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论文

2025-06-18 17:15:5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企业的环境责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而公司治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机制和效果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企业的环境责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而公司治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机制和效果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文章首先识别了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以及治理效果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潜在影响。为了验证这些理论假设,文章以P公司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P公司的治理结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践的考察,发现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显著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和透明度。
关键词:公司治理;环境会计信息;信息披露
引言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环境表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展示其环境管理绩效、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渠道,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可靠性往往受到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
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核心,它涉及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源配置。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性,从而提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靠性。然而,当前关于公司治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研究尚显不足,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公司治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以期为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将分析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等因素如何作用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及时性和准确性,并探讨这种影响如何进一步作用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本文期望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文献综述
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披露内容的研究,二是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Gray(1993)强调,对于上市公司,特别是那些可能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应当定期公开其环境会计相关信息。这些披露内容涵盖了公司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环境管理的组织架构与环保目标、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及其成本、污染物与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状况,以及企业的环境绩效情况。进入21世纪,研究者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探究变得更加详细和具体。有学者指出,环境会计是环境与会计的交叉领域,兼具两者的特性。鉴于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侧重于货币性信息,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应更倾向于提供定量的、可计量的信息,以便更精确地反映企业的环境表现和绩效。
胡曲应(2010)主张上市公司需在年度报告中全面呈现环保设备与资产等方面的信息,并建议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1]。毕茜等(2012)则通过内容分析法,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分类,涵盖了披露的媒介、环境管理、成本、业绩与治理、负债、投资以及政府监管与认证七个主要类别[2]。吴灏文等(2015)进一步细化了披露策略,提出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披露,如环境支出、成本和负债等应具体披露的定量数据,而环保理念和措施等则更适合用定性描述[3]。尽管上市公司在持续扩展其信息披露的范围,但整体披露质量仍然不尽如人意,尚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需求。曾雄旺等(2021)以12家畜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公司在定性信息披露方面较为详尽,但关于环保收支等定量信息的披露相对较少[4]。刘薇等(2021)则选取了25家有色金属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她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披露了环保措施等非财务信息,但这些描述往往缺乏与自身实际情况的紧密结合,同时对财务类信息的披露也较为有限[5]。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有学者在分析碳披露项目的研究报告时,发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与董事会成员数量、独立董事的占比以及高管性别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Akbas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尽管董事会规模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呈现正面联系,但这种联系相对较弱。还有学者基于山东省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国有股权的比例和独立董事的数量对信息披露的质量有积极的影响。李*斌(2014)则以2009—2011年沪深两市的68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6]。赵海燕等(2018)通过对115家钢铁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董事会规模、公司规模大小以及独立董事和监事在治理结构中的比例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有显著影响[7]。而张亨溢等(2019)在针对16类重污染企业上市公司2006—2015年的数据研究中,发现上市公司类型、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以及监事会的人数都与信息披露的水平正相关[8]。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法规与标准缺失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规体系正逐步完善,但目前尚未形成全面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和行业标准,这给企业带来诸多挑战。
一方面,缺乏明确法规指导,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无统一框架依据。不同企业采用不同披露标准和方式,内容格式各异,难以比较分析,增加信息使用者解读难度,削弱其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缺乏法规强制要求,企业重视度不足。追求经济效益时,部分企业可能选择性披露或隐瞒关键信息,规避环保责任风险,损害企业声誉形象,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再者,缺乏统一标准还导致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因缺乏专业知识经验,无法准确完整披露,信息存在误导性和不准确性,误导信息使用者判断,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总之,完善法规体系、制定统一标准迫在眉睫。
(二)披露意愿与主动性不足
尽管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社会信任度以及推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这种认识在逐步增强,但真正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付诸实践的企业比例仍然相对较低。
由于企业缺乏主动披露的意愿,它们往往不会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和分析环境会计信息。这导致披露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可能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数据,而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此外,被动披露还使得企业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它们往往只在法规要求或外部压力下进行一次性的披露,而没有建立起定期、持续的披露机制。这不仅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环境状况,也削弱了环境会计信息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
(三)披露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虽已起步,但内容与深度有待提升。目前企业披露主要集中在基础且易量化领域,如环境污染治理、资源消耗和节能减排等,这些数据虽然对评估环保成效十分重要,却只是冰山一角。仅靠这些基础数据远不足以全面了解企业环境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风险管理等深层次信息,对预测环境风险、制定应对策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意义重大,却在企业披露中鲜有涉及。一方面,可能是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认识不深,缺乏对深层次信息的重视;另一方面,可能是企业在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时面临技术和资源困难。此外,即使企业收集到深层次信息,披露时也往往缺乏深入分析解读,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洞察企业真实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深度迫在眉睫。
(四)披露方式不规范
许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将环境信息与其他信息混杂,问题突出。一方面,报告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信息使用者筛选整理环境数据信息费时费力,增加阅读难度和工作量,还会降低对环境信息的关注度,甚至忽略分析评估。另一方面,降低了环境信息可比性,不同企业披露格式、内容和方式各异,难以横向比较分析,使用者难以了解企业环境管理优劣势及评估环境绩效改善程度。此外,不规范披露给监管和审计带来困难,监管部门和审计机构需花更多时间精力识别提取环境信息,增加成本且可能效果不佳。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迫在眉睫,提高信息可读性、可比性,便于监管审计,更好地发挥环境信息的价值。
三、公司治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一)公司治理结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在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公司在治理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职责。一般来说,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各自扮演着关键角色[9]。
