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研究生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体系探讨论文

2025-03-10 14:13:1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结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在研究生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中的实践与经验,从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制度、培训流程、培训模式和考核形式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希望能对涉化类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提供借鉴。
摘要: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是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掌握。文章结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在研究生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中的实践与经验,从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制度、培训流程、培训模式和考核形式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希望能对涉化类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研究生;安全培训;危险化学品;涉化实验室
0引言
高校涉化类实验室安全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学品安全,而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大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1-3]。减少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提高人的安全能力和安全意识。为此,高校专门建立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系统[4-5],可提供相关安全知识、安全课程、国家政策等相关知识和考题,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由于涉化类实验涉及大量品种繁多的危险化学品的使用[6],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备的防护用品;一些学生安全能力不够,不清楚化学品的分类、使用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应急处置能力差;极少数学生缺少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造成环境污染。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每年有来自不同高校的几百名研究生新生,由于其安全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使得安全教育培训成为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和重要部分。近年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依托化工技术实验中心,对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探索和完善,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做好安全知识的考核安排,提高了学生应对化学品的安全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降低了化学品的使用风险,最大限度排除了安全隐患,并使学生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升。本文对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化学品安全培训过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更好地把化学品安全培训工作做好,为涉化类院校的化学品安全培训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
1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程化对于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理念、掌握安全技术有很重要的意义,也对学生将安全理念带入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7]。因此,应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法规、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让每位学生明确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安全不仅仅是自身安全,更是实验室安全、学院安全、学校安全,每个人都应建立起强烈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形成安全氛围,让学生建立起从“让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到“我们安全”的意识。
近年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在制定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学院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安全培训规章制度,将安全培训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所有研究生实行“先培训、再实验”,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保证研究生具备危险化学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避免发生危险化学品相关事故;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巩固和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培训分为入学培训、提高培训、专项培训、特殊培训以及针对事故的培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年级、学科背景、能力需求参加不同类别的培训,确保每位研究生每年参加安全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结业证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学院规定此结业证书作为实验室安全准入的一项凭证[8],未通过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通过培训,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养成安全实验、规范实验的良好习惯。
2培训内容
学院对研究生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主要从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三方面进行,从不同年级、不同知识背景和不同实验需求出发,设置相关实验培训内容,覆盖化学品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管理、危险化学品的正确储存和使用、化学品的废弃处理、个体防护和消防设施、应急处置措施、安全事故分析等。
(1)实验室相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操作规程。这包括:化学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实验所用化学品的安全信息、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周知卡、GHS制度、安全标签、象形图代码、分类标准、使用的原则规范及处理方法、分类储存等;气体钢瓶的识别、存放和操作步骤等;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等。
(2)化学品使用过程中的应急处置。气体钢瓶漏气、气体(如氯气、氨气等有毒气体,氢气、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泄漏、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喷溅灼烧、典型有毒化学品(如汞)泄漏等的处置方法。
(3)实验室化学品相关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选取典型的实验室化学品爆炸、起火等相关事故以及近年来校内发生的一些事故,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此外,针对化学品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包括以下部分:
(1)实验室安全常识介绍化工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因素,环境安全的标志和标识、实验室的安全设施与应急设施的使用方法以及行为安全常识,火灾的分类和消防设施的使用等。
(2)化工实验室的电器安全主要涉及电的危险特性、安全用电原则、常见设备的电器安全要求以及典型电器事故的介绍等。
(3)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用品的分类、选择和正确使用等。
除上述内容外,针对各个课题组研究方向、学生培训需求等设置不同的专项培训和特殊培训,例如易燃液体、遇水产生易燃气体的物质以及混合物-活泼金属、有机过氧化物等不同类化学品的专项培训,高压灭菌锅等高压设备的特种培训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师生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学院的安全保驾护航。
3培训流程
学院的安全培训采取分步骤、分阶段的方式进行,如图1所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品相关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培训前评估。开展学生学科和知识背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素质调查,结合学生培训需求调查,为每位学生建立安全培训档案,设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2)自主学习。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自主学习实验中常用化学品的规范操作、常用气体钢瓶的规范操作、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包括安全帽、防护面罩、防护口罩等)、应急喷淋和洗眼器的使用等基础知识。
