高校可以构建更加精准的学生画像,从而实现精准管理。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潜力,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课程推荐和职业规划指导。除此之外,为学生建立一个健全的教育管理体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让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务实,节约教育管理成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
3.2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打造复合型管理队伍
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掌握多种技能的人才为核心,为教育改革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还可以对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以提高其综合管理能力。在日常教育管理培训、数据挖掘及数据可视化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与评价准则,保证培训措施有效落实,推动复合型教育管理队伍初步成型,从而为下一步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3]。
3.3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信息安全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确保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可行性,保障学生个人数据和隐私不受侵害,推动大数据技术快速应用,是高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和完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严禁以违规方式收集学生数据。高校应持续改进教学资料管理体系,对各类资料实施综合监测与管理,并设立专门的教学资料管理机构,加强资料审核与监督,确保教育资料使用的公开透明。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数据防护难度不断增加,单一的安全防护手段已无法满足教育管理需求。高校需要采取全面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制定详细的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确保学生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并明确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数据收集、使用、存储等方面的权责,同时加强校内监管,建立数据安全投诉机制,确保相关法规和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3.4提高数据资源共享程度,确保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而数据资源共享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应着力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建立开放、互通、协同的数据共享机制,从而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精准支持[4]。一方面,高校应制定跨部门的数据标准规范,统一数据口径和采集口径,避免因口径差异造成数据失真问题。建立集中式的数据管理中心,实现各职能部门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互联互通,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同时,要注重数据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除了校内数据的共享,还应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外部主体的数据互通,可以与人才市场共享就业数据,与行业企业共享人才培养数据,构建多方参与的开放生态系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的精准性,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更满足需求的发展路径[5]。
3.5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全方面收集
高校教育管理涉及多个专业领域,而且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都不尽相同。因此,要将大数据技术有效地运用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对各专业学生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采集,为高校的个性化教育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反映出高校的教学特色[6]。例如,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校选修课程进行追踪,对其进行分类、拓展,如设计课、音乐鉴赏课等。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也可以组织各个学科的教师和教研员对本专业的选修课进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目的地研究和优化下一学期的选修课程,淘汰一些选修人数过少的课程。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运用,高校选修课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要,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3.6完善信息融合机制,加大数据衔接力度
为有效破解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全面、高效的数据融合与衔接机制。具体而言,高校需要搭建一个集中式的数据中台,作为各部门数据交换和整合的核心枢纽[7]。该平台应具备强大的数据清洗、标准化和关联分析功能,能够实时收集、整合来自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等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源。通过建立数据映射机制,将分散在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机关联,形成全面、立体的数据视图,为高校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支撑。同时,高校还应加强数据治理,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团队,负责数据标准制定、数据质量监控和数据安全管理。该团队应由具备跨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组成,既要精通大数据技术,又要深谙教育管理实务。通过持续优化数据治理流程,逐步构建一个开放、动态、智能的教育管理数据生态系统,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8]。
4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管是从管理思想,还是从管理方式来说,高校教育管理者都要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机遇,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教育管理中,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革新,但也要警惕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弊端与风险。此外,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健全高校技术运用与管理机制,为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提供更好的保障,从而使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高校应该抓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契机,推动教育管理理念革新,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深入挖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潜力,推动教育管理体系全面升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林虹.大数据技术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路径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22):144-145,152.
[2]陈步伟.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安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74-77.
[3]孙敏.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问题透视与应对之策[J].新课程研究,2023(5):96-98.
[4]郜太.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数字化创新路径研究[J].文教资料,2023(24):179-181.
[5]张宏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2):47-48,51.
[6]张璇.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优化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4-60.
[7]黄橙.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14):144-146.
[8]初友香.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教育管理路径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2):23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