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究论文

2025-04-14 16:37:4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从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出发,细致分析现阶段高校依托人工智能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有效把握学生特点、优化整合数字育人资源、精准供给思政内容、提供多样教育途径、打造虚实融合育人生态等方面入手,提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摘要]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可以加快思政教育智能化发展进程,更好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文章从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出发,细致分析现阶段高校依托人工智能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有效把握学生特点、优化整合数字育人资源、精准供给思政内容、提供多样教育途径、打造虚实融合育人生态等方面入手,提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思政教育;价值;路径
0引言
2019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动能,不仅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还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思政学习体验,切实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思政学习需求,逐渐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高校依托人工智能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描绘学生数字画像、精准提供思政资源等功能,促进“人工智能+思政教育”更好地发展[1]。
1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以下内容体现出来。
1.1精准刻画学生思政学习画像
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思政内容时,平台会完整记录学生的思政学习动态和轨迹。高校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广泛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动态数据信息,完成对学生思政学习画像的精准刻画,教师则可以依据画像结合学生的思政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
1.2精准提供思政教育内容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包含政治素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技能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不同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需求有一定差异。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对思政学习的需求,围绕这些需求挖掘和整合各个网络平台上的思政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思政教育内容,增强高校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3革新教学方式及学习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独有的对话式交互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积极性,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交互式对话,学生可以直接对话人工智能,提出疑问并获得及时解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这种对话式交互模式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兴趣点提供个性化教学,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学生可以在课上与教师、同学开展实时互动,在提问、探讨与分享中获取知识,提升学习主动性,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2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还面临着以下问题。
2.1对学生特点及需求把握不准
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多会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平台缺乏对学生思政学习数据信息的有效收集,没有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成对学生思政学习画像的精准刻画,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不利于开展精准化思政育人工作。
2.2思政教育交互式对话不够
对话式交互模式是人工智能技术最为突出的特点,充分利用对话式交互模式可以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的主动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对话式交互模式应用较少,课堂上的实时互动不足,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思政教学效率与效果。
2.3思政育人精准性较差
精准化育人是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但当前思政育人精准性较差,高校没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科学制定思政教育目标与方案,无法根据方案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及时优化调整,阻碍了高校精准思政的发展进程。
2.4思政教育途径不够多元化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进一步加快了思政教育智能化、个性化发展进程,但部分高校在实际思政教育工作中,没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教学场景;在依托不同线上教育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政学习、促进线上线下思政课堂有机融合方面仍有欠缺,教育途径较为单一、不够多元化,还需立足实际进行优化[3]。
2.5尚未形成虚实融合的生态体系
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可以切实打破虚实二元对立局面。但当前,部分高校尚未形成虚实融合的育人生态体系,一些高校将注意力放在利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还原真实生活场景上,没有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模拟现实社会和创造仿真环境,没有形成立体式思政育人叙事样态,无法促进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情感价值的高度认同。
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3.1巧用现代技术,准确把握学生特点
高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思政学习动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后,可以掌握不同数据间的关联,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政学习特点,完成对学生思政学习画像的动态化刻画,方便后续开展精准化的思政教育工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海量学生信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前,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大量收集网络平台中学生的行为数据,如学生浏览痕迹,要注意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同意。收集整理好学生的行为数据后,要构建智能化数据平台进行科学分析,帮助高校教师了解不同数据间的关联,完成对学生思想动态、行为特征等的有效总结。②运用现代技术追踪学生的现实状态。一方面,可以借助面部捕捉技术,收集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佩戴智能设备,依托智能设备中的人工智能技术获取学生的行为轨迹数据信息,完善学生行为信息数据库,形成立体化的学生画像与模型,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学生精准画像。高校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刻画学生画像时,不应简单地呈现学生的行为轨迹,要基于行为轨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发展趋势,然后加强对比研究,准确把握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后续开展针对性思政教育工作奠定基础[4]。