(3)教师讲授。教师根据相关内容、相关案例以及个人经历对化学品知识进行详细讲授,现场回答学生的疑惑,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4)操作实践。学生编写与实验所用化学品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实操,专家对学生实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学院组织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化学品事故基本的处理方式和方法,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品事故的危害性。
(5)考查评估。经过自主学习、教师讲授、参与演练后,通过习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完成以上阶段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后,学生才可进入实验室,并在导师或指导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灵活的培训流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业和科研的双重压力下统筹时间;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模式使研究生在实验设计阶段能分析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隐患,从而更好地设计实验操作规程,并在遇到事故时具有很好的应急处理能力;考查评估可以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更好的了解,从而为进一步改进培训的内容和模式提供参考。
4培训模式
传统的安全培训多采用灌输式培训,形式单一、收效甚微。因此,学院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既包括传统的讲授,又结合讨论交流,同时采取体验式教学。具体来讲,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特点,通过网站、微信推文、展板宣传等方式,提供危险化学品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可以在教授阶段前的任意时间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教师讲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PPT进行讲授,与学生通过讨论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后,进行线上或线下交流,共同解决、共同提高。
对安全事故的讲解,采取案例导入的教学模式,注重情感引导,结合国内外高校的事故案例和调查报告,分析事故原因,强化学生对事故的感性认识,并结合科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实验风险清单,排查隐患,做好防范措施,从而使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提升安全素质水平。
此外,学院针对安全培训师资队伍能力和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开展专家论坛,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学生进行专题培训,例如邀请所在地消防部门的专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专项培训、邀请红十字急救救援服务中心对学生进行救护培训等,如图2所示。
对应急处置演练,单纯进行理论讲授的收效甚微,必须结合相应的实操培训才能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置能力。为此,学院邀请相关企业进行现场演练指导,采取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结合的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急处置的方式方法,如图3所示。同时,学院在安全生产月推出有奖问答,鼓励师生参与答题,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安全知识。对化学化工实验室全过程安全,编写实验安全顺口溜,并由专业人士录制成具有天津快板特色的实验安全指南,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实验安全各个环节注意事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
另外,学院与学生社团联合为有需求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火灾演练,例如易燃液体火灾的扑救、活泼金属火灾的扑救等,如图4所示,并对其特点、救火要点等进行针对性指导。
5考核形式
安全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因此要对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考核,了解学生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目前,大部分高校安全培训考核主要采取考试的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学院培训采取“线上考试+线下考核”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9-10],线上考试主要是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考试,线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品的危害认识、应急预案的编制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自我防护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得分点及学生反馈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安全培训内容及形式,形成良性循环,完善“培训—考评—反馈—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
为了提升培训效果,学院还设置了奖惩制度。对经过培训但出现事故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需重新进行安全培训,并重新进行考核,通过后才可开放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对考核中表现优异且无安全事故的课题组,学院会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例如在师生评优时加分、奖励个人防护用品等。同时,学院对安全培训情况进行建档,记录参加培训的情况、考试成绩、实验评估情况等。
6结语
实验室安全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是涉化类实验室的基石和生命线。确保实验室人员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掌握与实验工作匹配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实验室安全的前提。只有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保障化学品安全培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持续性,才能确保实验室安全。随着教育部对高校安全培训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不断加强和完善化学品安全培训制度,不断研究和探索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和考核方式,通过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优化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完善培训考核机制,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营造了安全文化氛围,在很大限度上减少了危险化学品可能带来的危害,为保障我院实验室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手段、加大师资投入、优化安全培训体系,并不断改革和探索,为涉化类高校学生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垚,王晓艳,金星龙.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涉化类专业实验室事故影响因素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23,39(2):47-50.
[2]叶元兴,马静,赵玉泽,等.基于150起实验室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317-322.
[3]甘圣义,文放林,聂冬梅,等.2010—2019年国内高校及研究院所实验室涉化类消防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7):32-36.
[4]李响妹,陈建铭,蔡荔,等.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与考试系统开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42(1):321-324.
[5]曾译萱,罗占收.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12):266-272.
[6]刘峰.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22,48(6):139-141.
[7]孙建之,董岩.地方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5):286-289.
[8]柯红岩,金仁东.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9):261-264.
[9]娄杰,付秋平,赵杰.地方应用型高校无机化学实验多元化评价体系探讨[J].云南化工,2022,49(8):162-164。
[10]邵丽军,于晓丽,李猛,等.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免疫学检验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3):3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