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 分析的林下经济发展研究 ——以剑河县为例论文

2025-03-10 14:45:3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简称黔东南州)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就如何推进剑河县的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摘要]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高质量的食物供给、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进农民稳定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简称黔东南州)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就如何推进剑河县的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SWOT分析;剑河县
0引言
林下经济是指基于森林生态环境与林地资源,林业、种植业、养殖业、采集加工和森林观光等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1。大力推进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林地的综合效益[2-3]、纵向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还能让脱贫农户稳定就业并增加经济收入[4],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改善林业产业结构[5]。发展林下经济是满足人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的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途径,能有效缓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互促进。
剑河县乃至贵州省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剑河县存在林下经济配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经营主体发展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和缺乏科学技术与专业人才等问题,急需采取新的措施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1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剑河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总面积约为1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2.42%,是全国28个重点集体林区之一,也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区县之一。随着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剑河县集体林地确权到户,农民有了集体林地的经营自主权,围绕市场需求自发进行林地开发的意识不断增强。剑河县积极推行“林+”模式,聚焦林药、林菌、林鸡、林蜂四大产业。
剑河县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为7.5万公顷,截至2023年6月,林下经济经营及利用林地面积约2.9万公顷,林地利用面积仅为39.9%,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3.58亿元。剑河县是黔东南州首个发行碳票的县,首张碳票面额为1700万元。剑河县以这张林业碳票为质押,向贵州银行黔东南州分行申请贷款,并获得1000万元的碳汇交易项目授信流动资金贷款。这1000万元主要用于剑河县的林下经济、林下中药材、林药产品、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为剑河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市场。
2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SWOT分析
2.1林下经济发展优势
2.1.1区位优势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与台江、三穗、施秉、天柱、锦屏、黎平、榕江、雷山、镇远等九个县市接壤。这样的地理位置为剑河县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便捷的区域连接和较大的经济合作潜力。交通网络方面,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剑榕高速公路和思剑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极大地促进了剑河县的对外联系和内部沟通。同时,正在建设中的剑黎高速将进一步增强该县的区域连接性。
2.1.2气候优势
剑河县地形地貌多样,海拔最高点达到1623.3米,最低点则为348米,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剑河县年平均气温为16.7℃,较为温和;年平均降雨量为1220毫米,水分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到1236.3小时,光照充足并且年无霜期约300天。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家禽等林下产品的种植和养殖。剑河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种气候特点为剑河县的农业和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1.3自然资源优势
剑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适宜的环境,不仅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还为林下产品的种植与养殖创造了优越条件。剑河县被誉为“药材之乡”,拥有多达1024种中草药材资源。在这些药材资源中,“剑河县钩藤”更是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这一认证不仅提升了剑河县钩藤的品牌价值,还为剑河县的林下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剑河县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在发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面拥有巨大潜力。
2.2林下经济发展劣势
2.2.1经营主体能力不足
最初,剑河县林农自发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是分散的、粗放的,林产品种类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难以形成独特的林产品和林下经济产业。虽然近年来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但更多的是规模、数量的扩张。同时,林业经营者大多为当地农民,缺乏对森林资源、林下经济市场的及时了解及市场预测,再加上林业经营者资金不足且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导致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滞后,林农后期的再生产将会越来越难,陷入长期的松散、精打细算的状态,这将阻碍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
2.2.2缺乏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
剑河县在林下经济发展科研成果与技术推广方面还处于初期,大多还停留在实验室、实践经验总结阶段,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多层面的研究,而且很多林农的文化水平较低,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和林下经济发展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下种养配套技术、良种选择、疾病防控等科技服务推广不够,林下经济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技术落后,大多林下经济经营者和林农不敢冒险、害怕冒险,林下种植和养殖仍沿用传统的方法、技术,对市场上先进的林下种植、养殖技术和信息掌握不充分,相较于其他林下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林下种植和养殖成本高,且产出效益低,产品产量和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不利于剑河县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
2.2.3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林业用地多为山林,地势较为缓和的坡地大多被用于工业、住宅等其他方面,剩余林地且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区域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畅,并且道路、电网、浇灌、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先进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产品采集等技术、产品难以推广,林下经济产品物流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成为制约剑河县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的因素,不利于剑河县林下经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2.3林下经济发展机会