3.2依托人工智能,增强学习交互性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式交互特性,创新升级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使学生思政学习真正由被动变为主动,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相关措施如下:①积极打造智能教学系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打造智能教学系统,充分利用智能算法剖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诉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从而更为精准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同时,智能教学系统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学生可以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内容、自身学习遇到的难题等随时进行互动交流,有效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交互性。②有效利用虚拟教学助手。虚拟教学助手作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虚拟人物,能够与学生进行交互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自主学习思政教育内容,遇到学习难点可以通过虚拟教学助手答疑解惑。虚拟教学助手能够根据学生的提问,给出较为具体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并在这种新型交互引导下,更为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思政学习与互动中,提升整体教学的有效性。③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管理时间和任务。学生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思政学习时,可利用智能日历、提醒工具、项目管理软件等规划学习时间,督促自己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3.3供需有效对接,精准提供思政内容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开展思政教学的前提,也是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应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制订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方案,实现精准化思政育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①借助算法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高校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学生画像刻画后,可借助算法进一步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个性化思政教育方案,向学生推送精准思政教育内容,全面提升其思政素养、职业技能、心理素质。另外,教师还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时共享功能,追踪、分析学生的思政学习行为及取得的学习效果,围绕所得结论优化调整个性化教育方案,尽可能做到供需均衡,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思政教育效果。②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完善平台精准推送功能。不同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亦有不同,高校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算法,从学习平台上收集学生的历史学习数据,再根据学生兴趣、偏好和行为模式做好分类,最后通过算法训练与优化,有效识别哪些内容与特定用户更加匹配,在学生访问平台时将最适合的内容推送给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政学习、成长和发展需求均能得到有效满足,促进学生获得个性化成长。
3.4优化载体,提供多元教育途径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能有效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的思政学习提供多元化教育途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具体措施如下: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思政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收集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然后根据需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多样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适合的内容;善用人工智能技术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带给学生更好的思政学习新体验,使思政教育更加完整、系统[5]。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的思政教学场景。高校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仿真思政教学场景,让学生的思政学习变得更自由灵活。教师可以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引领学生开展线上思政教育学习与线下实践体验,适当融入真实案例、工作场景构建智能化场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政学习体验,助力学生通过思政学习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3.5利用数字技术,打造虚实融合生态
虚实融合思政育人生态的形成,可以带给学生更好的思政学习体验,还可以将人工智能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向更高阶段。具体措施如下:①利用数字技术建构虚实边界相融合的育人场景。高校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打破虚实二元对立局面,从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造更多虚实融合的思政教育金课,如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演示工作操作过程等,使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职业综合素质在虚实融合中获得有效培育与正确引导。②依托数字化联结形成立体式育人叙事样态。要实现仿真环境与现实的有效联结,高校教师可以联合使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学生营造沉浸式思政育人环境,加强静态与动态、历史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的深度融合,释放数字生态的开放性、交互性等育人功能,让学生在交互全景式思政学习中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在虚实空间中自如切换,加强学生对教学思政内容的情感价值认同,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6]。
4结束语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机遇,加快了高校思政教育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发展进程。高校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深入探究、分析“人工智能+思政教育”,依托人工智能完成刻画学生学习画像、优化整合网络思政资源、精准推送思政内容、提供虚实融合学习体验等工作,将人工智能应用在高校思政教育学生思想行为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实现思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精准化的思政育人工作等方面,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未来,高校还要关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明确这些技术对未来教育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在思政教育中有效运用这些新技术,实现思政教育工作持续优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佳庆.智能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革新:技术赋能与范式重构[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
[2]范楚晗.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价值和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3):86-87.
[3]张卓莉.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挑战与创新路径[J].时代报告,2024(3):118-120.
[4]庄美金.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价值及路径[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4(1):49-53,67.
[5]张诗博.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24(1):73-79.
[6]毛玲玲.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的逻辑、风险与路径[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7):138-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