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3

2025-05-14 12:01:45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在产教融合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着力点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文章分析当前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如制订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的培养方案、完善产教融合激励机制、校企共建实训设施与基地、重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等,以期提升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

  [摘要]在产教融合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着力点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文章分析当前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如制订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的培养方案、完善产教融合激励机制、校企共建实训设施与基地、重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等,以期提升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金融行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与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等迅速崛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金融服务的内涵,还对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而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实现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讨有效的培养策略,对推动我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作为连接职业教育与金融行业的重要桥梁,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金融行业的创新力与竞争力。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还制约了金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1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地方特色

  高职高专在设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与地方经济、金融行业的紧密结合。传统的“一刀切”培养模式导致毕业生虽然具备基本的金融理论知识,但在面对具体的地方金融市场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实际需求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快速胜任工作岗位并发挥作用¹。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地方特色,不仅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还限制了高职高专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长远来看,不利于形成良性循环的产教融合生态。

  1.2相关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产教融合的有效实施需要健全的激励机制作为支撑,包括对学生、教师及企业的激励。当前许多高职高专在激励机制设计上存在不足,如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认可度不高,对参与产教融合的教师缺乏相应的奖励和支持。以考试成绩为主的传统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实践成果在奖学金评定、毕业审核中的权重不足。教师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往往需要额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相应的职称晋升、科研经费支持等激励措施不足。另外,地方政府缺乏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

image.png

  1.3实训设施略显落后

  随着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少高职高专的实训设施有待升级,无法满足现代金融业务模拟、数据分析、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实训需求,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其对未来金融岗位的适应能力,同时也降低了院校吸引企业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的竞争力。主要原因在于,实训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高职高专普遍面临经费紧张的问题,难以持续更新升级实训设备。加之金融科技日新月异,高职高专在引进新技术、新平台时具有滞后性,难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1.4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创新活动日益频繁,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需求较为迫切。然而,部分高职高专仍秉持传统教育理念,认为高职高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职业技能,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或相关课程内容陈旧,未能与金融行业最新动态相结合,并且缺乏创业孵化基地、创新竞赛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2]。

  1.5“双师型”师资不足

  “双师型”教师是产教融合模式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但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人才往往会选择到企业发展,高职高专难以吸引其加入教学队伍。再加上部分高职高专缺乏系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教师在职培训、实践锻炼的机会有限,而且教师评价体系过于偏重学术成果,对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评价不够重视。而“双师型”师资不足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实践指导的有效性,降低了学生对实际金融业务的理解和操作能力,进而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2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2.1制订具有行业与地方特色的培养方案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要想培养出既满足行业需求又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从根本上革新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首先,高职高专应联合地方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及知名企业,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定期开展市场需求调研,收集金融岗位技能要求、行业发展趋势、地方经济特色等方面的信息,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高度匹配。基于调研结果,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除了基础的金融理论课程,还要增设针对地方特色的课程模块,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实务、地方金融政策解读等。同时,为适应财经领域发展、职业岗位迁移和拓展就业等要求,应开设金融科技方向、证券投资方向、保险方向的选修课程,如金融科技概述、金融职业技能、企业财务会计、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3]。将真实金融项目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模拟实训、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比如,与当地商业银行合作,开展小微企业信贷评估项目,让学生参与贷款审批流程,了解风险评估和管理要求;或者与证券公司合作,分析股票市场,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建立培养方案定期评估机制,每学年或每两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根据行业变化、学生反馈及就业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由行业专家、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为培养方案的持续优化提供专业建议。

  2.2完善产教融合激励机制

  产教融合背景下,完善激励机制是激发各方参与热情、保障合作持续推进的关键。第一,构建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改变单一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引入项目实践、企业实习、创新创业竞赛等多维度评价指标。设立实践学分,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将实践成果作为毕业要求的一部分;定期举办金融案例分析大赛、模拟交易竞赛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将比赛结果作为评价其综合素养的依据。第二,优化教师激励与保障机制。为教师参与产教融合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包括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行业研讨会等,提升其实践能力。同时,将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成果(如联合研发项目、指导学生获奖等)纳入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体系,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第三,优化校企合作激励政策。政府应出台更具体、更有吸引力的政策,如对接收学生实习、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支持,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其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同时,建立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合作项目需求,促进校企双方精准对接,减少合作障碍。此外,鼓励校企双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产教融合效果评估体系,定期对合作项目、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成效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结合学生满意度调查、企业反馈、第三方评价等多种方式,确保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断优化合作模式,提升产教融合的质量和效率。

  2.3校企共建实训设施与基地

  高职高专应联合当地金融机构、行业协会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明确金融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技术技能方面的要求。基于调研结果,共同设计实训设施与基地的建设方案,确保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高度契合。校企双方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例如,企业可以提供资金、设备、技术支持,以及真实的业务案例作为教学资源;高职高专负责提供场地、师资、管理等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实训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建设包含模拟银行、证券交易、风险管理、金融科技等多个模块的实训设施,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如金融交易软件、大数据分析平台等,设置灵活的实训空间,模拟真实的金融工作环境。成立由校企双方代表组成的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并且制订详细的实训计划,安排学生定期到基地进行轮岗实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image.png

  例如,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新道科技)于2019年11月举行共建产业学院签约仪式,开启了校企协同培养“云财务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共同改造和扩建了与金融相关的实训室,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实训室,营造了高仿真的教学环境,使用了与实际工作相同的软件。同时,双方共同开发了校本教材,建设了教学资源、精品课程,创建了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并且与多家金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企业实习机会。

  2.4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结合金融行业特点,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理论、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实践性课程,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初步创业能力。与金融机构、孵化器、创业园区等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模拟创业公司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和实践场景。鼓励学生参与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如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智能投顾系统开发等,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高职高专应定期举办金融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竞赛等,邀请行业专家、成功创业者担任评委,为其提供指导和资金支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选拔优秀项目进行孵化和推广[5。推动企业导师进校园,开展创业讲座、工作坊,分享行业经验和创业故事,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真实项目,了解市场需求,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对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为有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场地等资源支持,助力学生将创业梦想变为现实6]。

  2.5助力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对于提升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7。因此,高职高专应与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合作,建立教师实践锻炼基地,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金融业务操作,积累实践经验,也可邀请企业专家进校授课,与教师共同开发课程,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教师引进方面,需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策略,吸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从业者加入教学队伍,对引进的人才给予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住房补贴等,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在教师培育方面,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更新其金融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8]。此外,还要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将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纳入评价指标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并对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中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

  3结束语

  产教融合是提升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教育与金融产业的紧密对接,培养出既满足行业需求又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高职高专应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的合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训设施,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平先秉,孙安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设计: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1(5):4-8.

  [2]胡莉娜,程刚,邢菁.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科技人才职业素养培育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2(3):240-244.

  [3]范嵩.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探[J].中国市场,2021(1):187,192.

  [4]平先秉,刘元发.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价值再审视:以S省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2):36-44.

  [5]张旭波,吴俊鑫,王锐.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2023(7):67-69.

  [6]曾懿粲.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7):122-124.

  [7]陈思洁.高职高专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16):171-174.

  [8]衷凤英.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