2.3.1抓住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
2021年,为加快推进贵州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加强林下经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剑河县等10个林下经济重点县区安排23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66亿元。这有效解决了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资金短缺、制度保障不足、科学规划缺乏等问题,为剑河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2.3.2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显著增强,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食品的数量供应,开始关注食品质量和安全。因此,人们对绿色、有机、健康、无公害的食品需求日益增长。林下产品因其天然、生态和绿色的属性,正好满足当下绿色食品市场需求,从而拥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3.3绿色生态把握“碳”机遇
虽然人们对金属矿、煤矿等传统资源早已熟知,但对于被称为“绿矿”的碳汇知之甚少。在当前全球强调绿色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碳汇的经济价值日益显著。剑河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28个重点集体林区之一,一直秉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发展生态绿色产业,推动绿色经济发展。2022年6月14日,黔东南州首张面值1700万元的碳票在剑河县发行,这标志着剑河县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这一举措,剑河县不仅提升了其绿色资产的经济价值,还通过碳票的发行和交易为当地林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资金渠道和经济动力。剑河县可以抓住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2.4林下经济发展威胁
2.4.1市场竞争激烈
不仅贵州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其他省份也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且都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摘为主,林下产品种类少,产业链不长,林下产品的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剑河县未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下产品,缺乏集生产、研发和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弱,难以促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剑河县在激烈的林下经济市场中难以占据竞争优势。
2.4.2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剑河县尚未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阻碍了剑河县林下经济的系统化发展。一是缺乏明确的宏观发展蓝图。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指导,无法为林下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剑河县政府在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时无法作出高效和有力的决策,一些投资者也难以评估投资风险和机遇,导致资本和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三是缺乏全面的规划,剑河县难以有效挖掘林下经济中的潜在增长点。
2.4.3招商引资难度较大
剑河县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人才吸引和留存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当地人才由于缺乏发展机会和职业成长空间,往往选择外出发展;外地人才则因为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不愿到剑河县就职。这种人才流失和吸引困难的状况直接影响了招商引资的效率和效果,使得剑河县的经济难以快速发展,特别是林下经济。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其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建议
3.1依托资源优势,拓展新市场
剑河县应充分发挥其区位、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当前碳汇市场和绿色发展政策,进一步发展林下经济。一是可以与外部市场建立紧密联系,加强营销并扩展合作伙伴,提升当地林下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二是设立专项基金,专注于支持碳汇项目和绿色生态产品的开发,这将有助于提升剑河县的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积极寻求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投资者的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确保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这些举措,剑河县不仅能增强林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在全球绿色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
3.2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剑河县面对经营主体发展能力不足、缺乏科技支持和专业人才、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挑战,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市场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长等条件来完善基础设施并进行战略转型。二是应当加强培训,专注于提升当地林农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三是应主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和开发适合本地资源禀赋的高效种植技术和生态养殖技术。四是利用剑河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开发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绿色产品的需求,还能提升剑河县林下经济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3科学制定规划
剑河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这些天然优势使得剑河县能够开发和生产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林下产品,从而有效抵御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和产品同质化的威胁。剑河县要充分分析并利用上级政府发布的政策文件,制定专门针对剑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规划,为林下经济相关产业提供清晰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支持。这些措施将共同促进剑河县林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招聘政策
通过改善交通运输、电网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剑河县将加快林下产品从林地到市场的流通速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此外,剑河县应当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这不仅能够指导当前的投资和资源分配,还有助于精准判断未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确保林下经济持续发展。同时,剑河县还需要通过设立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和制订专业培训计划,吸引和留住农业科技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毅.循环经济视角下林下经济的内涵与路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4(4):380-384.
[2]徐冬梅,高岚.理论探讨:农户林地转出意愿与契约行为的不一致[J].林业经济问题,2017(5):12-17,99.
[3]王瑜嘉,余涛.林下资源开发技术模式与经济性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24(2):167-173.
[4]张良实,李甜江,张学星,等.云南林下经济发展状况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2(2):43-49.
[5]白惠,刘光哲,张晓瑞,等.陕南地区林业扶贫贡献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290-296.
