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标准构建与实施策略论文

2025-06-09 16:50:4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立足于“以评促建”的理念,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式多样化入手,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并提出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具有片面性、静态性,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文章立足于“以评促建”的理念,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式多样化入手,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并提出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
1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普遍共识。“双师型”教师以“理实一体”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做合一”的实践能力,成为药学专业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科学评价“双师型”教师,引导和促进其专业发展,对提升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存在诸多不足。一是评价主体单一,主要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缺乏行业企业、教师同行、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的广泛参与1。二是评价内容片面,侧重于教师学历、职称、教学工作量等显性指标,忽视教学投入、实践指导、科研转化、社会服务等隐性贡献2]。三是评价方式静态,即习惯于采用阶段性、总结性的评价方式,无法及时反映教师专业能力的变化过程。这些问题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无法为“双师型”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过程性评价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持续收集信息,综合分析评价对象的行为表现、能力变化,注重评价过程对被评价者成长的促进作用。将过程性评价引入“双师型”教师评价中,能够更加全面地审视教师的专业能力。
过程性评价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贯穿性,即评价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二是整体性,即评价不仅关注教师教学能力,还注重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统一;三是发展性,即评价旨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而非单纯地奖惩;四是激励性,即评价强调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而非“一票否决”[3]。基于过程性评价理念构建评价标准,有利于引导“双师型”教师在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均衡发展,增强其成长内驱力,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3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标准的构建原则
构建“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标准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评价标准的构建要以“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为导向,注重评价内容与教师岗位职责的契合度,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和专业实践领域成长为行业专家。
(2)主体多元原则。将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同行、学生等作为评价主体,通过多方参与、多元评价,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定性评价突出过程性、发展性导向,侧重于教师在教学、科研、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表现评价;定量评价注重关键指标的考核对比,如教学工作量、科研项目与经费、社会服务项目数量等,两类评价标准有机结合、相辅相成4。
4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的维度与指标设计
“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应从教学、科研、实践、社会服务、思想引导5个维度入手,围绕关键指标进行系统设计,突出“双师”特色。
(1)教学维度。教学是“双师型”教师的基础工作,教学评价应重点考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科研维度。“双师型”教师须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善于利用科研反哺教学。科研评价应重点关注教师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与级别,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的数量与质量,产学研合作成果的转化应用及获奖情况,以及将科研方法和成果融入教学的情况。
(3)实践维度。实践能力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特质。实践评价应重点关注教师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实践经历,创新性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技能竞赛的成效,以及参与药学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制定的情况。
(4)社会服务维度。“双师型”教师应发挥产教融合的纽带作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服务评价应考察教师主持校企合作项目、成果推广与技术服务的数量及效益,为行业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的成效,担任行业协会、学术组织的职务,以及参与制药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的情况。
(5)思想引导维度。立德树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思想引导评价应考察教师的师德师风、育人理念,关注其在课程思政、实践育人中发挥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成效。
基于上述维度,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要从教师教学投入、科研贡献、实践指导、社会服务、思想引领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设置既能反映教学科研业绩的量化指标,也能反映教书育人实效的定性指标,从而形成“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和表2)。
5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5.1健全评价组织体系
成立学校、二级学院两级“双师型”教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层面统筹规划,编制总体方案;院系层面负责具体实施,通过将“双师型”教师评价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工作机制5。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同行代表参与制订评价方案,增强评价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5.2创新评价方式
根据“双师型”教师的职责特点,针对不同评价主体,采取多元评价方式。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牵头,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重点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师同行注重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指导能力;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育人实效。运用“教考分离”模式实施课程考核评价,将学生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实验实训、创新实践等纳入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挥学校、企业、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采取听课评课、查阅教学档案、学生评教、同行评议、企业评价等方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实践、社会服务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突出过程评价、动态评价[6。
5.3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评价结果良好的教师在职称晋升、科研项目立项、进修深造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还要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5.4做好支持保障工作
将“双师型”教师评价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建立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在人才招聘、岗位设置、考核晋升中体现“双师型”教师评价要求,将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大对“双师型”教师专项培养的支持力度,完善企业实践锻炼、产学研合作等配套措施,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7。此外,搭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师发展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针对性的教师培养政策提供数据支持8]。
6结束语
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从评价理念、评价标准、评价实施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推进。本文基于“以评促建”的理念,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标准的构建原则,设计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健全评价组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和做好支持保障工作等方面提出“双师型”教师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策略,以期确保评价工作取得实效。
主要参考文献
[1]佛朝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5):24-28.
[2]韩宝阳.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S学院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
[3]谢丽丽,姜海艳.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128-130.
[4]张铃丽,谢党恩,于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数据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10):5-7,14.
[5]寇思蕊,王校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探索[J].山西青年,2022(11):101-103.
[6]江欢,秦琼,冯国刚.“三区联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探析[J].终身教育研究,2022(6):62-69.
[7]郑争兵,韩团军,郭昱希,等.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7):70-72,86.
[8]朱海鹏.应用型本科互联网金融专业“三优化”人才培养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0):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