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论文

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论文

3

2025-04-14 16:44:0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生物化学是制药、药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优化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细化了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组织,开展了多维度调研,梳理了课程思政元素,实践了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摘要:生物化学是制药、药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优化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细化了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组织,开展了多维度调研,梳理了课程思政元素,实践了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促进了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改革,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了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0引言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因此,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至关重要,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2]。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制药、药学等专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中、高级制药和药学人才的重要技术基础。生物化学是制药技术岗位群、药学岗位群的技术基础,通过学习各类生化物质的基础知识及在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掌握各类生化药物的基本特征及临床应用,学生能够按照所学知识适应生化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岗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实训、实习、实践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保证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直接接轨。


  为了更有效地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课题组经过多次课程教学实践,优化了生物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了多维度调研,梳理了课程思政元素,实践了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进行优势整合,即“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依托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参与合作学习及有效碎片式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内涵化提高和外延化拓展。混合式教学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构建“线上+线下”的教学环境和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延伸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作用,动态呈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生物化学课程具有较多的理论性、事实性、抽象性知识,加之部分高职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学习难度较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生物化学课程中,存在课程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性差、教学反馈不及时、学生死记硬背等诸多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常常出现“不愿学、不肯学、学不进”等现象,甚至部分课堂中出现了一些“低头族、追剧族、游戏族”的学生,制约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4]。


  课题组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在线教学模式优势整合的基础上,依靠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结合先进职业教学理念,构建智慧教学环境,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组织,帮助学生从了解认识到理解掌握再到评价总结,以拓展学生学习认知维度,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学生从一般性学习向深度学习过渡[5]。


  1.1课前教学组织


  上课前,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平台引入融入思政元素的学习任务,借助微课、动画等线上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预习、熟悉课程内容、理解易懂知识、发现问题难点、提出学习疑问,以提高自学能力和养成学习习惯。同时,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和课前测试情况,调整线下教学内容。通过课前教学组织,学生对课程知识点达到了解认识的认知维度。


  1.2课中教学组织


  课中教学,以“讲解-学习-探究-讨论”的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教师以学科前沿、实际应用等内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活力,然后教师讲解课程知识点,将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作为线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知识要点。采用任务驱动的小组探究、互动讨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课程积分奖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参与度。通过课中教学组织,学生对课程知识点达到理解掌握的认知维度。


  1.3课后教学组织


  课后教学,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作业、主题讨论等学习任务;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主动参与主题讨论,反思学习达成情况,进一步深化对课程知识点的复习和总结。通过课程拓展资料的学习,学生拓展了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课后教学组织,学生对课程知识点达到评价总结的认知维度。


  2多维度调研


  为了更有效地在生物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活动,分别对授课学生、医药行业工作人员和学生辅导员开展调研,以掌握学生课程思政的学习现状和医药行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


  2.1在校学生调研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开设生物化学课程的专业包括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向这些专业的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专业课程及思政教育的学习现状。从调研反馈认识到,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对培养职业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而且具有积极的思想引导作用,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绝大部分学生期待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了解到专业知识以外的相关内容,如科学家的突出贡献、本领域的先进成果等。


  2.2企业人员调研


  对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的药品生产、销售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调研,以掌握医药行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通过调研反馈了解到,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主要表现在道德品质、社会责任、爱岗敬业、工作态度、团队精神等方面。


  2.3学生辅导员调研


  与专业教师相比,学生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密切,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因此对辅导员进行调研,了解目前高职学生课程思政的学习现状。从调研反馈可以了解到,多数在校高职学生主观能动性较低,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部分学生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主动求知意识。从辅导员视角认为,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作用包括明确人生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职业道德、树立责任意识等。


  3生物化学课程的思政元素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中许多具有育人功能的内容可作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等的生动案例。结合多维度调研的结果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经课题组不断研讨、反复分析,明晰了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每个教学模块的思政内容融合点,并整理思政案例来确定教学内容中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充分发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学生对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挖掘生物化学课程的思政元素,确定思政内容融合点,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3.1家国情怀,科技报国


  在课程教学中,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例如学习蛋白质分子结构时,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项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开创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新纪元,对我国生物大分子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彰显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勇于创新、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和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民族气概。由此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使命感,坚持科技报国之路。


  3.2科技创新,自强不息


  在核酸类药物的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科技创新、自强不息的思政教育内容。在创新药物的研究道路上,我国科学家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出成绩。例如,我国首个反义核酸药物,该反义核酸药物是基因靶向药物,此药物的治疗特异性强、抑制效率显著,该药物研究团队通过科技创新,坚持不懈突破了药物原始设计、药物质量控制、大规模生产等重要技术难题。通过学习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成果,塑造学生自强不息的科技创新精神。