1.股东大会
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决策者和监督者。股东通过审议公司的环境政策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报告,对公司的环境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同时,股东大会的决策也反映了股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期望,对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2.董事会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和决策,包括环境战略。董事会应确保公司遵循环境法规,制定并执行符合环境要求的政策。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董事会负责审议和批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报告,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同时,董事会还需要监督公司环境管理的执行情况,确保公司履行环境责任。
3.监事会
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机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负有监督职责。监事会应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决策和执行情况,确保公司遵循环境法规,及时、准确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此外,监事会还可以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和质量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二)公司治理机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公司治理机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显著,能确保环境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提高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
一方面,激励机制提供内在动力。设定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措施,鼓励管理层和员工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提高环境绩效。当公司环境绩效提升,管理层更易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展示环保成果与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成为公司内部管理的自觉行为,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数量。
另一方面,监督机制发挥重要约束督促作用。设立专门监督机构(如监事会)和制定监督制度,确保公司遵循环境法规、执行环保政策、投入足够环保资金和资源。同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督审查,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遗漏,提高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内部控制机制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识别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风险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环境会计信息准确完整,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还能促进公司内部各部门沟通协作,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效果。
(三)公司治理效果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公司治理效果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重要影响,公司治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决策和过程。
1.正面影响
当公司治理效果良好时,公司往往能够积极履行环境责任,取得较好的环境绩效。这种情况下,公司更倾向于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以展示其环保成果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10]。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确保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还能增强投资者和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度,提高公司的声誉和形象。这有助于公司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伙伴,进一步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负面影响
如果公司治理效果不佳,公司可能对环境问题缺乏关注或投入不足,导致环境绩效较差。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会避免或推迟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以掩盖其环境问题的存在。同时,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可能导致环境会计信息的失真或遗漏,降低信息披露的质量。此外,治理效果不佳的公司还可能面临外部压力和负面舆论,如环保组织的批评、媒体的曝光等。这些压力可能迫使公司不得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披露的信息可能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甚至存在误导性。
四、P公司治理结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一)P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P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据P公司的官方信息,公司的董事会负责监督管理层的日常运营。董事会成员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确保P公司致力于通过高标准的责任和道德来实现业务成功。P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包括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他们共同监督公司的财务和环境政策,确保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承诺得到实施。
(二)P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P公司的环境责任报告详细披露了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进展和目标。公司致力于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来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在产品设计中使用回收和可再生材料,并推动供应商转向清洁能源。P公司已经实现了全球100%的设施使用可再生能源,并计划到2030年实现整个供应链和产品的100%碳中和[11]。
(三)P公司治理结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P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现了其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即通过董事会的积极监督和专业委员会的参与,确保环境责任和透明度。公司的环境责任报告遵循全球报告倡议(GRI)的可持续性报告指南,涵盖了经济、环境、社会、劳动实践和产品责任等多个方面。
此外,P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也支持了其环境责任的落实。公司采用功能性组织结构,由专家领导专家,这种结构有助于集中专业知识和决策权,从而在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更有效的决策。P公司的领导者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对细节的专注以及合作性的辩论,这种领导模式有助于推动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结语
本文经过深入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法规与标准缺失、披露意愿与主动性不足、披露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披露方式不规范以及监管与审计机制不健全等显著问题。然而,通过探讨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及其效果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以P公司为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治理机制以及积极的治理效果对于改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至关重要。P公司的案例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即优化公司治理能够显著提升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首先,由于我们只关注了P公司这一单一案例,因此所得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企业。其次,我们的研究主要基于公开资料和数据,可能无法全面反映P公司内部治理的实际情况。此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公司文化、市场环境、法规政策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考虑。未来的研究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公司治理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胡曲应.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研究——以2009年开展环保后督查的上市公司为例[J].证券市场导报,2010(12):53-59.
[2]毕茜,彭珏,左永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公司治理和环境信息披露[J].会计研究,2012(7):39-47+96.
[3]吴灏文,张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评估与理论框架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S2):137-141.
[4]曾雄旺,胡鹏,廖蕊.畜牧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究[J].会计之友,2021(11):106-110.
[5]刘薇,安琪.有色金属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调查及建议[J].财务与会计,2021(15):77-78.
[6]李*斌.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77-83.
[7]赵海燕,张山,杨柳,等.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企业面板数据[J].财会通讯,2018(31):17-21.
[8]张亨溢,杨刚,魏晓博,等.内部治理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9,35(14):183-185.
[9]刘爱东,万芳.公司治理对管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16(9):47-50.
[10]周亚荣,张丽芳,董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与启示[J].财会通讯,2016(34):28-31.
[11]罗燕琴,吴雪林,邓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基于制药行业上市公司数据[J].会计之友,2016(15):5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