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2025-04-22 11:45:44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文章以2015—2023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当期研发投入和滞后一期研发投入都会显著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且二者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管理提供新思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文章以2015—2023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当期研发投入和滞后一期研发投入都会显著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且二者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管理提供新思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研发投入;财务绩效;倒“U”形关系
0引言
从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将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创新在提高综合国力与驱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增长到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指数增加到2.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制造业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使产业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还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众多研究显示,科研活动、技术研发投入可以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企业通过工艺技术创新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对产品的差异化设计,赋予产品独特的异质性与稀缺价值,进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1]。
1研究假设
根据创新理论,企业若想具备其他企业没有的特性,必须进行研发投入。全球众多顶尖企业以独有的研发实力著称,它们深知只有不断创新,并加大研发投入,才能稳固并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成力为和刘诗雨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会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研发投入,持续推出新产品来占据市场,从而获得超额收益[2]。郑海元和李琨认为研发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进行创新,而研发投入是企业获取新技术、新资源的重要途径[3]。
郑明贵等人强调,尽管研发对企业发展有益,但盲目追求高投入可能导致投资过度,进而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4]。这种情况不仅会浪费资金,还可能挤占企业用于日常发展和正常运营的资金,影响企业的发展潜力,难以实现资金的最佳运营效率,不利于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研发活动生命周期长,从确立研究目标,到招募合格的人才,再到发布新品,以及大量产品销售,最后形成利润都需要较长时间,这种长周期的特性增加了研发活动的不确定性风险,特别是在研发周期的前段风险更高,回报也更加具有不确定性[5]。过大的研发投入会影响企业的成长。上市公司管理者应进行适当的研发投资,保持合理的研发强度,否则会导致资金占用过多,进而出现利润下降的情况[6-7]。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与梳理,发现研发投入产生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在研发投入的优势方面,通过研发投入不断更新与改良生产设备、工艺及流程,企业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进而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利润的大幅增长。此外,通过产品研发创新,企业能够推出具有独特卖点的差异化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在研发投入的劣势方面,创新研发是一个漫长且充满变数的过程,从项目启动到取得实质性成果需要数年时间,在此期间,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注入资金,这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财务风险。若长期的高额投入未能及时转化为市场回报,企业可能会面临现金流紧张的困境,甚至出现生存与发展危机。
综上所述,研发投入是一把“双刃剑”,投入资金的多少会对财务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贯穿整个研发活动。随着研发投入强度增加,其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小,而其发挥的抑制作用将会逐渐增强。研发投入强度适中可以显著提高财务绩效;研发投入过高,就会抑制财务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当期研发投入会显著影响财务绩效,且二者呈现倒“U”形关系。
由于研发投入存在滞后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滞后一期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企业滞后一期的研发投入会显著影响财务绩效,且二者呈倒“U”形关系。
2研究设计
2.1样本选择
文章选取2015—2023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筛选:剔除金融类、ST、*ST上市公司;对连续变量在1%和99%的水平上进行缩尾处理。经过筛选,共获取19 031个有效样本。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2.2变量定义
①被解释变量。文章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②解释变量。文章采用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Rd)这一财务指标衡量研发投入,采用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比值的平方(Rd2)研究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的倒“U”形关系。③控制变量。控制变量(Controls)的选取如表1所示。
2.3模型设计
为验证当期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的倒“U”形关系,即H1,构建模型1:
为验证滞后一期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的倒“U”形关系,即H2,构建模型2:
3实证分析
3.1描述性统计
为了了解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与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以下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财务绩效最小值为-0.162,最大值为0.239,标准差为0.062,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之间的财务绩效差距较大,但大多数处于盈利状态。研发投入的最小值为0.001,最大值为0.262,中位数为0.044,说明制造业企业间的研发投入存在一定差距。
3.2回归结果分析
为了检验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能否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影响,本文将数据带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列(1)中,当期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当期研发投入的平方与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呈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H1成立。在列(2)中,滞后一期研发投入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滞后一期研发投入的平方与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滞后一期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呈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H2成立。
4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研究的稳健性,以下将被解释变量总资产收益率(Roa)替换成净资产收益率(Roe),其他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保持不变,再次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结果与前文一致,H1和H2仍然成立。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文章以2015—2023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当期研发投入和滞后一期研发投入都会显著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且二者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
5.2建议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研发投入对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作用。虽然当前众多企业已逐步提升研发投资比例,但仍需要不断优化研发流程,增强创新能力。特别是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其能否推出新型的、有异质性的产品,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研发投入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企业在投入前需要对研发投入水平加以控制。由于研发投入的促进效果会随着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抑制效果会随着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而提高,企业要合理控制研发投入水平,将研发投入控制在合理的区间,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1]杨冬梅,万道侠,郭俊艳.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兼论政府创新政策的调节效应[J].山东社会科学,2021(5):129-135.
[2]成力为,刘诗雨.研发投入跳跃、吸收能力与企业动态绩效[J].科学学研究,2021(4):683-694.
[3]郑海元,李琨.研发投入、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J].财会通讯,2021(8):27-31.
[4]郑明贵,范秋蓉,于明.研发投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组织资本的曲线调节效应[J].会计之友,2023(13):32-41.
[5]郭倩文,徐焕章,王译.研发投入、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J].财会通讯,2020(12):50-57.
[6]张晓燕,赵艳平,苏志伟.研发支出越多越好吗?—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面板门槛效果检验[J].证券市场导报,2015(8):23-30,37.
[7]王楠,赵毅,丛继坤,等.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双门槛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11):131-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