  3.3文化自信,使命担当


  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例如,吴宪是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近代生物化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创建了血液分析方法,率先提出蛋白质变性理论,为我国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我国生物化学家的成就,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以及建设祖国的使命担当。


  3.4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例如,学习维生素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维生素类保健品和药品,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指导消费者合理服用维生素。从而引导学生作为未来的医药行业从业者应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3.5生态文明,保护环境


  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产实践,引入思政元素,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例如在酶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讲解酶是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利用酶的这一重要特性,在产品生产加工中用酶来替代传统的化学品,可以减少生产中的污染,实现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目标。由此向学生引入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3.6健康生活,规律作息


  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切身感受。例如在脂肪代谢的教学过程中,讲解脂肪不仅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还是机体许多激素合成必不可缺的前体物质,使学生正确认识脂肪的生理作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科学的生活作息规律,科学减肥、健康生活。

043d99436fe62384c01aa7d00f12b2e.png

  4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是关键的一环。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应对标培养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彰显课程特色,采用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的授课方式,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4.1分组讨论教学法


  选取教学内容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分组讨论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维生素时,针对教学内容,采取分组讨论教学法。每组学生人数8~10人,根据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知识要点,教师将学习任务如维生素的生化功能通过教学平台在线发布,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学,每个小组完成一种维生素的介绍。课下学生查阅资料,课堂进行交流讨论、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指导点评,并采用学生小组内互问、小组间互问、学生问教师的讨论方式,加强对维生素的学习效果。通过分组讨论教学法,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增强了学生对关键知识点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树立了团队协作意识。


  4.2案例分析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典型案例,利用课程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全面解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有机融合,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蛋白质变性和复性时,以牛胰核糖核酸酶的变性和复性为实例进行分析。牛胰核糖核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将天然的酶在尿素溶液中用β-巯基乙醇处理后,破坏了酶维持空间构象的次级键和二硫键,蛋白分子变成一条松散的肽链,酶失去活性,后经透析方法除去尿素和β-巯基乙醇,蛋白分子在空气中氧化又恢复原有的空间构象,同时酶也恢复活性。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树立尊重规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3问题启发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以由易到难的层次化设置学习问题,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启发学生思考与学习,将问题与课程知识有机结合,在回答课程问题的过程中引出其中蕴含的思政理念。例如在学习乳酸循环中提出问题:剧烈运动后肌肉为什么会酸痛,经过一段时间后酸痛又慢慢消失了。在此类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领下,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理解知识点,启发学生逐渐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4.4虚拟仿真教学法


  在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先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熟悉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完成虚拟实验操作。教师可通过软件改变实验参数,设置实验异常情况解决、实验障碍分析等环节,让学生主动思考,想办法、找原因来分析异常情况和解决障碍。学生所要完成的实验任务可能是今后的工作任务,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今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通过虚拟仿真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多次虚拟仿真实验操作,拓展了实验操作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加强了对实验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增强了实验规范操作的意识,培养了工作责任心,树立了正确的工作态度。


  4.5理实一体教学法


  对于课程教学中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可结合实验操作进行理实一体教学。例如学习酶催化作用的特性时,教师讲解知识原理,进行演示操作,提出待验证的酶催化作用的特性;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理解原理、设计实验,与教师、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完成实验操作,掌握酶催化作用的特性,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创新精神。


  4.6思维导图教学法


  对于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知识点,可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时,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在线发布蛋白质理化性质的思维导图框架,指导学生依据思维导图框架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中,以思维导图为教学工具,讲授蛋白质的各种理化性质;课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完善详细的思维导图,即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原理、应用等完整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法,使大量难点重点的内容以简单清晰的可视化图像呈现出来,促进学生主动交流、讨论课程内容,主动学习知识、思考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5教学实践反馈


  生物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已有三个学年,为了充分了解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开展教学反馈调研。绝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生物化学课程的系统学习,不仅学习了生物化学专业知识,而且增强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等思想引导,提升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使命担当等价值塑造。


  6结语


  在混合式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关键在于“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应采取灵活多样、因材施教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应设计多维度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使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北京:教育部,2020..


  [2]李连英,王帅.高校“教育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时代背景、理念构想与实践路径[J].济宁学院学报,2023,44(4):93-98.


  [3]蒋银燕,王翠琼,郭丽娟.无机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管理,2023(29):10-13.


  [4]付丹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生物化学课程研究[J].化工管理,2020(20):16-17.


  [5]尹翠芝,文瑛.促进高职学生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6):176-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